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强国防强

2018-05-14王厚明

中华魂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魄报国国防

王厚明

不久前,一篇《2017年征兵体检淘汰率“爆表”,中国青少年体质令人堪忧!》的文章刷屏微信圈,某市体检淘汰率竟然高达56.9%,着实令人咋舌。文章梳理了体重超标、熬夜过度、长时间“葛优躺”、久坐玩手机打游戏、运动量少等十大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日趋下滑的担忧。正如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开篇就写到的:“国力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为此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的口号。毫无疑问,未来战场不需要弱不禁风的“小鲜肉”,需要的是敢打必胜、体魄强健的铮铮硬汉。2017年11月在广东惠州举行的首届全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大会,就是对“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的有力回应,也是不断强化国防教育,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青年的积极举措。

“自古英雄出少年。”作为一个特殊年龄段的社会群体,青少年无疑是人类社会最有青春朝气、最具创新活力、最勇于进取的一支社会力量。中华民族历来有着爱军习武、少壮报国的优良传统,青少年用热血青春以身报国的事例不胜枚举。三国时期周瑜9岁习武、20多岁拜水军都督,明末14岁的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揭竿报国,束发从军”,未满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率八百骑兵长途奔袭,斩敌二千余人,勇冠三军,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也因年少为世人颂扬。新中国家喻户晓的小八路“小兵张嘎”,《鸡毛信》影片主角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以及13岁壮烈牺牲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都是青少年从军报国、献身国防的光辉典范。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要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把自身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注重考验青少年胆识和体魄的同时,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青少年真正成为爱军报国的一代、奋进自强的一代、勇于担当的一代。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实质上已成为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较量。这也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之所以寄希望于少年强国,由此发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的呐喊。从世界军事强国实践经验看,国防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俄罗斯从1997年开始每年举行一些青少年的军事体育比赛,比赛结束后,所有人都向附近的英雄纪念碑献上花圈表达哀思。美国制定的“培养美国人迎接21世纪”计划,认为美国的未来取决于青少年的素质尤其是国防素质,并由后备军官训练团、“童子军”等机构常年组织青少年军训。以色列从小学開始,组织学生走遍以色列的每一座军营,并普及国防体育训练。国防体育素质作为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时代要求,不可或缺也务必加强。这次大会能吸引全国各地青少年户外营地、各级登山协会、户外俱乐部、大学名校的普遍关注,汇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50多支代表队、年龄大多在13至18岁之间千余名青少年报名参赛,既得益于全社会国防观念日益浓烈的氛围,也显现出青少年群体国防热情迫切释放的张力。

少年强则国防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这样深情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首届青少年国防体育大会无疑是关注这一要求的生动注脚,也是教育引导青少年爱军尚武、立志报国的全新起点。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豪的高尚事业,更是青少年未来展示才华、抛洒智慧的广阔舞台,期盼更多的有志青少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于摔打自己,积蓄报国力量,勇做国防建设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用出彩的青春照亮新时代强军之路。

猜你喜欢

体魄报国国防
陆元九:报国之心永青春
顾诵芬:志在蓝天航空报国
十二生肖·牛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巴基斯坦国防日
大学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研究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身体是“1”其他是“0”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