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将生态建筑融入建筑设计

2018-05-14赵博言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4期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保护建筑设计

赵博言

摘 要:由于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们的环保理念逐渐提高,生态保护理念被广泛应用在了建筑设计当中,从而产生了生态建筑设计法。本文就这种新型设计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生态保护;建筑设计;生态建筑

1 引言

在建筑设计中,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渐不足以满足当今人类的理念。在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时,生态建筑设计学应运而生。生态建筑设计,旨在将自然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以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建筑学设计理念,构建与实时实地的环境、文化等相结合的建筑设计,实现建筑生态化建设。下文将根据生态建筑设计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设计特点作以浅谈。

2 设计原则

2.1 遵从自然

生态建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遵从自然。从自然中来,取材于自然,将自然设计运用于人工,形成遵从自然规则的设计。再到自然中去,将取材归还于自然,不对其产生破坏与影响的同时,甚至要使自然环境更加利于发展,利于建筑设计,不可以过度取材、盲目开采。时刻运用“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原则,尊重自然存在,实现自然建筑设计。

2.2 绿色低碳

绿色化设计,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化减少能源的浪费。这种设计的根本就是实现资源利用与建筑设计耗用的统一,除过美观舒适的要求以外,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考虑资源使用度的建筑设计是原始的建筑设计,资源利用满足绿色低碳,是生态与设计融合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2.3 以人为本

人对建筑环境的需求是极其重要的。即是以人的审美观、安全观、利益观等生理及心理上的感官,满足人的现实需要。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无疑成为了建筑设计的核心。让人感到美好、舒适的建筑设计才是成功的建筑设计。除此之外,将生态保护融入建筑设计,是真正达到宏观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以人为本建筑设计。

2.4 整体设计

生态建筑学中强调整体化设计。在考虑局部设计的同时,不能影响到整体性能和整体美观。“因小失大”是生态建筑设计必须要避免的。从整体出发,注重人的经济整体效益、生活空间整体性、审美整体性,以保证系统性的建筑设计,使其在各个方面协调共生,自成一体。

2.5 文化融合

根据当地文化特色,保证设计进入当地民俗文化当中。满足舒适美感的设计是基础,而辅以文化、环境,才能真正做到生态建筑设计的天人合一。根据当地的民俗文化传承,从宏观到微观的设计建筑,可以将建筑设计发展到人的生活中,成为经典性建筑设计。

3 设计方法

3.1 空间设计

(1)绿色贯通。在建筑设计中,室内外环境要遥相呼应,形如一体。也就是说,建筑内的环境设计要根据建筑外的环境作以衬托[1]。同时,建筑物内部的设计也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室外环境的融合度,室外设计也同样如此。具体可以通过直接性和间接性两种设计方式。例如直接性通过栽培藤蔓类植物使室内外颜色、感官贯穿一体,间接性可根据一天不同时段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建筑内合适的方位栽种植物、培养植物,以达到建筑内景观与建筑外环境相衬托的作用等等。(2)坡地利用。以往的坡地所产生的空间,很多建筑设计采用草坪式覆盖以达到美观的效果,实质上极大的浪费了这一空间。坡地利用就是指合理運用坡地所产生的空间资源,设计出一些不影响美观,又能带给人们生活效益的子建筑。例如通过坡台的空间差,以局部空间融合架空的方式,设计出地下停车场、地下运动场等。(3)通风顺畅。在考虑美观、舒适的同时,通风设计是生态建筑设计的一大学问。例如通过门窗位置的合理设计,通过空气压力差排热、生风等。生态建筑设计的通风设计已经不是仅仅保证人们舒适的通风情况,还要考虑到建筑内植物的健康成长。要根据一年四季的温度、气候,以及一天各时间段的温度、太阳照射情况,保证植被最合理的生长。不仅要考虑植被的健康状况,还要考虑植被合理的生长速度问题。所以通风设计在考虑人们舒适通风的基础上,要重点考虑植被的生长。(4)能源利用。能源的合理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合理建立水资源循环系统等,成为了建筑师要考虑的一个重点内容。可以利用雨水、排水系统,将水资源二次利用与浇灌、清洁等方面。小区的雨水二次利用十分重要,设计师可以通过各区域实际情况安排雨水的二次利用。例如下水道清洁通道、植被浇灌通道等等。

4 景观设计

4.1 植物配置

在建筑设计的植物配置方面,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问题,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以及植物的空间配置情况,合理安排植物的置配。例如在植物生长方面,室内尽量采用易于成活,但不会快速生长的植物。室外的密集地尽量采用易于垂直生长,不易横向蔓延的植物[2]。室外需要植物的空旷地尽量配置易于蔓延、易于生长的植物。在植物空间配置方面,要将植物安排在易于通风,具有良好光照的地方。同时植物的所在空间可以与外界植物产生视觉融合,形如一体。综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空间配置、植物的美观程度,合理配置植物,是生态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4.2 水景配置

水景配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植物灌溉、空间降温、水景布置等三个方面。

(1)植物灌溉。采用喷泉式灌溉。越来越多的地方使用了喷泉式的植物灌溉,因为不仅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满足了建筑设计的美观要求。同时,建筑师可通过喷泉式机器、水通道的合理配置,建立喷泉系统,最大化利用水资源。(2)空间降温。在建筑临植处,采用水空间降温机制。在合理的地方设置空间降温机制,不仅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美观的效果也大幅度提升。当然,用于降温的水资源要合理导向,不能产生浪费。可以用于浇灌植物、生活二次利用等。保证降温的同时,合理空间布局,以达到美观的效果。(3)水景布置。水作为生命的源泉,人类对水自然有比较强烈的亲近感。水景的设置与布置成为了建筑景观设计中的重点[3]。而生态建筑设计提倡可持续性,不能仅仅通过不断浪费水资源而达到美观的效果。所以雨水采集系统成为了首选。同时,将空间散热的水资源灌注与水景布置形成二次利用,可以同时实现美观效果不失和资源有效利用。

5 设计特点

5.1 天然与人工协调统一

纯粹人工的建筑设计以及不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观念和需求。在生态建筑观念的融入中,建筑设计不再是人为设计。天然景观的合理利用,以及人为设计与自然设计的相互配合,使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5.2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生态建筑设计中,首要所谈的便是人与生态的发展关系。提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时高效利用各种资源,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才会去谈建筑设计[4]。生态建筑设计将遵从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很好的利用可持续发展观念,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自然保护观,将建筑设计学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是生态建筑设计的精髓,也是当今人类发展的一大新观念。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很长时间人类生活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向。把握住这一点,人类在智慧中不断提升生态建筑学的地位和发展,将会把建筑学带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昆.浅谈当前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J].建筑与装饰, 2017(11).

[2] 杜慧.基于建筑环保理念下我国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J].戏剧之家, 2018(1).

[3] 邵春燕.生态建筑融入建筑设计的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7(9):48~48.

[4] 柴宝海,桑月红.生态建筑融入建筑设计的策略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 2017(2).

猜你喜欢

生态建筑生态保护建筑设计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刍议生态建筑设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综合体技术应用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