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内涵及构建策略
2018-05-14蒙林
蒙林
【摘 要】高中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走进大学殿堂的基础时段。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建有利的学习平台以及提供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丰富、全面的教学资源。实践证明,生成性课堂教学方式在高中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故而现就高中数学学科而言,教师首先需构建和谐的師生关系,继而需要及时突出教学重难点。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需采用生成性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本文不仅探究了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还就其重要内涵实施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 生成性课堂教学 构建策略
当前,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继而推动了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学内容的丰富等,借此还可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生成性课堂是当前极其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思维能力的增强。现就生成性教学的重要内涵进行概述,其次将其构建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为日后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
一、概述生成性课堂教学的重要内涵
1.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目标
就高中生而言,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达到了正常的水平,并且生理以及心理发展均比较标准化。当然,学生的思维潜能还未全部挖掘出来。通过数学教师的科学化引导,学生便可从中掌握到完备的数学知识,还能够使自己的思维潜能得以发挥。开放式教学是其必要途径之一,教师可借此规避传统教学的不足。开放性是生成式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导向,即为学生学习提供积极、开放的学习环境。
2.因材施教
为了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直观、真实,教师可积极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环节,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证明,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往往是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生成性课堂强调学生在学习环节中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重点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效果。可见,高中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且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及时表达。综上可知,因材施教同样是生成性教学的要求之一。
3.突出师生协作
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的是,生成性教学环节中教师地位以及角色均有所改变,即师生平等。因此,教师需采用民主化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并且参与课堂实践探索活动。学生若是对某些问题存在疑惑,可及时与同伴或者教师进行沟通。
二、探究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
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
经过对生成性教学内涵的探究可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因此教师需为学生营造轻松、民主、平等的和谐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地位。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思维得以发散且提升,教师需及时对其进行引导。若是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以及问题,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此,可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之中,学生则会自然而然地探索知识,即将自己的主体性得以发挥。针对难度较高的数学知识,教师可将其分割成不同的小困难,引导学生逐步解决该难题。
2.确保教学重难点得以突出
较初中数学知识而言,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增加了函数以及数列等问题。由此可知,掌握高中数学知识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故而教师在设计生成性课堂的时候,必须及时将高效的解题思路得以渗透,同时还需要将就教学重难点进行对归纳。如此一来,便可更快速地落实教学重难点,借此将课堂效率增强。备课之前,需先将知识框架进行梳理,同时确保知识的交融性以及连贯性。教学的过程中可将其作为关键点来突破,最终便可为日后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可及时对以往的知识内容进行及时的回顾,增强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融合能力。
3.给予学生生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积极性的提升,同样离不开生成性教学的支持。通过生成性教学方式的落实,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数学解题技巧及其规律,甚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为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将学生的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拓展。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相应的知识,还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为此,教师可就学生感兴趣且重要的知识进行提问,继而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知晓自身的优缺点。
三、结语
无论是哪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并且还需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用。可见,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数学水平有所了解,继而将其主体性积极发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时雪芹. 浅谈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内涵及构建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8(4).
[2]韩晓春. 浅析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5).
[3]王海燕. 浅析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