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作为整体生命律动的民歌音韵化表达对当下文化生态建构的意义

2018-05-14向一优

参花(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化生态民歌

摘要:当下文化生态在文化工业的冲击下有均质化、平面化的倾向,民歌的音韵化表达以其整体生命律动对这种文化失衡具有制衡之效。

关键词:民歌 音韵化表达式 整体生命律动 文化生态 均质化

一、文化生态失衡之忧与整体生命律动

现代工业文明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剧烈冲突,这种强调主客体二分二元对立的文化将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似乎成为一个征服者,但却在征服自然的同时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失衡所带来的生态灾变已触目惊心,而文化生态失衡可能带来的精神家园荒芜亦不容忽视。

人们对文化生态失衡的忧虑大概来自于文化工业的冲击。“文化与艺术已经成为一种工业生产行为,由少数的生产中心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去满足大量分散的消费者的需求。而这种生产行为的背后,是支配社会的强大政治经济权力。政治经济权力通过这种文化生产,组织和管理着社会成员并支配着社会的意识形態。文化工业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自上而下地整合控制了整个文化与艺术领域,进而控制了所有受众。让他们在感觉自身主体性的前提下失去主体性,让他们在感觉自身个性张扬的前提下失去个性,让他们在文化的启蒙中失去解放的可能。”

借助强大的商业力量和发达的媒介技术,文化工业批量生产均质化的文化产品迅速占领文化市场。这种文化产品不受环境制约而能迅速挤压地方性地域性文化的生存空间,从而导致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与极度丰富的物质产品相类似的是我们的文化产品也极度丰富,但在对这种极度丰富的文化产品的消费中,它们不断震动我们的感官,却极少震动我们的感情,抑或让我们在廉价的感情宣泄中陷入虚假的情感需求,而丧失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感知能力。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群体的狂欢却是为了逃避自我主体丧失的孤单,而真正自我主体确立的孤单都显得奢侈。作为文化消费者的人却成为一个被文化工业所消费的商品,强大的文化工业所生产出来的恰恰是这样孤单的个体僵化存在。

庄子所讲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整体生命存在,于我们而言不过是不可回首的田园牧歌。作为人类,我们与自然分离;作为个体,我们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相分离;作为此刻的存在,我们与超越的存在相分离。在日益精细化的分工中,我们被切分为一个个僵化的孤独存在。

现代文明造成人类如此严重的异化现象,让我们再次想起马克思关于人的定义:“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生命活动的性质包含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它的类特性,而自由自觉的特性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在促进人化的劳动中劳动创造了人,更确切地说是创造了人的本质属性,即自由自觉的类特性,这种自由自觉的类特性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而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人的自由自觉属性不是以压迫个体为前提,而恰恰是以满足个体的整体生命需求为前提。

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整体生命的律动的意义。所谓整体生命的律动就是,个体生命与人类群体生命共生,个体肉体的物质的生命与精神的自由创造的生命共生,作为此时的个体生命与作为历史演进的人类命运共生。这种共生不是在抽象的逻辑层面展开,而是在现实的生产活动中实现,在现实的社会生产活动中人们面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多种关系,在自然向人生成和人向自然生成的双向生成活动中,人类与自然共生,这种种共生因自由自觉的劳动律动为一个活化的整体,亦即整体生命的律动。

从整体生命律动的角度来看,文化工业所驱动的大众文化并非铁板一块的全然异化空间,它同样是人类生产实践的产物,人的人化与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属性,并去寻找那些蕴含着整体生命律动的文化因子,激活它们,让它们共生于整个文化生态之中,就有可能建构良性的文化生态空间,建构属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空间。

而民歌音韵化表达的意义生成功能正蕴含着这种整体生命的律动。

二、作为整体生命律动的民歌音韵化表达

民歌兴于民间长于草野,从民众的集体劳动中产生,具有自发性、原生性,并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变迁而流变,是活在人们口中的文化事项,民歌的存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韵律的声音。这种有韵律的声音天然地关联于天地神人,是四者相互应和的自由律动。借助这种律动,不仅人与人之间得以沟通,甚至人与天地神也得以沟通,远古的人们在祭祀仪式上演唱的歌曲正是沟通神人的生动写照。民歌的产生可能不仅先于文字的产生,甚至先于语言的产生,正如鲁迅所讲的“杭育杭育派”,原始人集体劳动为了协调劳动动作,以便相互配合而有节奏地发出“杭育杭育”的声音,这恐怕就产生了最原始的民歌了。

