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章如江河之流
2018-05-14方如金黄宗海
方如金 黄宗海
摘 要:陈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史学理论家和军事谋略家,还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状元思想家,留下文集40卷、外集(词)4卷。学界对陈亮的抗金统一、事功思想、批程朱理学、人格精神及政论词章等的研究文论颇丰,然少有论及其诗之作。究其原因当是受“亮平生不能诗”及邓广铭点校的《陈亮集》(增订本)仅收录陈亮诗作4首等因素影响。但是从陈亮诗歌成就,陈亮为他人诗集作序,陈亮的诗歌创作标准,陈亮生活的时代环境及其诗词创作偏重于词的原因等方面考察,陈亮不仅能诗,而且有很高的成就。
关键词:陈亮;诗歌;艺术成就
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8)02-0001-10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8.02.001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南宋两浙东路婺州永康县龙窟(今浙江金华永康龙山镇桥二村)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九月初七日,卒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四月八日,享年52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史学理论家和军事谋略家,而且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杰出的状元思想家[1]1,留下文集40卷、外集(词)4卷。清人王柏心说,陈亮文章“虽阅百世,其光芒魄力,如雷霆虹电,犹挥霍震烁于霄壤 。……读其书而慷慨奋发,遗弃委琐卑陋,卓然思自跻于高明光大之域”[2]570。
然而,比陈亮去世晚67年的南宋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陈振孙认为“(陈)亮才甚高而学驳……平生不能诗”[2]2。董平、刘宏章著《陈亮评传》中说:“陈亮喜好填词而不善作诗。”[3]359卢敦基也认为“陈亮还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他虽不会写诗,但对作词有相当的自信”[4]182。“所以他在50周岁中了状元,平生从不写诗的陈亮为谢师恩和了一首御赐诗……”[5]164受上述观点所左右加之近代著名宋史研究专家邓广铭先生点校,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亮集》(增订本)只辑录了陈亮诗4首,导致700多年来人们陷入陈亮不能诗,亦不去研究陈亮诗歌的误区。如仅20世纪百年间研究陈亮词的论文有40余篇,而研究陈亮诗作的论文仅一篇[6]。 而自陈亮去世后至19世纪末则一篇也没有。笔者认为,陈亮不仅是著名的词人,亦能作诗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词“文章如江河之流,日星之耀,山河有壮气,今古有奇”[2]567。本文拟从陈亮诗歌成就、陈亮为他人诗集作序、陈亮的诗词标准和陈亮诗词创作偏重于词的原因等方面入手,论述陈亮不仅能诗,而且成就高、影响大。抛砖引玉之作,不妥之处,还望学界方家批评指正。
一、文中之虎:六论陈亮诗歌成就
“读陈同父集,而二千年间英雄豪杰乃可得而见,圣人之意乃可得而明”[2]561。陈亮对自己曾作一自赞曰:“其服甚野,其貌亦古。倚天而號,提剑而舞。惟禀性之至愚,故与人而多忤。叹朱紫之未服,谩丹青而描取。远观之一似陈亮,近视之一似同甫。未论似与不似,且说当今世,孰是人中之龙,文中之虎。”[2]114读之,如对其人,如见肝胆。
马雅可夫斯基曾宣称,诗与歌,就是炸弹和旗帜。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也说:“……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出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的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7]211-212他不认为诗是生活的点缀,他把诗歌称为中国人的宗教。诗文可以明志,故一代文风与一代之政治文化紧密相联,个人的文风则与个人的政治观点、学术主张密不可分。陈亮生活在唐诗宋词鼎盛的那个年代,我们有何理由不相信学富五车的陈亮不只工于那尽抒其“平生经济之怀”的政论词,于诗也定是“不会吟诗也会吟”。下面从陈亮诗歌的数量、体裁、格律、题材、语言和影响等六大方面对陈亮诗歌成就详加阐释:
(一)新诗迭出:陈亮诗歌数量较为丰富
