APP下载

黄姚古镇:静静流淌的岭南风情

2018-05-14覃颖敏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黄姚古镇

覃颖敏

提起古城镇,丽江和大理古城总能第一时间占据游人的思绪,然而就在广西贺州,一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镇,一座中国第一风水古镇——黄姚古镇,就静静地矗立在时光深处。《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春蚕织梦》《面纱》《英雄虎胆》等影视剧组取景于黄姚,不仅让黄姚走进了平常百姓视野中,更使世界认识了这秀气山水中蕴藏的岭南风情小镇。

古宅、古树、古道,都在诉说着黄姚镇的古老历史;群山、溪流、泉眼、凉亭无一不在展示这座古镇的沧桑故事。那流淌千年的溪水,跨越千年的古桥,坐落千年的村庄,时间到底赋予了黄姚古镇何等历史文化魅力,且听我们娓娓道来。

初识黄姚,小桥流水人家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方圆约1.1平方公里,这一座明清时期因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小镇,依山傍水,四周被一座座山峰所环抱,九宫八卦阵势的布局,将房舍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古朴的岭南民风民俗,仍流传至今。

相传在北宋年间,狄青率部南征,路经此地,派士兵打探路线,得知当地只有黄、姚两户人家,黄姚镇名便由此而来。明代中期,福建、广东等地汉族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大量的汉人由东往西向人口相对稀少的两广交界山区迁徙。迁入过程中,汉人与当地的土著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汉族民系——客家人,黄姚镇也因此焕发新的生机。

或许得益于这大规模的移民,汉文化对这岭南偏僻山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姚镇兴建时正值明朝中晚期的道教黄金时代,中华道教文化与风水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古镇内的街道全部按照古时九宫八卦的布局设计而成,均为丁字路口,不熟悉地况的行人往往容易迷失在这座“迷宫”内,然而只要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断往下走,自然地便能绕成一个圈走出去。此外,镇内没有人造的围墙,姚江、小珠江、兴宁河三条溪河蜿蜒穿行于古镇之中,成为无形的隔墙,互牵互连的房屋则生成天然的界限。镇门、巷门、宅门相连,山与水、桥与亭、居民与街巷结合在一起,生活的一切功能都包含其中,共同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梦境家园图。

千年沧桑,黄姚终成一座将道教文化和风水学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岭南小镇,也因此获得了“中国第一风水古镇”的殊荣,著名的美籍华人画家蔡楚夫也忍不住赞叹黄姚古镇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

Tips

可在贺州西站乘直达汽车前往黄姚古镇,车程大概1.5~2小时,上车买票,坐满即发。回程发车地点与来时下车地点相同;

黄姚古镇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为07:30~17:30,周六至周日为07:30-20:30 ;

普通票价为100元人民币,门票标志贴在身上,经常会有工作人员查票;

在古镇内,游客不仅可以观赏瑶族风情歌舞,还可以体验瑶族婚俗——抛绣球,均免费。

只羡黄姚人,不羡天上仙

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黄姚古镇天然的屏障,远处群山环抱,近处古屋盘踞一方,这样的宁静祥和击中每位到访者,逃离现实世俗烦恼的愿望在这里得到实现,夜幕降临,穿梭于古城内,幽静的街道,红色的灯笼,皎洁的明月,恍若隔世。旅行者渴望的桃源生活,早已成为黄姚镇居民的日常。

一部改编于索默斯特·毛姆的小说《华丽的面纱》的外国电影——《面纱》于2006年12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也正是这部影片,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久居深闺中的黄姚镇,其标志性的取景地——带龙桥亦成为了来往游客必打卡之地。

原以为知名度的大增会让黄姚镇抹上过多的商业气息,然而当地的居民除了摆点小摊做点小生意,一切依旧如常,就如那口仙人古井一般,千百年如一日地滋润着黄姚居民。

仙人古井是黄姚古镇著名景点之一,古井的泉水常年翻腾而涌,无论旱涝与否,始终保持老样子。仙人古井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个圆圆的泉眼,而是由几座方池相连,饮水池、洗衣池、洗菜池、洗手池座座功能分明。井边常聚集着边浣衣边闲聊的妇人们,水花飞溅,笑声朗朗,倒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夜幕降临,黄姚的古镇氛围愈发浓厚了。不同于我们日常夜生活里的繁华热闹,按照黄姚居民的生活作息时间,傍晚时分街道两旁的摊子早早地都收了起来,大多数房子都上了板关了门,街面上走着的零星几人,全是睡前遛弯的村民,奔波而来的游客多数已累得早早入睡,精神奕奕的仍能在深巷里的小酒吧推杯换盏。家家户户门前挑起了红灯笼,昏暗的光线照着百年前的青石板路,仿若穿越一般。再入夜些许,只剩下晚间的虫鸣鸟啭,静谧的面纱笼罩整个古镇。

