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读看得懂的书,等于没读过书
2018-05-14拾遗
如果你只看合乎自己口味的书,那你永远只能知道你已经知道的事情。
1823年,山西人雷履泰开设了第一家票号日升昌,专营汇兑。随后,票号在山西疯狂滋长,西方人将票号称为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但1914年,日升昌倒闭,左右中国金融百年的“山西票号帝国”彻底崩塌。究竟是什么力量摧毁了这个金融帝国?
有人说是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暴力冲撞,后来,经济学家梁小民提出了一个说法:最终摧毁晋商的,并不是这些动荡,而是晋商自己,因为晋商没完成两种转化:
一是晋商没完成封建商业资本向现代工业资本的转化。票号的钱不是直接借给企业,而是借给钱庄,再由钱庄借出去。商人借到的钱,只能用于周转,而不能用作长期投资。而同时期华尔街给企业家的,往往是股权投资,这才是真正的本钱。
二是晋商没将封建钱庄金融制度转化成现代银行制度。现代银行靠什么?抵押。你把房契、地契拿来,我才贷款给你。而票号靠什么?信誉。上万两银子一句话,我觉得你讲信誉,就把银子借给你。
之后,我便努力啃起了经济学书籍,因为很多事情只有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才能更深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有一天,我读到了谢田的《戚继光和李成梁之悖论》,原来我一直有个疑问:戚继光如此能打仗,为什么没有封侯晋爵?读到这本书我才豁然开朗。明朝最会打仗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戚继光,一个是李成梁。两人风格完全不同,戚继光总是用最彻底的方式解决问题,他镇守过的地方,长时间内不会再有战争。而李成梁呢,总是拉一个打一个,先拉着甲去打乙,把乙打残之后,再扶植丙来打甲,丙壮大了,再带着养好伤的乙去打丙。他从来不彻底消灭某个威胁。
戚继光镇守的地方,因长年无战事,所以无法封侯晋爵。而李成梁呢?打的胜仗不计其数,皇帝赐蟒袍金冠、奇珍异宝无数。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朝廷制度——论功行赏。这听起来是一条很符合逻辑的规矩。可逻辑合理不等于事实合理。同样都是胜利,封赏也一样,然而这种封赏都是对过去和现在状态的奖赏,而不是对将来状态的奖赏。而实际上,一场战争的价值,还应该包括未来的成效。
自从看了谢田这篇论述后,我就努力啃起了历史类书籍,因为我意识到: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人生的理解,当你对历史有了比較深刻的认知后,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和活法。
梁文道有段话说得好:“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看他看得懂的书,表示他其实没看过书。看读不懂的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如果粗暴一点儿,可以把书分成四种:第一种叫工具书,第二种叫消遣书,第三种叫视野书,第四种叫干货书。
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读第一种和第二种,人生要想活得开阔,就必须学会啃第三种和第四种书。
(林冬冬摘自拾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