陈亮不仅能作诗,而且成就很高。可惜陈亮诗作如陈亮其它文章一样,散佚极为严重,叶适在《书龙川集后》提到“遗稿未辑,愈久将坠”[8]579。陈亮卒后,其子陈沆聚其遗作编成《龙川集》40卷,外集(词)4卷。至明成化(1464—1487年)年间,永康桥下陈亮九世甥朱彦宗、朱彦霖兄弟将重建龙川书院的余资辑刻《龙川文集》时,仅存30卷,从此其余均散失;长陈亮六岁的吕祖谦是陈亮一生最知心的朋友,《陈亮集》中有《与吕伯恭正字又书》,内云:“海内知我者惟兄一人,自余尚无开口处。”[2]321又《与吴益恭安抚》中说,“四海相知惟伯恭一人”[2]388。在《东莱吕太史别集》卷10《与陈同甫》和《东莱吕太史外集》卷5《与陈同甫》中保留了吕氏致陈亮的书信34封,而《陈亮集》中陈亮致吕祖谦的书信仅四封。朋友间书信一般是你来我往,偶因事情耽搁未能及时致信的情况也有,但以4封对34封,这种情况出现在陈亮与其最亲密的师友——吕祖谦之间,极不合常理,唯一的可能就是陈亮书信大量散佚,此亦可侧证陈亮诗文散佚极多。陈亮诗作留传至今的除人们熟知的《梅花》《廷对应制》《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谪仙歌》四首外,随着陈亮研究的不断深入,陈亮的轶文轶诗(词)已陆续发现不少,在方如金等著《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9]365-393附录及方如金《陈亮研究十大误区考论》[10]中收录陈亮轶诗《赠刘改之》(刘过《刘龙州词》,《蟫隐庐丛书》本附录,又见于《诗渊》)、送徐文子诗四首,即《送文子徐妹夫赴随州太学掾》《送徐文子赴阙》《送徐文子转漕江东》二首(嘉庆《武义县志》卷一一《艺文下》)、《赞李聿妻刘氏》(《永康陈氏总祠主谱》)、《寿曾主管》二首,《咏梅》三首(以上五首诗见于《全宋诗》)共计13首之多,加上《鸡笼岩》,今已辑得陈亮诗歌近20首。
再说,衡量一个作者在某一方面能不能,不能仅仅看其留下作品的数量,更应注重其作品的质量。与贺知章等四人并称初唐“吴中四士” 的张若虚,存诗仅2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著名,此诗洗净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清王闿运在《湘绮楼论唐诗》中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赞叹道:“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11]989从目前陈亮的近20首诗作来看,其诗体裁种类繁多,古体诗、近体诗样样精通;题材涉及面广,怀古咏史、送别怀人、托物言志等无所不包,面对如此一个诗歌创作的多面手,对“亮平生不能诗”的误解不辨自明。
(二)填词作诗:陈亮诗歌体裁种类繁多
从广义上讲,诗歌体裁包括诗、词、曲。陈亮工于政论词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狭义上讲,诗歌体裁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其中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陈亮有诗《谪仙歌》《赠刘改之》《江南序》《归途咏》《鸡笼岩》。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陈亮有五律《梅花》《送文子徐妹夫赴随州太学掾》,七律《廷对应制》《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送徐文子赴阙》《送徐文子转漕江东》二首、《赞李聿妻刘氏》《寿曾主管》二首、《咏梅·为探梅魁策蹇驴》;绝句陈亮有七绝《咏梅·春回积雪层冰里》和《咏梅·十里温香扑马来》。下面以陈亮七律《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2]388简析其所取得的成绩。
云汉昭回倬锦章,烂然衣被九天光。
已将德雨平分布,更把仁风与奉扬。
治道修明当正宁,皇威震叠到遐方。
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
这首七律诗作于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这是陈亮进士及第时用光宗赐诗原韵写的答和诗,以表示向皇帝感谢提拔之恩。
这种对皇帝的感恩诗,主要是歌功颂德。“汉云昭回倬锦章,烂然衣被九天光”,除表示感恩外,还有夸耀及第的意思。“已将德雨平分布,更把仁风与奉扬”,是颂扬朝廷的“深仁厚泽”。“治道修明当正宁,皇威震叠到遐方”,则除颂德之外,还含有期望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的深意。“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直接表达了自己为国效劳的夙愿和抗金志向至死不渝的决心。作者当年已51岁,次年就去世了,可是,复仇之志,老而弥坚,是难能可贵的。这就足以看出他的猎取功名,并不像有些人攻击的是单纯为个人谋取功名利禄,而是想以取得功名为手段,以此为平台,争取到更多更大的发言权,来实现自己长期以来抗金统一的主张和意愿[12]528。此诗堪称答和诗中的精品之作[1]266。而陈亮这种潜龙之志在其七律《寿曾主管·豫章此夕诞贤良》、古体诗《归途咏》中均早有体现:
豫章此夕诞贤良,非雾非烟绕画堂。
正是庭兰争秀发,更当陇麦弄轻黄。
一杯为寿沧溟窄,万口同词日月长。
朝晚安知归禁近,千年常得侍清光。[13]401
这是一首祝寿诗。祝寿文化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亮点,不仅渲染喜庆气氛,更彰显友爱和孝道。古代文人祝寿时喜欢送朋友诗对,常常根据朋友自身的情况进行创作,可以说是量身定制。
诗歌首联点明曾主管不俗的出身“豫章此夕诞贤良,非雾非烟绕画堂。”;颔联借“争秀发的庭兰”、“弄轻黄的陇麦”喻指曾主管英雄正当年,事业蒸蒸日上;颈联以“万口同词日月长”高度赞扬曾主管的政绩斐然,万民称颂,足以与日月齐辉,流传千古;尾联笔锋斗转,除了写尽对主人的仰慕赞颂外,诗句“千年常得侍清光”既有表羡曾主管得侍皇帝左右,能为国效力之意,更为明己欲“冒得一官”,为实现其“复仇自是平生志”之志,这正是陈亮的过人之处。
归途咏
