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致化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5-14宋善庭
宋善庭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想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需要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因此,精致化管理应运而生。在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政治教育工作应用这种模式,可以使这一目标得以完成。根据我国高校大学生目前的教育状况,采取符合实际以及学生需求的教育方案,在不同的理念和路线的指导下,完善大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精英,以期更快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关键词:精致化管理;高校改革;思政教育;大学生
教育与管理密不可分,可以说,教育在高效管理的辅助之下才能发挥最积极的作用。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崛起复兴,靠的便是人才强国战略,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之下,社会劳动的合理分配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的问题,因而日本在分工问题上,越来越向“高”、“精”、“尖”发展。他们对工作的要求是,好上加好,锦上添花,关注细节与层次,即便微乎其微的事物也绝对不会轻易放过,努力将工作做到极致。日本在五十年代就已经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路,这种被命名为“精致化”的管理思想,被运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一、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漏洞及不足
尽管思政教育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意义重大,然而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与高校里面的管理思想滞后、工作方式单一、教学队伍不健全以及信息化科技手段缺乏运用息息相关。
第一点是管理思想滞后,尤其是在“官本位”主义思想浓厚的高校,思政教育常常被一刀切地划归给行政层面的人员进行管理。长此以往,囿于学校行政工作过分复杂沉重,倘若每件事都要进行干涉管理,就会导致混乱的局面,时间和人员上无法得到充分的供给,思想政治的相关教育工作在准备和实行的时候皆漏洞百出,无法给予学生高质量的课堂体验。
第二点是工作方式上往往采取陈陈相因的手段,单一而枯燥,以理论的灌输为主,这种类似于高中时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使得整个课堂氛围都变得压抑沉闷,学生们普遍反映思政课无聊,毫无意义,这与开设思政课的初衷南辕北辙。无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一味地进行传统的读课本模式,对学生思维的启示毫无意义。
第三点是教学队伍在更新换代的时候往往无法及时补充,目前教学资源较为缺乏。一般情况下,高校进行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各个学院的辅导员,导员这一职业并不稳定,且一个学院的辅导员常常需要兼任各类事务,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导员不能全身心、全精力地投入,顾此失彼,远远达不到大学精致化管理的标准。
第四点是大部分高校还是仅仅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讲读课本的模式,脱离了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节奏。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各类信息。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授课,实际上已经远远滞后了教育的发展。当前大部分授课者并未掌握这种运用能力,对思政工作的改革与推进十分不利。
二、管理模式的创新点
当前因为高校开展各类教育工作存在很多问题,思政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冲击。为此,要采取新的管理模式,朝向精致化不断发展,制定相应的应对解决措施。
首先,建立一支精致化工作团队。从教育工作的人员队伍入手,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学队伍,维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切实保障对接工作的有效及时,落实教育任务的方方面面。学校要加大政策的实施,对于教育工作者的人员流动有一个绿色通道,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制度和系统,提升教育者的教学质量,打破院系的障碍,实现全校统一的分工管理。
其次,建立三位一体的精致化联动机制。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次教育,家长做好表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可以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学校润物无声,乃是教育的主力军,同时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实现潜移默化的作用;整个社會也应该营造一种积极氛围,引导和支持思政工作。这里从家庭、学校和社会逐级深化,实现事无巨细,精心细致的各层管理。
最后,加强互联网的应用。网络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工具,是精致化管理模式强有力的助手,辐射带动能力强,传播迅速广泛,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可以先入为主地接受有关思想政治的信息,且这一教育过程以学生为本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文化、学生成长,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大学生是未来时代发展的急先锋,国家和时代都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而高等院校的教育不得粗制滥造,要保质保量,还要有可持续性的影响意义。将人作为第一本位,是目前我国各个院校的首要方针政策,做到细致化分层次分对象教学,发扬古代“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切实保证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学生才能以最踊跃最昂扬的热情投入到思政学习中去。惟有贯彻落实精致化管理的思想,并切实采取相应的举措,才能实现每个学生成人长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邵自玲.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致化问题[J].教育现代化,2016(18).
[2]李尔舒.精致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