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图表教学的探索

2018-05-14江荣华

科技风 2018年2期
关键词:图表教学学生

江荣华

摘 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生命”,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突出图表教学的实效性是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理图表;探索教;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新课程理念的落实,离不开地理图表教学。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加强图表教学、探索图表教学的有效途径方面的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为什么要加强图表教学

(1)新课程强调图表。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图表要求为: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能熟练运用图表提取、分析信息并解决地理问题。(2)新教材倚重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生命”,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主要类型有: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现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模块中的图表统数量共计373幅,图表总量与总页数比达117.7%。(3)考试突出图表。

运用图表解题是地理考试的特色之一,可以说“无图不成题”。“一题一图”“一图多題”能有效考查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与效果。下表统计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试题中的图表分布,可验证地理学科“无图不成试”。

高考地理试卷中对于图表能力的考查更为深刻。

二、如何提高图表教学的实效性

(1)精选地理图表。

课堂教学中地理图表数量过多,信息量过大,会造成学生阅读图表时间不够、教师结合图表教学重点不突出,增加学生实际学习的难度。

a.贴近学生生活选取图表。贴近学生生活是地理新课程的内容取向。教师在选择图表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领悟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理解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b.激发学生兴趣选取图表。教师在选择图表资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点,不能随意拿来,也不能只从个人喜好出发。激发学习兴趣的图表选择,有以下一些原则:反差性:地理图表所显现的“事实”与学生既有认识之间的反差:“原来是这样的!”这种认知上的极大反差,随之带来了对新认知探求的极大热情,有效激发新的求知欲。最新性:新鲜事物总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 “天气系统”的教学时可以引入中央气象局发布的“卫星云图以及地面天气图”,引发出学生对于地理图表进行探究的极大兴趣。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参与画图,形成“自己的作品”,亮出自己的想法。有着特别的吸引力。例如:在进行“城市化”教学时,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画城市”——“画一幅能反映城市所具备的特征或要素的景观图”引入教学。

(2)围绕教学重点统整图表教学。

在地理图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表现其对地理图表的“领导力”:依据课堂教学的重点,选择并整合各类地理图表。在引入新课环节,选取地理图表侧重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环节,可以是地理景观图的对比分析,可以是地理统计图表的综合分析,也可以是师生共同演绎地理原理示意图,帮助学生以地理图表的表象信息为基础,以问题为抓手,挖掘“隐性信息”,认识地理事物的时空发展规律,生成地理思维等;在教学的反馈环节,可以制作地理表格归纳总结教学重点,可以以学生自制地理过程示意图等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检测,梳理知识点,分析相关性等。例如,在“城市化”教学中依据“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时空特征”为教学过程的核心线索选择各种图表,进行有效整合:

①画”城市:作一副“能反映城市普遍具备的特征或要素”的简笔画;引导学生交流: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促使学生思考城市的基本特征。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既激活思维,再现空间形象思维。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过程性思维,理解城市的本质特征。并能进一步思考城市的本质特征对于城市生活的积极意义,获得更综合的思维能力训练。②景观图对比:深圳莲塘地区1978年和1985年景观图比较。观察图表的表象信息“景观发生了哪些改变?”进而引发深入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改变?” 有梯度的逼近并挖掘出图像背后的实质。思考地理景观发生一系列转变背后的原因——城市化的动力。 ③绘制“美国城市化进程”图: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重要的能力要求。通过制图帮助学生获得有关地理统计图生成的过程性经历。

④对比折线图:借助学生自己的“作品”来分析,学生更易亲近地理图表。借助与数学有关的知识(曲线的斜率)来分析问题;借助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来解读图像,也强化了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3)针对图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思维容量较大的示意图教师应以问题引领为主导,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地理图表获取表层信息,同时,培养信息的处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在进行“河流地貌”的教学时教师紧紧围绕一张“河流从上游直至下游入海的整体景观图”由浅入深,层层展开:

问题(1)我们能否在河流的同一河段看到这些河流景观?问题(2)比较河流上、中、下游不同的特征?问题(3)河流的上、中、下游对于人类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引导学生借助地理图表清晰“河流地貌”的主线: 流水作用下的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在各河段的不同地貌特征及成因——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也初步习得了分析地貌问题的基本思路:“看到了什么?(地貌特征)—有什么区别?(地貌特征的比较)—为什么?(地貌差异的成因)—怎么样?(地貌差异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有效信息的提取——有效信息的综合归纳并提炼生成地理特征——比较差异——分析差异的成因——差异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的思维过程。既培养学生地理图表阅读能力,也强化了“综合性”“地域性”的地理思维方式。

(4)给学生图表阅读以即时的评价、指导。

对读图、析图和绘图的学法指导是图表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是否只关注地理图表的表层信息,设置怎样问题加以追问,引导学生挖掘图表的“内涵”。学生阅读地理图表提取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准确;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否建立在正确的地理思维基础上。以达到图表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5)注重以图表方式设计课堂检测反馈。

地理图表既然是表达地理事物的第二语言,那么在地理课堂的检测反馈中也应设计相应的作图题,用“地理图表”方式来回答问题,加强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例如:岩石圈的教学中,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撰写小故事“岩石物语”:从沙滩上的沙粒开始,描写沙粒有可能发生的岩石循环过程。提示:沙粒前身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岩石;沙粒最终结局也可能不同……,并要求结合故事,画出岩石循环的路线图。以图表方式来检测教学效果,既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很好的反馈出学生对岩石循环这一地理过程的把握程度。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直接教具,是丰富的地理信息源,是地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工具。在地理课堂中把握好“图表教学”,提高地理图表教学的实效性,是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云峰.浅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图表教学的实效性.现代基础教育研,2011.

[2]朱诚恳.初中地理课堂图表有效教学的策略探.地理教学,2010.

猜你喜欢

图表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