日暮天,树宿烟,岩前敲石鼓,潜龙犹自井中眠,多年。[9]387
这首古体诗直白晓畅,虽然只有区区20字,却寓强烈的报国无门之情于那缥缈不定的日暮烟雾缭绕之景中,使人倍感失落。尤其“潜龙犹自井中眠,多年。”句,作者有意将定语“多年”后置,突出强调自己有才却犹如潜龙囿于深井不得舒展已多年,与其七律《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中“勿谓儒臣鬓发苍”互为印证,更见“复仇自是平生志”乃其夙愿也。此诗景是淡景,情是浓情,交相融织,有一种朦胧迷离而又铿锵恻然的意境之美。
(三)出平入仄:陈亮诗歌格律合规中矩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声调是不变的,上、去、入三种声调都有高低的变化,是为仄声。在诗词创作中平仄的运用要按一定的格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格律。平声和仄声,构成诗文的基本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简化。目前辑得陈亮格律诗共13首,在格律方面大都合规中矩,如他的五律《梅花》诗就完全符合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的格律。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梅花
⊙平⊙仄仄疏枝横玉瘦
⊙仄仄平平(韵)小萼点珠光
⊙仄⊙平仄一朵忽先变
平平⊙仄平(韵)百花皆后香
⊙平⊙仄仄欲传春信息
⊙仄仄平平(韵)不怕雪埋藏
⊙仄⊙平仄玉笛休三弄
平平⊙仄平(韻)东君正主张[2]506
(四)无意不入:陈亮诗歌题材涉及面广
虽然各家对诗歌题材分类标准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可分为:托物言志诗、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等。托物言志类陈亮有诗《梅花》《咏梅》《鸡笼岩》3首;写景抒情类陈亮有诗《江南序》《归途咏》;即事感怀类陈亮有诗《廷对应制》《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谪仙歌》《赞李聿妻刘氏》《寿曾主管》2首;送别怀人类陈亮有诗《赠刘改之》《送文子徐妹夫赴随州太学掾》《送徐文子赴阙》《送徐文子转漕江东》2首;至于边塞征战、怀古咏史陈亮则倾情抒泄于他那忠可昭日月的政论词和政论文中了。
梅,这一特定的诗歌意象,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已然成了卓绝、傲岸的代名词。陈亮作品中有许多咏物诗词,其中尤多咏梅之作,今存其咏梅词九首,诗四首,合计13首,为同一事物而咏数量如此之多,实属罕见,堪称“咏梅圣手”。为何陈亮对梅会如此反复歌之咏之呢?这是因为作者所咏之梅那傲霜雪,传春信的气质与品质,实为作者本人的歌以咏志。
这《梅花》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五律。本诗具体写作时间有待考证,但从陈亮的作品风格来看,很可能是与辛弃疾鹅湖之会(1188 )年冬以前写的。鹅湖之会前五年(1184年)陈亮被诬下大理寺狱,出狱后在致各方谢启中一再提到“当路见憎”。当年陈亮的处境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在个人功名未就,“狂徒”恶名早已远扬;而生活在沦陷区的人们不见南师已久矣,这对于一心以抗金复国为己任的陈亮该是一种怎样的折磨呢?“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沾满白雪显得清冷刚劲的花枝虽然稀疏,却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花萼上残存的片片雪花晶莹明亮,耀人眼球。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冷雪又岂能掩埋梅花的芬芳?诗歌颂扬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正是在为写自己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蓄势。在抗金问题上,陈亮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认为抗金是人心所向,他在《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中就提到“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2]13。陳亮坚信天下云集响应是指日可待之势,“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玉笛休三弄”是作者对主和派宜守不宜攻的苟安投降论调的痛斥。他在观察金陵形势后上书说:“京口连冈三面,而大江横陈……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穴之藏虎。”[2]17建言皇帝决不能把长江作为天险,而自限于南方一隅。全诗以梅喻人,意蕴深刻,陈亮就像一株傲雪凌霜的梅花向人们预示了“百花皆后香”的光明前景,充分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和对正义事业必获胜利的坚定信心。陈亮这首咏梅诗是中国古代咏梅诗中出色的一首佳作[1]264。再看其咏梅又一力作《咏梅·春回积雪层冰里》[13]401:
春回积雪层冰里,香动荒山野水滨。带月一枝低弄影,背风千片远随人。
