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眼中的陌生人(上)

2018-05-14张瑶王杰张淦文郑衡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杀人怪兽

张瑶 王杰 张淦文 郑衡

编者按:如今“儿童视角”已成为很多人都在谈论的热词,但这些儿童视角多是成人试图站在儿童的角度去代表儿童。如何让成人的儿童视角更接近于儿童自己的视角呢?首先要尊重儿童;其次要去观察儿童、解读儿童;最后,还要与儿童平等地对话,通过具体的观察活动去解读儿童,这样才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儿童视角”。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带领的学生团队长期致力于与儿童对话,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研究,让我们更好地走近儿童、理解儿童,帮助我们建立真正的儿童视角。

“不跟陌生人走”是幼儿园安全教育“自我保护”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幼儿园开展了不少安全教育活动,但从幼儿的反馈来看,他们的安全认知仍存在偏颇,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关于“陌生人”,国内研究者认为应侧重于引导幼儿建立对陌生人的正确认知,因惧怕幼儿发生安全事故而进行不正确的引导,不仅无法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反而会混淆幼儿的判断导致他们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人需要了解幼儿跟或不跟陌生人走的深层原因,帮助孩子分析潜在的危险。

为了解幼儿对陌生人的认识和应對的具体行为,笔者进行了一项访谈研究。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基于情境实验和事实情况,向某大学校园内15名幼儿进行了关于“陌生人”的访谈。研究结合对访谈结果的分析,试图对其进行解释并给出相关建议,以期帮助幼儿教师理解幼儿对“陌生人”的认识,引导幼儿建立对陌生人的正确认知并转化为与陌生人交往时做出正确的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幼儿描述陌生人的关键词

当谈到什么是“陌生人”时,幼儿这样说:“陌生人就是那些偷偷拿别人包包的。”“抢小朋友的、杀死小朋友的。”“还有卖钱的、把怪物吃掉的、把肚子砍成两半的。”有两名幼儿提到:“陌生人是不认识的人。”“做坏事的人。”“偷东西的人。”还有幼儿说道:“男的、背包的是陌生人。”“怪兽是黑的,是陌生人。”有幼儿说道:“不知道名字的人是陌生人。”一些3岁左右的低龄幼儿不知道什么是陌生人。

从上述回答可以看出,幼儿认为“陌生人”是具体的人,描述陌生人的词汇与幼儿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将幼儿提到的陌生人关键词概括为:不认识的人、做坏事的人(偷东西、杀人)、怪兽。

幼儿判断陌生人的常用标准

通过整理幼儿对陌生人的判断标准发现,幼儿会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陌生人做出判断:亲近程度、行为和职业、性别和年龄、喜好和经验、携带的东西。

1.亲近程度

从亲近程度上来说,大多数幼儿认为没见过面的、不知道名字的人是陌生人。他们认为爸爸妈妈认识的人、见面次数多的人和自己的朋友都不是陌生人。

“只要爸爸妈妈认识,我认识,都不是(陌生人)。”

“如果是老朋友,我就相信他不是陌生人。”

“一个班的(同学),我知道他的名字,所以他不是陌生人。”

而不知道名字、自己不认识的、没见过面的人在多数幼儿眼里是陌生人。“外面没见过的人都是陌生人。”“妈妈不认识的人,不能跟他走。”大部分幼儿认为爸爸妈妈的朋友不是陌生人:“爸爸妈妈认识他,我也认识他,他不是陌生人。”“爸爸妈妈认识的就不是陌生人。”

但幼儿对亲近程度的判断存在模糊。比如,大部分幼儿不清楚“幼儿园里其他班的老师”是不是陌生人,我们访谈者是不是陌生人,有的不知道“见过一次面的人是不是陌生人”,当问到这些问题时有些幼儿就不说话,或是直接说:“这我就不知道了。”

