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满衢州 打响“金名片”
2018-05-14衢州市林业局
衢州市作为浙江省的林业大市和重点林区之一,多年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理念,以打造“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为目标,创新性开展“一村万树”行动并以此为主要抓手,通过平原绿化、森林系列创建、森林质量提升、林业产业发展等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取得了较好成效。
以树扮美乡村 植下“绿色银行”
走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子。践行“两山”理念,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关键在行动。衢州市创新性开展了“一村万树”行动,并在2018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得到了省委书记车俊的表扬。“一村万树”是衢州市柯城区探索实施的一种新型乡村绿化模式,主要方式是利用农村的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五地”进行见缝插绿,目标是“种出生态、种出财富、种出文化”。一个村一般以一种树为主,主要选择珍贵树种、彩色树种进行种植,种植规模达村均万棵以上,户均10棵以上。工作中强化特色指导,对每个村的绿化美化进行“私人定制”,从各村原有的绿化基础出发确定1—2个主导树种,主导树种突出“珍贵化、乡土化”,既能延续村庄原有风貌又能展现地域特色。打造一批以树种出名的特色村,如桃花村、楠木村、红豆树村等,让村庄彰显林业特色,让来客留住记忆,助推了村庄旅游业发展。另外“一村万树”行动中各创建村在设计上都从本村农民增收致富出发,盘活农户闲置土地,一方面让农民土地入股,另一方面直接向农户赠送珍贵树,开展庭院绿化,藏富于民,一些创建村还结合当地农家乐、森林人家发展,设计林业景观林,大大提高了村庄知名度,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业。
打造了村庄生态环境的新风貌。衢州市把珍贵树种“一村万树”行动作为推动乡村绿化美化的主抓手,在珍贵树种“一村万树”行动的实施布局上,着重在房前屋后、边角杂地、闲置脏乱点推进,做到增绿、补绿、添绿,设计上注重苗木大小搭配,树花结合,同时彰显地方特色,与当地人文故事结合,使创建村满眼皆绿,推动了农村环境向“净、齐、绿、美”转变。2017年衢州市共有130余个村进村通道沿线得到了绿化提升,90余个村通過“点、线、面”结合,打造全域景观,共清理猪栏、简易厕所、垃圾堆放点等800余处,有效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宣扬了“原生态村庄绿化美化”的新理念。在村庄绿化美化及“一村万树”行动工作规划中,衢州市坚持挖掘、保护和传承村庄风貌特色,保持乡村原有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建筑和文物古迹,突出自然山水及田园风光特色,杜绝盲目模仿城市园林绿化。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村内现有森林资源、古树名木和绿化成果的保护,尽量做到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驳岸不用水泥湿砌,留住农村的田园风光,留住独特的山水乡愁。
探索了建设美丽林区的新途径。衢州市注重保护生态资源,划分生态红线区、集镇生活区、适度发展区,积极建设美丽林区。提出首个国家休闲区和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战略,将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划入生态红线区,在集镇生活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实施绿化提升、污水垃圾统一处理、赤膊墙整治、厕所改造等,在村庄周边实行适度发展。
政策引领行动 实现“绿满衢州”
领导重视,政策先行。2017年4月6日,省林业局(原省林业厅)和衢州市政府在柯城区石梁镇中央方村举行了浙江省新植1亿株珍贵树“一村万树”行动暨省厅共建启动仪式;4月13日市政府召开了市县乡领导参加的“一村万树”推进会,“一村万树”行动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拉开了序幕。为确保成效,衢州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珍贵树种“一村万树”行动(2017—2019年)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三年建设600个村,种植珍贵彩色树1000万株以上,建成保障性苗圃6个的工作目标,并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同时出台了《2018年衢州市“一村万树”行动方案》,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层面都纷纷召开了“一村万树”行动工作部署会,思想统一,抢抓时间。在行动计划安排方面,各县(市、区)林业部门及乡镇(街道)都进行了精心挑选,选择村两委班子强、积极性高、有条件落实、基础好的村开展创建工作。在抓创建质量方面,要求规划先行,实施村级创建规划文本申报制度,明确地块安排、种植规模、树种选择、苗木规格及资金预算,明确种植进度和管护安排,避免随意性。2018年衢州市申报的248个创建村,每个村都申报了创建规划文本,并由各县(市、区)林业部门进行把关,从严监督。
谋篇布局,科学规划。“一村万树”行动被列入了衢州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衢州大花园建设等多项重点工作任务中,各级林业部门作为创建责任的主体,积极与省局、同级财政部门协调沟通,要求落实资金支持。衢州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一村万树”行动。各县(市、区)以每个示范重点村不低于30万元补助为标准并结合各地其他部门资金统筹用于“一村万树”建设,共争取到“一村万树”示范村专项创建资金4000万元,有力保障了任务的落实。在地块规划方面,充分将村道两侧、河塘四周边角地,村庄小山坡荒地,公园、庭院、停车场未利用地,“三改一拆”废弃地等与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洁、景点打造结合起来。在树种选择方面,衢州市林业局推荐了20个珍贵树种和30余个彩色树种供选择。创建规划真正做到了“点、线、面”相结合,生态与美化相结合,种树与富民相结合。
稳抓进度,模式多样。衢州市林业局积极下发《关于抓紧开展今冬明春绿化造林工作暨“一村万树”行动的通知》,并建立了“一村万树”微信群开展“学一学、比一比”活动,做到早行动、早部署,营造了良好氛围。各县(市、区)林业局成立多个工作组,下村入户,进行现场督察和业务指导,各乡镇、村造林方式不一,专业队造林、承包方式造林、结合义务植树活动发动社会力量造林、开展创建“党员先锋模范林”活动发动党员造林,百花齐放,掀起了绿化造林“一村万树”行动的高潮。大部分乡镇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开辟宣传专栏,同时将“一村万树”行动融入到“乡村环境整治”、大花园建设行动、植树护绿“蓝天保卫战”等重点工程中,确保造林进度和造林质量。苗木购买和调运方面机制灵活,大部分县(市、区)采取“一事一议,一村一议”制度,并专门成立苗木供应小组,确保投入资金和苗木采购及时到位。土地安排方面,既有村集体统一流转,也有农民入股;资金筹集方面,既有财政统一安排,也有村集体自筹、村企合作或民办互助;在种植方式方面,既可通过工程招投标,也可承包专业队造林、农民义务种植等。
强化督查,从严考核。“一村万树”行动的推进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做到县乡村三级领导思想统一,才能有效实施。衢州市采取了严格督查、通报、考核制度,牵牢了“牛鼻子”。在督查方面,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督查办重点工作督查内容,由市政府督查办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对县(市、区)政府推进进度的日常督查,并及时通报;在考核方面,将“一村万树”行动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对年度乡镇“强富美”争优创先考核内容及市对县“森林衢州”考核内容,严格实行加减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县、乡和责任部门。2017年衢州市林业局受市督考办委托,分6个小组,每位领导各带一个组,驻村入点开展了考核工作,全市申报考核共有236个村,其中212个村被确定为创建合格村,2018年加大了督考力度。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引起了乡镇层面领导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