雪夜月下乍闻幽香浮动,细看方知梅朵已放,以“香动”状花朵初放,写幽香暗送,极富动感,颇为独到。今人钱钟书先生尝提出“通感”一说,而八百多年前的陈亮早已深得其中三昧,“香动”以嗅觉触觉视觉不能达之“痒处”,令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其词《浪淘沙·又梅》:“院落晓风酸,春入西园。芳英吹破玉阑干。”[2]522以“酸”字状冷风之刺人眼目,使人流泪,奇妙之处无需多言;“芳英吹破玉阑干”,初看起来,“破”字落的甚是无理,“芳英”如何能“吹破”阑干?然稍作推敲,便知落英纷然飘坠,阑干为之斑驳,遂有阑干被芳英吹破的感觉,故“破”字便成妙语。
“带月一枝低弄影,背风千片远随人”。巧用拟人手法,将傲雪绽放的报春梅人格化。君不见她娇羞朱萼轻垂弄月影;君不见她多情羽瓣伴风随人远;君不见七尺男儿也温柔,花前月下惜缠绵。除了这些著名的梅花诗词外,陈亮诗词中尚有许多清新婉丽的佳作。
除《梅花》《咏梅·春回积雪层冰里》和《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外,陈亮其余诗歌同样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如《鸡笼岩》[1]491:
神人杀(砍)尽南山竹,巧作樊笼致幽谷。
拘囚警晓天上鸡,天鸡曾向笼中宿。
神人不守朝帝阊,脱笼飞去巢扶桑。
扶桑枝上饮元气,玄鹰丹头高昂藏。
旧笼独倚空山碧,天鸡不来山寂寂。
天荒地老荆棘深,化作玲珑一卷石。
千万枝也空崔嵬,白云湿透生莓苔。
为问此笼鸡在否?何处一声天下晓?
这是一首古体诗。在诗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唯美融合。陈亮托这块状如“鸡笼“的奇石,言自己争自由求解放之志。此诗与他的《自赞》相合,与他的《咏梅》《贺新郎·酬辛幼安》《谪仙歌》《念奴娇·至金陵》《满江红·怀韩子师尚书》《念奴娇·登多景楼》《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等诗词内涵高度一致,都抒发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国家统一中兴、改革图强的强烈愿望。叶适指出,“今同甫书具在,芒彩烂然,透出纸外,学士争诵惟恐后”[8]484。“(陈亮)识足以明义,气足以折奸,可谓节义彰著矣;学足以名家,文足以传后,可谓声闻显著矣”[2]547。其诗歌和他的政论文、词赋等同样“足以传后”。陈振孙说“(陈)亮平生不能诗”,是没有根据的误导。我们应打破“亮平生不能诗”的研究误区,对其诗歌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文学遗产宝库。
(五)亦庄亦谐:陈亮诗歌语言雅俗并举
言为心声,诗言志。叶适论其文,谓“海涵泽聚,天霁风止,无狂乱奔流,而回旋起洑,萦映妙巧,极天下之奇险”[2]471。我们可以把陈亮诗歌语言特点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措辞通俗,多用俚语、口语。陈亮尝自言其词作“本之以方言俚语,杂之以街谈巷歌,抟搦义理,却剥经传,而卒归之曲子之律”[2]389。俚词俗语不仅在其词作中而且在他其它诗文中运用均十分普遍。比如:《赞李聿妻刘氏》“藻蘋自采供宗祀,菽水承欢事舅姑”句中的“舅姑”在口语中意为“公公婆婆”。《咏梅·为探梅魁策蹇驴》“寄我谁能如陆凯,爱渠自谓若林逋。”句中的“渠”即为吴侬软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
2.用典贴切,化用无痕。陈亮诗词非常善于用典,如前论所及《梅花》诗句“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中的“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又如《咏梅·为探梅魁策蹇驴》[13]402:
为探梅魁策蹇驴,竹梢疏处见清癯。
清香雅韵十分足,俗态嚣尘一点无。
寄我谁能如陆凯,爱渠自谓若林逋。
夜窗却恐劳清梦,速剪寒梢浸玉壶。
“寄我谁能如陆凯”句典故源自《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宋代林逋隐居杭州时,植梅养鹤,清高自适,有“梅妻鹤子”之美誉。“爱渠自谓若林逋”即用此典。再如《送徐文子转漕江东》其二[13]400:
诏颁英簜促锋车,暂借长才按转输。
昔叹当年无李牧,今知江左有夷吾。
休论足食为先策,自是平戎在用儒。
来岁春风三月暮,沙堤隠隠接云衢。
颔联“昔欢当年无李牧,今知江左有夷吾”。句中“李牧”“夷吾”分别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且“牧”“吾”均入本诗“u”韵,丝毫不着雕琢之痕,最是贴切自然不过。
3.遣词炼句,精益求精。陈亮诗文中精于遣词炼句的例子比比皆是。《送文子徐妹夫赴随州太学掾》“江头无语处,一叶浪花前。”动静结合,借滚滚前来的一叶浪花,把依依惜别,默默无语的不忍别、终需别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给打破,写尽离愁别绪。《送徐文子转漕江东》其二“昔欢当年无李牧,今知江左有夷吾。”除巧用典故外,对仗工整贴切,把诗人欲与妹夫共为朝廷效力,却未能如李牧、夷吾得到一展才华的舞台的惆怅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对行将“转漕江东”的妹夫的勉励之情溢于言表。
以上所涉诗词实乃管中之一窥,却仍可见其才之高,其作之精,其創作面之广,足证陈亮不能诗之说何其荒谬!
(六)芒彩灿然:陈亮诗歌影响历久弥新
