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

2018-05-14石宏莉马振兴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4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应用

石宏莉 马振兴

摘 要:时代的发展推进技术的进步,在建筑施工中不断应用到新型先进的施工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施工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现今的高支模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需要技术人员提高对支模施工技术的研究强度,这样一方面能强有力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建设工程行业的大力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应用

1 引言

高支模施工技术既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高危的技术。要想充分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将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就必须优化施工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及步骤进行施工,把握好其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确保万无一失,提高整体的施工水平及质量。

2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价值

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难度,也因此被列为高危技术行列。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源于以下方面:①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适应性,有效为高层建筑的施工提供了便利和支撑,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②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建筑材料及资源的损耗,有效保证了施工进度,促进了施工的顺利进行;③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土建工程的外形结构,增强了建筑物的强度,让整个建筑施工完成后更加个性、美观,满足了人们对建筑施工的整体要求,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支模施工技术是一项高危技术,因此,在土建工程施工的应用中,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高支模工程施工的设计,认真测量并审查建筑物的高度、建筑与建筑间的跨度以及模板材料的质量、荷载能力,并按照设计规范、施工基本流程及相关的要求进行,以提高施工的规范性,从而提高土建工程施工的水平及建筑的整体质量,将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3 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某工程总占地面积为23137.5m2,地下2层,包含一栋地上45层商务办公楼及其区域内地下室,总建筑面积为75238.06m2,建筑总高度为179.3m。建筑结构形式均为框支剪力墙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首层、2层、16层(避难层)、31层(避难层)层高均为6m,属普通高支模施工。

3.1 剪刀撑的设置

根据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要求,为了提高满堂支撑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需要适当的增加竖向、水平剪刀支撑,从而提高支撑架的刚度及稳定性,确保脚手架具有充足的承载能力。同时,为了确保架体的稳定性,还需要在竖向剪刀撑顶部的交叉点平面内设置水平连续剪刀撑。研究发现,在支架中设置剪刀撑可以提高支架26~40%的承载能力。此外,随着增设剪刀撑数量的增多支架的承载能力而逐渐的增大,例如,以设置剪刀撑的斜框格占总框格的比例而言,若占比达到5%时承载能力可以提高30%,若占比达到15%时承载能力可以提高1.5倍。

3.2 水平杆的设置

水平杆搭设。在立杆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座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置一道水平拉杆。看台部分的水平横杆应根据斜梁放坡度、顺斜梁底模板均匀分布,横杆下用双直角扣扣牢固,确保支撑和模板的稳定。

3.3 立杆

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梁板立杆间距设置应相等或成倍数;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接头不得设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3.4 可调顶托

可调顶托伸出的长度不得大于200mm,当可调托座(含底座)的螺杆伸出长度大于200mm时,采取增加一道水平拉杆的固定措施。

3.5 木枋搭

接木枋搭接处应有稳固的支顶支撑,搭接长度至少伸出可调顶托150mm。

3.6 拉接连墙杆

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m~9m、竖向间距2m~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连墙件),根据实际情况,柱抱箍与架子搭接连接,连接跨度不少于两跨满堂架。

4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应用

4.1 针对工程实际情况作出科学设计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高支模施工之前,必须要先有科学的优化搭建设计,这是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首要条件。当然要进行设计,就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其一,设计之前,必须精确定位梁线位置,再以水平控制线为基准点,确定轴线与梁线是否相互平衡,确定二者的相互位置之后,需要在梁底的位置搭建好顶架,这样有利于后续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推进;其二,科学安装楼面模板,就此就需要加强梁板的稳固性,即增强对梁板的捆绑率,使梁板之间的相互联系大大增强,强化梁板整体的稳固性。

4.2 科学安装高支模支架

安装高支模过程中必须根据行业标准和规定一步一步的进行。在此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梁线的位置和控制线的水平位置,其次准确搭建铺设梁底,最后强化固定楼面模板,然后在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再对顶架进行拆卸清理。

4.3 做好混凝土振捣及浇筑工作

高层建筑和跨度较大建筑的施工的质量与混泥土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就需要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比如提高混泥土施工中使用的振捣及浇筑技术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墙体的浇筑必须保证振捣与浇筑技术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一般会使用梅花式的插入方式对混凝土浇灌的地方进行有效的振捣,这样就能保证混泥土中水分的去除和把一些大颗粒的石头填入墙体底部,这样墙体的紧密性和整体质量就能得到很大的保障。

4.4 拆除高支模

高支模的搭建和拆除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其施工质量既关系着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又关系着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一定要谨慎。在高支模的拆除中,首先,相关单位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认真的检查,检查是否与预期的设计标准相符;其次,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顺序,并经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审批签字后才能进行拆除;最后,在拆除高支模时,现场一定要竖立警示牌和标志,禁止不相干的人员进入到施工场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意外事故。除此之外,高支模在拆除后,相關单位要合理存放相关拆除的材料,并进行分类,以便于下次高支模施工使用。

5 结束语

高支模技术是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高危技术,不仅是因为在施工环节中高支模技术所引起的建筑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变化需要非常严格的审查,同时也是因为高支模技术在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方面都较为复杂,需要完全按照国家的标准和工序实施。高支模技术的目的是起到支撑作用,但是要想发挥出高支模技术的实施效果,则必须要注重在配件、荷载、构造方面的妥善安排,并根据建筑施工的整体设计和安全管理要求,提高对施工方案的管理力度,这不仅能够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够避免失误引发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 陈民.建筑工程高大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16):99+105.

[2] 刘军歌.关于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26):30~31.

[3] 刘斌.探索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J].建设科技,2017(10):125~126.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应用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审计难点探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