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打好产业升级攻坚战
2018-05-14李星
李星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增长态势,预示着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是机遇也是挑战。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重新定义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的新“四化”,让传统车企在求变的过程中越来越强。
单在2016年10月份发布的《汽车技术路线图》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就被列为我国汽车未来发展的七大关键技术之列。
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理所当然也被纳入其中,成为七大关键技术路线之一。
随着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产业备受关注和追捧。
各家企业不仅要扩张产能规模确保产量供应,还面临着持续提升产品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的“攻坚
战”。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决定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目前国内外技术研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不过安全性研究尚待加强。“动力电池的核心就是其安全性。”
技术难关待突破
安全问题别忽视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近年发展,新能源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比如去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012年技术水平的两倍,每千瓦时的售价比2012年下降了70%以上。
春节前夕,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终于正式发布。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成为了各企业攻关的重
点。
2月13日,根据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18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总体下调超30%。该《通知》从2018年2月12日起实施,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为过渡期。
记者了解到,相比于2017年的补贴金额,2018年补贴新政对于低续航里程车型补贴减少,150km以内的补贴取消;续航里程300km以下的车型补贴比2017年减少,平均工况续航300-400km以上的产品补贴进行了提高,而对于400km以上平均工况续航的车,则直接将补贴金额提升到5万元。
由此可看出,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对于车企来说,拿到补贴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2030年,常规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可达500公里以上。
业内人士分析,2018新能源补贴新政内容,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于高续航车型的推崇,同时也迫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提高技术门槛。
“目前国内外技术研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安全性研究尚待加强。”欧阳明高分析指出,“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比能量300瓦时/公斤、比功率1000瓦时/公斤,循环1000次以上;到2025年,正极材料性能进一步提升,富锂锰基材料目前取得重要突破;到2030年,希望在电解质方面取得突破,也就是2025-2030年最大的突破可能在电解质,固态电池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电池单体比能量有望冲击500瓦时/公斤。”
装机总量可观
市场扩张在即
连续三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更是在2017年超预期完成产销目标,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
与产销量同步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在2017年也增速明显。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为36GWh,增长超过20%。从车辆细分类别来看,乘用车电池装机电量约13.7GWh,同比增长50%;专用车电池装机电量8.4GWh,同比增长165%。
根据中汽协对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今年的目标是1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助力许海东表示:“前三个月,无论是新能源汽车产销还是整体汽车市场均表现平稳,与中汽协年初预测的增速基本相符。”
4月11日,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了解到,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完成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17.4%。
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万辆和1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6.9%和154.3%。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8万辆和1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4.7%和13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2万辆和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5.3%和242.6%。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也表示认同。苏晖认为,根据第一季度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来看,完成100万辆的销售目标,并非难事。
新能源汽車产销量的高速增长态势,预示着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是机遇也是挑战。
回收迫在眉睫
标准急待建立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之初,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大家都没有把关注重点投放在后期的电池处理问题。在2015年下半年,记者在走访调查时遇到一位在北京理工大学排队充电的车主,他告诉记者:“车还没起步呢,谁会关心几年后的问题。”
但是,真的如此吗?崔东树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随着国内政策的支持全面展开,国内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快,未来车辆后续电池的处理将是一大难题。
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量已经达到了200万辆。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提高,政策导向支持,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车型时,新能源汽车车辆将会更多。根据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主要目标要求,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当这一庞大数字的新能源汽车退出市场时,这些退役的动力电池将何去何从?业内专家认为,退役的动力电池最理想的用途就是投放到储能产业。
随着第一批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逐渐达到使用寿命的极限,动力电池的回收需求将逐渐显现。
业内专家认为,对于这些动力电池厂家来说,参与储能产业的布局不仅仅是能够获得储能产业的市场。同时,也是发展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技术的良机。
根据中国电池联盟预测,到2020年,總共将累计有12万至17万吨的动力电池需要回收处理。而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则是连接动力电池回收需求和储能产业电池需求最好的桥梁。虽然,动力电池到了使用年限,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池储能容量达到80%的要求。但是,从电池本身来说,依然至少有40%至60%的容量可用。如能通过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将这部分可用的电芯、模组筛选出来并重新装成用于储能或其他领域的电池,将有效减少国家相应资源的消耗量,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也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也提出,希望尽快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和标准。
推动梯次利用
促进绿色发展
在期盼中,动力电池回收政策最终面世。2月26日,工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通知。
《暂行办法》明确了动力电池企业设计阶段要求、准入阶段要求、生产阶段要求、销售阶段要求、维修更换阶段要求、回收阶段要求、报废阶段要求、所有人责任要求、收集要求、贮存要求、运输要求、阶梯利用要求、阶梯利用电池产品要求以及再生利用要求等。
工信部在对《暂行办法》进行解读时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动力蓄电池产销量也逐年攀升,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迫在眉睫,社会高度关注。
据行业专家从企业质保期限、电池循环寿命、车辆使用工况等方面综合测算,2018年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预计到2020年累计将超过20万吨(24.6GWh),如果按70%可用于梯次利用,大约有累计6万吨电池需要报废处理。动力蓄电池退役后,如果处置不当,随意丢弃,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据透露,“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将于近期启动运行,实施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信息采集,做好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的在线监测,建立健全监管制
度。
崔东树表示,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建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后期处理是全社会的责任,动力电池回收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