叶适在《陈同甫王道甫墓志铭》中充分肯定了陈亮诗文的影响之大:“同甫称信州韩筋柳骨,笔砚当独步,自谓不能及;……今同甫书具在,芒彩灿然,透出纸外,学士争诵惟恐后,则即传而信矣;……”[8]484元朝刘壎在《隐居通议论陈龙川二则》中亦说:“……予阅其文集,宏伟博辨,足以立懦,……”[2]559后人如明朝方孝孺、郭士望,清朝姬肇燕、王柏心、宗廷辅,今人邓广铭、姜书阁等,对陈亮、陈亮诗文赞扬之语颇多,本文中多有引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言,且从《赠刘改之》[9]389看陈亮诗歌对时人的影响之大:
刘郎饮酒如渴虹,一饮涧壑俱成空。
胸中磊磈浇不下,时吐劲气嘘青红。
刘郎吟诗如饮酒,淋漓醉墨龙蛇走。
笑鞭列缺起丰隆,变化风雷一挥手。
吟诗饮酒总余事,试问刘郎一何有?
刘郎才如万乘器,落濩轮囷难自致。
强亲举子作书生,却笑书生败人意。
合骑快马健如龙,少年追逐曹京宗。
弓弦霹雳饿鸮叫,鼻尖出火耳生风。
安能规行复矩步,敛袂厌厌作新妇。
黄金挥尽唯空囊,男儿虎变那可量。
会须斫取契丹首,金印牙旗归故乡。
这首古体诗是常见的朋友间相互赠和之作。刘过(1154—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文学家,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刘过曾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与陈亮、陆游、辛弃疾等相友善。此诗载于刘过《刘龙洲词》(《蟫隐庐丛书》本)附录,又见于《诗渊》)。诗后面附有刘过所作之跋:“故人陈同父未魁天下时,与余皆落魄不振。一日醉于澹然子楼上,作此诗,相与劳苦。明年,同父唱名为多士第一。呜呼!同父死又几年,而刘子尚为书生。每诵此诗,幽明之间,负此良友!刘过改之识。”[9]389从此跋语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信息:一、陈亮与连续多次科场失意之人刘过过从甚密,“一日醉于澹然子楼上”,酒入愁肠,酣醉遂作此篇。二、“胸中磊磈浇不下,时吐劲气嘘青红。”“刘郎才如万乘器,落濩轮囷难自致。”实乃惺惺相惜之言。“明年,同父唱名为多士第一,”即绍熙四年(1193年)陈亮果然高中状元。由此亦可断定此诗当作于绍熙三年(1192年),时年陈亮虽已50岁,却仍不坠其拿云之志,“黄金挥尽唯空囊,男儿虎变那可量。”终于圆了其祖父的状元梦。三、陈亮病逝后,刘过视陈亮此赠诗为至珍,反复吟诵,“每诵此诗,幽明之间,负此良友!”砥砺自我。这足以说明陈亮其诗如晨钟暮鼓,振聋发聩。
乙亥元日(农历大年初一,公历1935年2月4日)郁达夫没有忙于应酬,没有节日感,而是在家读陈亮文章,并被深深打动,感慨不己。“饭后瞌睡一醒,自然只好翻翻书架……顺手一抽,却抽出一部退补斋刻的陈龙川的文集。一册一册的翻阅下去,觉得中国的现状,同南宋当时,实在还是一样。……且读且想,想到了后来,……哼它两句旧诗:
乙亥元日读《陈龙川集》有感时事
大地春风十万家,偏安原不损繁华。
输降表已传关外,册帝文应出海涯。
北阙三书终失策,暮年一第亦微瑕。
千秋论定陈同甫,气壮词雄节较差。陈亮是否“节较差”?古今中外学人早有公论,其中明代郭士望万历刻本《龙川文集序》(引见《陈亮集》附,第564页)有一段话评说的最为全面中肯,兹录如下:“宋之儒,理有余而气不足者也。同甫其气绰然,足支弱宋。杯酒淋漓,神色悲壮,一世之人鲜不以为怪物,敢大言撼朝廷,坎壈以老,岂足异哉!或者谓一月四朝之说,为曲笔阿人主,不知人主束缚太急,责备太过,则患其显有所出事而旁有所迕逸。假令光宗疏问视之世,而断然与金绝,日夕讲求刷耻之务,则重华宫之青草,与夫五国城之悲孟婆、叹马角哉!故迂回以之于正,此真善处人父子之间者矣。嗟嗟!豪杰独抱英骨,怀一片任事苦心,与世龃龉不合,岂可胜道!”
走到了寓所,连题目都想好了,是《乙亥元日,读陈龙川集,有感时事》。”[14]
郁达夫对陈亮深切同情之余,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遂作此诗以抒怀。数年后,他还将此诗题写赠予好友。一时千载,历史告诉世人,陈亮诗文影响历久弥新。
二、切中肯綮:陈亮论诗作序高人一筹
序,主要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怀念、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书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一般放在正文的前面,主要用来说明书籍作品的创作意图、资料来源、编写体例及介绍作者情况,也可以发表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或者对其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和阐发。书序主要又分两类:自序和他序。自序内容主要是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经过,或写一些有助于读者阅读的文字。他序多由业内行家或德高望重之人所作。陈亮被请为他人诗集作序,说明陈亮诗作水平之高、影响力之大。陈亮自己却说:“予平生不能诗,亦莫能识其浅深高下。”[2]259这是他自谦的话,其实他对诗是自有其一番见地的,他认为好诗应当“立意精稳,造语平熟,始不刺人眼目,自余皆不足以言诗也”[2]259。所以桑泽卿请他为其诗集写序。显然,陈亮不会作诗并非真如他自己说的是由于“莫能识其浅深高下”,而是对当时许多诗人的诗作不满意,如“王茂弘虽有干略而韵度不高,鲁仲连差有韵度而根本不妥帖……要皆不足为世法”[2]331,加之他豪放的气质和性格,因而侧重于语句参差错落的词的创作。因为词能“抑扬顿挫,能动摇人心”[2]259。可见,陈亮不仅能诗,而且造诣颇高,只是由于文章诗词作品散佚及其它原因,导致陈亮流传下来的诗作数量远远小于其词作数量罢了。
