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中成长
2018-05-14丁桂英
丁桂英
一、个案情况
婷婷(化名),女,17岁,高二学生。父母均是农民,小学文化程度,家里有两兄妹。首先,从家庭来看,婷婷父母对她期望太高,导致压力过大;婷婷哥哥对她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觉得读书无用,还不如辍学打工。其次,婷婷本身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足,觉得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厌学,想用辍学来逃避压力和责任,同时想挣钱减轻家里负担。
二、疏导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现状
(1)与婷婷谈心,了解她的内心想法:她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过一天算一天,父母期望值又高,学习负担越重,久而久之就出现厌学想辍学的情绪。
(2)采用“沟通”法和“融洽”法与家长沟通,在共同语言上与家长多交流,注意语言技巧,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学生,让婷婷家长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婷婷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现在遇到的问题,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孩子在家情况,共同制定计划,更有利于帮助其解决问题。
(3)分析现状:选择继续升学还是辍学对婷婷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对于未成年人的婷婷来说看问题不免表面化,尤其是现在的她面临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心里容易选择目前让心里感到舒服的一条路,并不考虑选择后面的其他选择。帮助其自己分析辍学和继续升学两种选择后的发展,让其找到合适自己的选择。学生非常担心以后的就业,但是不管升学还是辍学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工作,与学生一起分析现阶段外出打工能找的工作有哪些,大学毕业又会有哪些选择,这些选择当中那个会更合适自己,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为父母、不为老师,只为以后我们能够有更多的选择,选择我们想要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选择合适自己发展的方向。
第二阶段:树立目标
(1)帮助婷婷树立目标,和婷婷一起分析她的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制定短期学习划以及长期的目标。
(2)加强家校沟通,转变父母观念。让家长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的现状,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
第三阶段:监督检查
(1)由于婷婷情绪波动、学习动机不足经常出现想辍学的心思,針对这一情况经常给予关心、提醒,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与其沟通,帮助其找到解决方法。
(2)经常与家长及各科任老师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反馈婷婷的情况,让家长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家长分享其进步喜悦,从而树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
三、成效
经过半年多来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婷婷能够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不逃避现阶段的压力和责任。确定学习目标,有计划的进行学习,逐步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分班时的年级第89名,到第一次月考第77名,再到段考第30名,期末考第55名,虽然成绩略有波动,但是总体来说进步惊人。现在的婷婷,喜欢上了学习,能主动积极的学习,与同学关系融洽,课堂上也敢于举手发言了。
四、反思
1.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家庭环境。加强家长联系,和家长协作帮住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转变父母观念,构建学习型家庭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2.父母要尽可能多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的学习要多关心,多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平时多与学校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时的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4.班主任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横眉冷对,厉声呵斥,那样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应该多与他们交谈,找到他们厌学的根源,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总之,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往往是个体的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