2.行为和职业

从行为的好坏上来看,做坏事的人基本上会被幼儿判定为陌生人。

“陌生人就是那个……偷偷地拿那些包包的……还有杀死小朋友的,还有卖钱的,还有把怪物吃掉的……”

“偷东西的是陌生人。”

而在幼儿心里拥有好形象的职业的人,比如警察、医生等,大多数幼儿认为他们不是陌生人。

“帮助我的人不是陌生人。”

“警察叔叔不是,警察叔叔是保卫地球的,保护小孩子、保护人类世界的。”

“医生不是陌生人,医生是给那些生病的人打针的。”

3.性别和年龄

幼儿也会根据性别和年龄来判断陌生人,大部分幼儿会认为陌生人是男的,年老的老爷爷和年幼的小孩子都不会被认为是陌生人。

“陌生人基本是男的,没有女的。”

“老爷爷也不是,他那么老。”

“小朋友不是陌生人,因为他是小孩子。”

这些判断都建立在“不认识的人是陌生人”的条件之上。

4.喜好和经验

幼儿会根据自己内心的喜好来判断,喜欢的和相处得好的就不是陌生人。“玩得好就不是,喜欢的就不是。”在访谈中有幼儿提到:“脑筋里想得出来谁是陌生人,看得出来。”可以看出幼儿会根据自己已内化的经验(生活经验、动画、影视角色等)从人的形象、气质等外表来判断是否是陌生人。

5.携带的东西

幼儿也会根据携带的东西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陌生人。部分幼儿觉得陌生人都会带有包,还从包的干净程度来猜测包里面装的东西,从而来判断是不是陌生人。“有包包的就是陌生人,脏的包包一看就是装的小孩”,笔者推测这些判断是家长和老师传递给幼儿的。

笔者认为,幼儿对陌生人概念的界定和判断的标准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成人给予的安全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陌生人和坏人的关系

当问及陌生人是否是坏人时,一半的幼儿(53%)会认为陌生人就是坏人,四分之一的幼儿(27%)认为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坏人,还有剩下四分之一的幼儿不知道陌生人是否是坏人。

笔者认为可能在教育中家长和教师教给幼儿“陌生人”这个概念时有一些偏见。例如,不能跟陌生人说话,不能吃陌生人给的糖,不能跟陌生人走等等。也有可能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对待孩子的哭闹或者不良行为时,常用陌生人是坏人的例子来让孩子安静。比如,“你再哭,就让门外的叔叔把你带走,你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等等。这可能造成孩子形成“陌生人是坏人”的观点。

访谈后和家长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家长大多都会告诉幼儿“陌生人是坏人”,让幼儿尽量不接触不认识的人,有安全防护的意识。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判断一个不认识的人到底是不是坏人,无论对幼儿还是成人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给幼儿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时,应该引导他树立正确的“陌生人”观,并明确与陌生人交往的界限。

通过整理幼儿眼中陌生人的访谈内容我们发现,当幼儿谈到“什么是陌生人”时,提到的关键词与幼儿的经验息息相关。幼儿一般从亲近程度、行为和年龄等5个方面来判断陌生人,其中亲近程度是最重要的标准,越是亲近的人,幼儿越不会认为是陌生人。

从陌生人的基本定义来看,“陌生人”是指生疏、不熟悉的人。幼儿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发展特点的影响,并未能很好地把握这个标准。他们对陌生人的认识不够清晰,对陌生人的判断标准还比较随意。当然,幼儿建立“陌生人”的判断标准,与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师的教育观点有极大联系。正确认知的建立需要成人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教师和家长需在生活中做好示范,防止过于偏颇的概念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潜移默化影响幼儿,为幼儿树立正确对待陌生人的观念,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杀人怪兽
寻找小怪兽
热乎乎怪兽
有一个怪兽
可怕的杀人风
失眠这个小怪兽
疯长的杀人藤
可怕的杀人风
小怪兽长成大怪兽
曾子杀人
杀人的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