三、見贤思齐:陈亮对诗歌创作高标准严要求
陈亮自觉地以李白诗作为诗歌成就标准。一是出于对李白诗歌成就的仰慕,二是英雄惜英雄。自恃才高八斗、可堪大用的陈亮和李白都很“狂”。至于李白唤高力士脱靴,使杨贵妃研墨的故事,早已伴随着他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11]272流传千古;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甘冒天威五次上书,六达帝廷被时人视为“狂怪”的陈亮的“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15]12940的铮铮誓言也早已成了他“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2]339的真实写照。李白以强烈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远大的理想,憎恨和反抗封建政治中的不合理现象,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世界;同时继承了前人诗歌创作的全部成就,完成了盛唐诗歌的全面革新。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天然清新的语言、壮浪纵恣的风格,使他成为屈原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16]70。陈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主抗金复国,并将他这种主张倾情演绎为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形成独树一帜的政论体。陈亮在其《谪仙歌有序》[2]507中说:
清夜独坐,天地无声,星斗动摇。欣观《李白集》,高吟数篇,皆古今不经人道语。骚章逸句,洒然无留思。寥寥数百年间。扬鞭独步,吾所起敬起慕者,太白一人而已。感叹久之,恨无人能继太白后。
陈亮把诗仙李白的诗歌作为衡量标准、追求目标,那么,陈亮认为天下除李白外所有人都不会写诗就不足为奇了,此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言。
四、豪宕清婉:陈亮创作偏重于词的原因
陈亮生活的南宋,是一个词风昌盛的时代。诗至唐代,古今体制尽备。若将唐诗比作一座宫殿,初唐诗变革齐梁,接踵建安,仿佛引入宫殿的门径;盛唐诗体制宏伟,风格缤纷,犹如重梁迭栋的大殿;中、晚唐之诗各承盛唐诗之一端,衍为精致工丽,宛如殿堂内外个个精巧别致的小阁[11]4。诗歌在开明繁荣的唐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当事物发展到极点的时候,便应加以变化,以求通达。“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7]786。晚唐诗歌中出现的口语化的倾向和新的表现方式,很自然地与自由的长短句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了词的产生。词不仅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在主题和语言上也为诗歌开辟出了一片绿洲。正如林庚先生在《中国文学简史》一书中所说:“词为诗坛创造了一次新的诗歌语言,从句式到语法到词汇都出现了再度诗化的新鲜感”[18]132。宋初词风大抵沿袭南唐词风,多樽前花下的应酬之作,风度雍容闲雅,直到柳永长调的出现,宋词才完全摆脱五代词风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艺术风貌,风格上由婉约向豪放发展,体制上由小令向长调过渡。词到苏轼手里又是一大变,苏轼以诗入词,使词从内容、题材到境界都出现了全新的面貌,他解放了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束缚,使它具有了更多样的社会功能,使词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19]108的境地;同时他还从力辟柳永的侧艳词风入手,提高了词的格调。再经南渡词人李清照、张元干、辛弃疾、陈亮等的发扬光大,词已成为了士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在这样一个词风昌盛的时代,陈亮诗词创作更偏重于词尤其是他所开创的政论词的创作也就不足为奇。
爱国诗人陆游,以及与辛弃疾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与辛弃疾同声相应,或者明显受到辛弃疾的影响,形成了南宋中叶前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这派词人的共同特点是以家国之念、经济之怀入词,好用长调记交游、发感慨,使词更加散文化、议论化,作风粗豪恣肆,较少雕琢[16]306。陈亮与辛弃疾过从甚密,抱负相同,“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19]111。这一点,我们从陈亮的词以及他与辛弃疾的答和词中可以看出。陈亮多次上书论北伐大计,议论英伟磊落。《宋史·陈亮传》中说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15]12940。