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为何会有“安静恐惧症”

2018-05-14

新传奇 2018年17期
关键词:恐怖电影恐惧症菲尔

不管是对于谈话中短暂的冷场,还是一个人深处安静环境中会选择默默戴上耳机,抑或是在恐怖电影中对于突然出现的安静的异常恐惧,这些都是“安静恐惧症”的表现形式,那么,其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呢?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好像患上了一种“安静恐惧症”,我们发现在过分安静的环境中很难集中注意力,甚至都无法忍受在这种环境中多待一分钟,这种现象在这个科技产品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时代显得更加严重。研究人员对这种我们生来就患上的“安静恐惧”本质做了剖析,发现其实安静预示着“有大事发生”,而对于未知、不可把握的事情,人们天生地充满恐惧感。

安静恐惧症困扰一直存在

像美国恐怖电影《寂静之地》里所表达的那样,在面对超自然恐怖力量的威胁时,人们瑟瑟发抖或者喘气不均的声音都会引来对声音极其敏感的怪兽的围追堵截,整个电影都是在超级安静、大气都不敢喘的氛围中度过的,研究人员表示,这种令人“惊悚”的安静可能在人们走出影院后还会如影随形一段时间。

为什么恐怖电影特别喜欢用安静来制造恐怖气氛呢?这大概就源于人们自身对安静的一种恐惧本能。

可能对于爱看恐怖片的观众来说,这种恐怖效果烘托得恰到好处,但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就会让人受不了。

比如,在一堂没有老师监堂的自习课上,班里的同学正在热火朝天的谈天说地。教室门突然开了,原本喧闹的教室也变得鸦雀无声,大家都以为有老师来。之后发现,只是风吹开了虚掩的门,并没有老师来,教室里又继续沸腾起来。按理说,安静环境中突然的响声会吓人一跳,可是为什么突然的安静也会让人毛骨悚然呢?

人们这种对于安静的恐惧感其实是有科学研究佐证的,某新闻网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媒体传播学讲师布鲁斯·菲尔肯定地表示,“人们对安静的恐惧感千真万确存在,这也并非是突发的,而是过去一个世纪来一直困扰人类的,虽然还没有准确认定,但被学界暂且称为‘安静恐惧症。”

对安静的不适应感

安静恐惧症,也是一种恐惧感觉的体现。而心理学把感觉定位为:人脑对于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人们可以产生很多种感觉,那假如一下子把这些感觉都撤走,人会怎么样呢?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个“感觉剥夺实验”:被试者被放进一个专门的实验室,在这里戴上护目镜剥夺视觉,还要戴上耳罩限制听觉,手臂被戴上套袖和手套,腿脚也被固定住,限制其触觉。虽然这还不能让所有的感觉完全消失,但是人的大部分感觉都被限制住了。

实验结果:短短几个小时被试者就感觉到害怕,甚至有幻觉。而三四天之后,被试者产生了许多病理心理现象: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焦虑、紧张……

通过这个实验发现,如果没有了外部刺激带来的感觉,人们会痛苦万分。实际上,人们离不开刺激带来的诸多感觉,因为只有根据感觉我们才能不断了解自身的机体状态和外界环境的信息,调整个体行为与环境相平衡,以此提高个体的生存适应性。

而人类的感觉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它有很多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感觉的适应性。

什么是感觉适应呢?简单举个例子,当你刚带上手表的时候,手表沉沉地坠在手腕上,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总是能在触觉上感觉到它。但是时间一长,你就慢慢地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这就是感觉适应。

我们再回头看一下感觉的定义:人脑对于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里面着重强调了它是人脑的一个反应,也就是说感觉适应并不代表你的感觉消失了,实际上你的皮肤依然被手表压迫着,只是人脑对这一刺激暂时习惯了。所以当戴了很久的手表被摘下去,原本感觉适应的平衡又被打破,我们便会觉得很不自在。

感觉这种看似偷懒的特点,实际上对我们的生存意义重大,因为这可以更好地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应这变化莫测的环境。

回到上述那个人声鼎沸的教室来,对于嘈杂的声音,我们的听觉本已经适应,但是可能突然某几个人停止了说话,教室的音量小幅度下降了,就像手表被摘下去了,我们本能地对这一变化感到不自在,便立刻闭上了嘴。因为环境的细微变化可能传递给我们的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老师来了。

每个正常的個体的感觉都具备相同的特点,所以大家也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沉默,以便观察环境中是否真的出现了危险。幸好,这是一场虚惊。所以大家可以继续开心聊天。而安静恐惧症表现出的就是对安静的一种不适应感。

相对的是对噪音的渴求

菲尔对580名学生做了一份时间跨度为6年的观察报告,报告发现,他们对噪音的渴求和对安静环境的不适感都是后天习得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背景噪音的渴望,更多的是受老一辈的影响,而非来自新的社交媒体。

“当我的房间没有背景音的时候,我会感到害怕。”一位大学生表示,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好像不太能忍受安静的环境”。最让人惊讶的是,不仅是出生在科技年代的这一辈人,就是我们父辈也会受到祖父母的影响,也同样有对背景噪声的需求。有些人会写道,“我的爸妈会一早就打开电视,然后就一直开着……就算没有人看……”媒体的背景声似乎从婴儿时期开始,一连笼罩了我们的幼儿园、中小学直到大学。这也难怪,当没有这些背景噪声时,我们会表现出不安和焦虑。而这种背景噪声,按照菲尔的说法,被称作是“第三父母”。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第三父母”比他们的亲生父母对他们说的话还要多。还有一个学生写道:“来自电视的噪音和社交网站上的联系,让我觉得自己跟人走得更近。”“目前,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信息的声音和流行音乐的背景声让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因为人们已经彻底丧失了和安静‘打交道的能力。”菲尔说。

菲尔的一些学生表示,从小时候爸妈就整天开着电视,到现在即使在饭桌上,一家人也各自盯着自己不断叮咚作响提示新消息的手机,这种科技的声音让人无法抽离。“即使安静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我也会立马戴上耳机,听点什么都好。”一个学生写道。

根源在于对未知的恐惧

另一些对于安静恐惧症的研究着眼于在交谈中突然出现的无话可说的尴尬。这种经历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冷场好像成了交谈中的大忌,会让人坐立不安,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实验社交心理学》杂志的一篇文章对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做了解释,谈话中突然出现的冷场会给人很强的“失落、害怕、受伤和被排斥”的感觉,因为其降低了人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仿佛一下子被社会拒之门外一样。

所以,不管是对于谈话中短暂的冷场,还是一个人深处安静环境中会选择默默戴上耳机,抑或是在恐怖电影中对于突然出现的安静的异常恐惧,这些都是“安静恐惧症”的表现形式,而其发生的根源都在于:对于未知的恐惧。

安静在我们潜意识里意味着是“将有大事发生”的铺垫,也就会让我们不自觉地开始产生等待“石破天惊”打破沉寂的事情到来的预期心理,这种期待但又对期待之事不可把握的心理让人们情绪紧张,开始害怕。

(《北京晨报》2018.4.16 陈佳莉/文、中国新闻网2017.4.2等)

猜你喜欢

恐怖电影恐惧症菲尔
为什么有人喜欢看恐怖片
气场是个什么东西
为什么有人喜欢看恐怖片?
“逆转”
就我一个人的时候
我有开学恐惧症
被盯恐惧症
别笑,这些都是认证过的
诠释证件照心态度 从此克服“证件照恐惧症”!
我想拍一部恐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