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英语水平 文科生就业打出“差异牌”
2018-05-14孟蕾
孟蕾
赫大人文学院副院长为中国人文类留学生支招。
来英留学却说不了英语 上课完全听不懂
“Hello,everyone, my name is Tom. I come from China.”(大家好,我叫汤姆,我来自中国)。这句话是Tom留学时练习最多的一句开场白。
每次要上台和组员做Presentation可能是Tom最头痛的时候,面对这么多英语母语的同学,他不仅要用英文演讲,而且还要清晰、准确地讲明白每一个项目和原理。一长串的英文单词已经很让人头痛了,更别提那些拗口、难懂的专业术语。
“Hello,everyone, my name is Tom. I come from China.”这句话成为了Tom说的最流利的开场白。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这也是Tom在众多场合中,能说的唯一一句话。Tom开始害怕讲英语,他害怕听到同学们的那句“Excuse me? Can you say it again?”(不好意思,你能再说一遍吗),也害怕聊天的话题戛然而止在“I come from China”之后那段尴尬的留白。
渐渐地,Tom因为语言上的限制,常常跟中国同学一起玩,难以融入英国本土的社交圈。大学成绩平平,加之语言沟通不顺,毕业后Tom没有拿到一家公司的Offer。留学签证也马上到期了,Tom不得不回国。在英国读了一年研究生,Tom很失落地说留学带给他的只是打开了眼界,其他的什么都没学到。
其实,Tom当初来英国读书时的雅思成绩并不差,雅思成绩6.0也算符合标准。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考试成绩和实际语言的应用能力有时是不能保持一致的。比如很多学生是考试型选手,擅长考试,专门背题,英语很差也能考出高分,但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英语的运用并没有考试那样顺畅。
Tom的故事是否很熟悉?你在Tom的经历里是否也看到了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或许Tom的例子只是个案,但是每一个不远千里去留学的学生的初衷一定不是成为Tom的样子。
语言成绩和语言应用是两码事 考得好不代表听得懂
“没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人,即使英语学得再好,刚来到英国的时候都很难避免讲话忘词、听不懂别人说什么的情况。”
Mimi Tessier,英国赫特福德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在接受《留学》杂志专访时说。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有3000多名国际学生,来自世界270多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印度等。跟这些国际学生的接触中,Mimi发现,语言成为学生融入当地社交圈的一道关卡。
“尽管学生们来到英国读书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语言成绩,但考试成绩和语言应用还是两码事。”Mimi说。
密切关注着学生入学后的语言表现,结合在英学习的实际需求,赫特福德大学人文学院为学生提供学前英语课程(Pre-sessional English)以及短期语言课程。
“在学前英语课程教学的老师教龄全部超过20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老师能够清楚地知道学生常见的语言学习障碍,对症下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英语水平,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英国的文化环境。”Mimi说学前英语课程有非常高的通过率,根据2012年的数据显示,98%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语言学习,进而与课程学习做到无缝衔接。
人文学科留学需大量阅读和写作 赫大人文学院提供入学前语言课程
重视语言学习是赫大人文学院的一大鲜明特色,此外,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也是人文学院的课程特点。文科学生的培养方式大都是课前布置大量的阅读材料,上课之前的一个星期学生把这些材料看完并做笔记,上课的时候学生就根据当堂的题目进行课堂讨论,之后写一篇周论文。人文学科也不例外,它要求学生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对英国人都是很高的要求,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国际学生难度可想而知。英国的学术论文也有严谨的格式和要求,对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要求非常 高。
而大部分中国学生没有经过严格的逻辑训练,所以在闡述论点时经常犯一些逻辑错误。另外,很多中国学生到英国容易犯的错误是不太了解论文的写作规则,因为学生在国内上中学的时候基本没有接触过论文培训。而逻辑训练和学术写作训练是国外学生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的。这也就是很多中国学生觉得文科难读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难度就是研究方法。文科类专业大都有非常严谨的科研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这两种学习方法的掌握上对学生的要求也很 高。
“人文学科就是每天阅读、做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课上课下随时约邮件。但做到这些的前提是你有一个很好的语言基础,最起码你能看得懂,并把你的疑惑清楚地表达给老师。”Mimi说赫大的人文学院非常看重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学生在入学前可选择参与到短期英语课程中 来。
文科生毕业即失业?不!就业要找到自己的“卖点”
会计与金融、计算机、商务管理、电气工程等理工科是中国留学生前往英国留学选择的热门专业,当然,传媒、艺术、教育学等文科专业也是英国的优质专业。但学生在选择文科专业就读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往往是就业难的焦虑。
文科学得苦,学得累,而且毕业即失业,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一种惯性思维,选专业并不是一个对你的人生特别重要的决定,在刚毕业的前几年可能还比较重要,但是专业不能决定你的事业成功与否,比专业重要的是掌握一套系统的技能。
“文科生就业的关键,按照我们教授的说法就是在某一个细分的小领域里成为难以替代的人。”Mimi说,赫大前身为理工科院校自然非常重视就业,人文学院作为主流学院当然不能落后。人文学院在大三就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的机会和去澳洲、欧洲、北美洲旅行的机会,并开展与当地企业、产业的结合项目。以最依赖书本知识的历史学科为例,学生可以在当地的档案馆、博物馆、遗迹项目进行实际的工作,且该工作经验被计入学分。
Mimi认为,赫大人文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使得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工作岗位上拥有鲜明特色,打出了“差异牌”,因此能够在强者如云的就业竞争中显得与众不同,最终拿到理想工作。
文科生找工作的首要原则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卖点”,自己和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就是建立人脉的能力。赫大人文学院鼓励学生与教授积极沟通,出身于行业的教授也会借助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学生推荐实习机会。
“很多学生在英国的实习都是老师和教授推荐过去的,这对学生来说很重要。”Mimi 说。
换个角度来说,文科属于“软科学”,很难用证书、考试成绩来衡量工作能力,所以“内推”在找工作中就显得尤其重要。
对英国本土文化有深度了解 是提升文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
在赫大学习三年本科,一年研究生课程,学生会对英国本土文化有一个深度的了解。这不仅仅是通过参加座谈会、了解移民、工作政策那么简单,只了解这些表面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所谓的“深度”了解,是指除了知晓法律、规则及政策的字面意义外,还要究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原因。这才能提高文科生竞争力的根 本。
“我常常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并主动出击。”Mimi告诉《留学》杂志,可能青春期的孩子比较被动、胆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国学生比较缺乏好奇心,很多时候是等着老师或者同学找上门来;而英国学生正好相反。
“英国有很多资源,但是需要主动出击去寻找”。Mimi说,“我们是人文学院,自然是少不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主动性的。”据Mimi介绍,每个学年,教授们都会询问学生这一学年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这一年里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又是什么样子的。教授们一直鼓励学生们保持好奇心,多多参加各种活动。有些活动看起来可去可不去,但是也许就是这次活动让你能抓住工作的机会。
重视就业的结果自然是就业率的攀升。据统计,赫特福德大学96.5%的学生在毕业后6个月内就找到了工作,就业位居英格兰东南部最高。人文学院毕业生多就业于各种领域:大众传媒、博物馆管理、英语教学、营销 等相关岗 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