陈亮是一位雄辩的政论家,也是一位豪放的词家,而且是具有自己鲜明政论旗帜的豪放词人。其词“意”“气”风发、骨干磊落、豪宕清婉,“(亮)有长短句四卷,每一章就,辄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8]596-597表明陈亮是把自己的词作为一种抱负一种武器来为国家中兴服务的。陈亮词作精品迭出,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念奴娇·登多景楼》[2]511: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全篇说古道今,用六朝凭借长江自守的史实,讽刺现实,议论透辟尖锐。清代张祥龄在其《词论》中说:“……《念奴娇》云:‘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世谓此等为洗金钗钿盒之尘,不知洗之者在气骨,非在选字。”[20]323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2]510向称压卷之作: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章德茂即章森,官试户部尚书。曾两次出使金国,这一次是淳熙十三(1186年)使金贺万春节。陈亮作此词为章森出使壮行。该词全篇纯用散体,突破通常词式,气贯长虹,大义凛然。纵观陈亮的思想和生活环境,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位血气男儿,虽然他的一生极不平坦,但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和诗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果我们把他的政论风格和他刚正不阿的人格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明白在那个词已成为全民文学的环境之下,陈亮为何更偏重于词的创作了。
五、结 语
陈亮才气超迈,自赞是“人中之龙,文中之虎”[2]114,胸怀伯王大略、兵机利害,总想通过中举搏得一官,施展自己的才能,然而命途多舛,屡试不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自己的事功思想弘扬开去,抨击程朱理学,他下帏讲学、培养人才,并不惜与朱熹展开了为期十年的辩论,仅“王霸义利”之辨就进行了三年之久;为了改变自己的窘况,“三丧在殡,而我奔走以救生者。……吾弟亦挟其妻而苟活于道旁之小舍,独汝与一婢守此三丧,忧焉在疚”[2]447-448。为了实践其“农商互籍”的重商思想,陈亮也曾经过商,对此笔者在《论陈亮“农商相籍”的重商思想及经商自救活动》[21]一文中做过详细阐述。陈亮最终不安于破落的山河和贫困的生活,加上他有那“推到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2]339 的才华,他结合自己的生平遭遇和国家政治,以及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开创了与政论相辅为时代服务的政论词风。正如他自己论作文章之法时所说:“大凡论不必作好语言,意与理胜则文学自然超众。”[2]287笔者认为这一理论同样适合他的诗词创作。“在南宋前期……无疑应以代表民族正气的辛弃疾爱国词派为主流。辛弃疾爱国词派,阵容甚壮,贯穿于整个南宋时期。它上承苏轼,南宋初一些‘中兴名臣为之前驱,陆游、陈亮等爱国志士为之羽翼,之后犹不乏有力的后继者。它的余波,直至宋末未歇。有了辛弃疾词派,南宋词坛才从宣和以来的袅袅余音中转向了‘虎虎有生气的局面。”[22]236而“亮与辛弃疾皆力主抗金北伐者,其持论同,其气概同,二人又为知交,其词风属于豪放一派又同,然稼轩词名冠绝南宋,垂誉至今,同甫似有逊色。而细辨之,龙川词实独具风格,其一种斩截痛快、雄放恣肆之气,又有非稼轩词所能并比者。……亦自有其精致独到处”[23]。可见陈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
纵观陈亮诗作,无论是其志存高远的《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还是其刚柔相济、豪婉一体的《梅花》、组诗《咏梅》等诗,抑或是托物言志,争自由,求解放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杰出代表作《鸡笼岩》,均是“意与理胜”的上乘之作。所以,“(陈)亮平生不能诗”不能理解为陈亮不会作诗。综上研究表明,陈亮不仅能诗,而且造诣很高,在诗歌创作方面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只是相对诗来说,陈亮更喜欢以词尤其是他开创的政论词来尽抒其经济之怀、报国之志,仅此而已。
[参 考 文 献]
[1]方如金. 陈亮研究论稿[M].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5.
[2]陈亮. 陈亮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7:570.
[3]董平,刘宏章. 陈亮评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359.
[4]卢敦基. 陈亮传[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82.
[5]盧敦基. 陈亮研究[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64.