所谓民歌的音韵化表达正是指人们通过这种曲调的抑扬顿挫所形成的特有韵律来传情达意的方法。从达意的明晰度来看,可能音乐劣于文字,但从传情的生动性来说,可能音乐长于文字。民歌音韵化表达传情达意的这种独特性正蕴含着整体生命的律动。因为乐和不同,单一的音不可能形成音乐,只有不同的音的有机组合才会形成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人类一开始不是靠逻辑思维去筛选推理组合的,而是一种生物性选择。人类自然地选择那些让他们身心愉悦的声音,而逃避那些让他们不舒服甚至可能伤害他们的声音。正是他们自然的、自发的对声响的选择形成了最初的音乐,因此,音乐固守了人类的生物性原则。这种生物性选择并非只是感性而不理性的,恰恰相反,它具有高度的理性。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言,“美是数的和谐”,音乐背后恰恰是最完美的比例(也就是数)关系,不同的音恰恰是由不同的震动频率或者发音体长短比例的不同造成的,在此,人的感性生命与理性生命达到完美融合。

乐和不同,因此使民歌之韵律的创造性能够对建构自然、社会和文化之和谐秩序发挥积极作用。《尚书·尧典》所述的“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所描述的,正是通过音乐建构天人和谐、人人和谐的社会和自然秩序。由此,民歌的音韵化表达突破个体自我存在,而将自我与他人与天地沟通连接起来,从而有可能建构一种整体的生命存在。同时,民歌在这种神人相和的仪式化表达中体现出一种此在生命与超越性生命的应和。

民歌音韵化表达的表意功能不同于文字表意之处,在于其内含的诗意化表达。所谓诗意化表达就是民歌并非简单地叙述一个事实,而是在唱山唱水唱人唱物的过程中,将自我编织进世界的意义网格中,从而实现一种诗意化的生存。笔者就曾在田野调查中获知,民歌手到别村对歌,先是以歌赞美当地山川河流,历史传说,风土人情,由此与当地歌手形成对唱。在此唱答中,这个外来人进入当地的文化时空中,因为作为生物的人已经在物理意义上进入了这个空间,但从精神上的人格化存在来说还要通过歌唱当地风土人情而取得精神性的进入此地。在此过程中物质(身体)与精神(情感)因诗意的律动而贯通为一个整体。

由此,民歌的音韵化表达将个体的与大全的、物质的与精神的、此在的与超越的生命贯通为整体生命的律动。

三、民歌音韵化表達的意义生成功能对当下文化生态建构的意义

民歌音韵化表达以其个体与大全、物质与精神、此在与超越的整体生命律动,在当下文化生态均质化、平面化、去深度的文化荒漠化倾向下显得尤为可贵。作为民歌文化土壤的前工业文明已经被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发展所摧毁,但它们作为“剩余文化”,其文化因子依然进入当下文化生活。这种进入分两种形式,一是诸如广西东兰县等现实歌圩的存在,二是民歌以其歌唱的形式使其文化因子借助当下声像符号的兴盛渗入大众文化传播。如果我们吸取民歌原生性、地域性、自发性的民间文化特征,并将其在新的传播媒介中发扬光大,我们就有可能将这种整体生命律动的文化养分输入到当下的文化生态中,从而建构良性的文化生态。

乐和不同而不失其异。民歌音韵化表达之所以内蕴着整体生命的律动,其重要原因在于和不同,而不失其异。准确地说,民歌恰恰是以其众多的地域性、差异性而彰显文化创生的活力。具体来说就是各地民歌多以方言演唱,比之于通用流行的语言,这似乎造成了沟通障碍,但恰恰是这种方言蕴含了民歌独特的韵味。这种独特的音意结合体正蕴含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能听懂他们唱的是什么,但仅仅是这种韵律就让我们感到惬意,让我们领受到不同文化碰撞所迸发的活力。当然,在保有方言演唱民歌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吸取不同民歌的曲调、韵律进行新民歌的创作,正是这种吸收再造能更加激活民歌的文化活力。

如何从诸如民歌等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中吸取整体生命律动的文化营养,尚待继续深入地探讨,但向整体生命律动的方向进发,从民歌音韵化表达的意义生成功能进行探索,或许会对良性文化生态的建构有些许补益。

参考文献:

[1]胡翼青.文化工业理论再认识:本雅明与阿多诺的大众文化之争[J].南京社会科学,2014(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5]臧艺兵.作为文化的音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立项项目 “文化生态视阈下广西民歌的意义生成功能研究”(项目编号:KY2016LX211)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向一优,男,硕士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民族文艺、大众文化)(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文化生态民歌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当代美国科幻电影的文化生态解读
新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浅谈黄梅戏的生成繁衍与文化生态
试论地方民歌演唱技巧的提高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
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蜗牛与黄鹂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