环村的流水淙淙,树丛的亭影绰绰,天破晓时传来的门闩声响,怡然自得打着太极的老大爷,石阶桥下慢慢划过的小船,对岸菜农渐渐走远的身影,早餐档内弥漫开来的香味,青石板路上渐渐热闹起来的踱步声……黄姚古镇新的一天便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俗的纷扰仿佛与他们无关,静静地守候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才是他们的使命。

地道美食,悠悠客家情思

旅行是一顿大餐,不同的目的地,便是不同的风味。有的是泛着油亮光泽的烤鸭,有的是甜味浓郁的巧克力,有的则是刚打捞上来充满鲜味的海鲜。而黄姚,是豆香不怕巷子深的舌尖享受。

黄姚盛产豆豉,自明朝初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为古“昭平三宝”之一。民国时《昭平县志》对豆豉制作流程亦有详细记载:豆豉,以邑东黄姚街出品的最地道。其选用黄姚镇特有的黑豆,加上仙人古井和土著人古老独特的手工艺精制而成,产品颗粒均匀,乌黑发亮,豉香郁馨,隔壁闻香。据《本草纲目》载:“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煮,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止吐,得酒则治风,得蒜能止血,炒熟能止汗。”曾在清朝被列为朝廷贡品,并为清代御厨首选之佐料,来往的游客总要寻着摊位买上幾罐方才满意离去。

黄姚豆豉可以带走,然而享誉盛名的黄姚豆腐酿却只在当地有售,不亲临黄姚便难享口福。豆腐酿也称客家酿豆腐,是客家美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即便在闲暇时节,豆腐酿也是客家人餐桌上的“常客”。

黄姚豆腐酿的做法与别处没有大的不同,但是味道却是别处难比的,其中秘诀就在于用的是当地特产的大豆,取的是千年古井的水。一个个大小相当,形状似不露馅的小包子,里面包裹着半肥瘦的猪肉,倒到烧滚的油里煎至半熟,捞起沥干多余的油,淋上黄姚豆豉汁焖熟,身兼美食家一职的东坡先生都不得不称赞这黄姚的豆腐酿:此物在桌,又何必鸡豚!

除了酿豆腐,在黄姚的饭桌上,只要是能酿的东西,都可入菜。瓜花酿、辣椒酿、苦瓜酿,甚至有人用大蒜、芥菜叶、柚子皮来做酿菜。吃着这道酿菜美食,不禁让人感慨,这黄姚人酿的不仅是对生活的热爱,更是一缕缕客家情思吧。

曲径通幽,千年古庄的魅力

黄姚素有“梦境家园”之称。镇内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祠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如此构成了古镇的独特风景。据了解,现今古镇完整保存着8条石板街,全长10多公里,保存有300多幢明清古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景观建筑有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楹联匾额上百副。

带龙桥是黄姚古镇内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是黄姚15座古桥梁中最大的一座。其以青石板为材料,由两个桥拱组成,拱桥呈半月形横跨在新兴街东面的小珠江上,带龙桥的稿图曾被收录进《中国古镇(第二组)》6枚邮票中。若想要拍到带龙桥的美景,最好选择清晨水平如镜,朝阳斜射在古桥时。

然而,最具古镇特色的,当属黄姚石板街。其由金德街、迎秀街、天然街、中兴街、安乐街、连理街、龙畔街、山磅街8条街道组成。最阔约5米,最窄不到2米,两旁各摆桌台一张,行人相对而行,只能擦肩而过,每逢墟期节日,更是热闹非凡。这上百年的老街,块块石板在岁月年轮中泛着光,走上去光滑滑、深幽幽、清凉凉,若是雨后,更有王维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表意境。

除此之外,鲤鱼街的盘道石鱼,守望楼前的蝙蝠石,南蛇出洞石,鳄鱼石等各种奇石身上斑驳的印记仿佛都在向世人诉说它们的古老故事;因其根形似龙爪而得名的龙爪榕,在石头中生长,与岩石紧紧相拥,调皮的孩童还躺卧在它巨大的根窝间,被如老人般的古榕慈祥地懷抱着。500多岁高龄的古榕,见证了黄姚古镇500年的繁荣历史;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为诸多的革命志士、文化名人提供了庇佑,纪念馆里那些发黄的照片,无声地证明着这个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中的地位。1986年,这里被广西人民政府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成为广西又一红色旅游胜地。

一阵阵炊烟起,一盏盏夜灯落,这座保存了300多幢明清古建筑、十多公里的青石板街、十余处亭台楼阁、上百副楹联匾额的千年古镇,穿越百年时光,依旧魅力非凡。一番不舍别离滋味上心头。

猜你喜欢

黄姚古镇
梦里黄姚
夜黄姚
记住黄姚
黄姚古镇
古镇黄姚
黄姚
周庄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