[6]方建新. 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7]林语堂. 吾国吾民[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211-212.
[8]叶适. 叶适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61.
[9]方如金. 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0]方如金. 陈亮研究十大误区考论[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12.
[11]孙育华. 唐诗鉴赏辞典[M].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12]邓广铭. 陈亮反儒问题辨析[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28.
[13]陈广寒,成立海. 龙川文集[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14]郁达夫. 郁达夫情感小品[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35.
[15]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6]葛晓音. 唐诗宋词十五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7]肖潇. 周易详解[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
[18]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9]刘熙载. 艺概[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0]张祥龄. 词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323。
[21]赵瑶丹,方如金. 论陈亮“农商相籍”的重商思想及经商自救活动[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5-104.
[22]吴熊和. 唐宋词通论[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236.
[23]姜书阁. 陈亮龙川词笺注序[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
Poems and Articles Like Rivers and Streams
——Refuting “Chen Liang cannot write poetry all life”
FANG Ru-jin1,HUANG Zong-hai2
(1.School of History,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Zhejiang 321004;2.Zhejiang pearl school,Yongkang,Zhejiang 321300,China)
Abstract: Chen Liang is a famous patriotic thinker, writer, educator, historical theorist and strategist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and is also the only outstanding thinker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He left 40 volumes of essays and 4 volumes of his collection. There are so many studies on Chen Liangs anti-Jin unity, utilitarian thought, Neo Confucianism, personality and political features, but few on his poems. The reason is affected by the opinion of “Chen Liang can not write poetry all life” and the “Chen Liang set” (Revised) only included four poems of him edited by Deng Guangming.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opinion of “Chen Liang can not write poetry all life” from the achievements of Chen Liangs poetry, poetry preface for others, poetry creation, and the era of his life. Facts have proved that Chen Liang can not only be a poet, but also have a high achievement.
Key words: Chen Liang; poetry; artistic achie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