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要重视因地制宜

2018-05-14班彩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顺口溜壮族普通话

班彩英

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步子的加快,语文教学中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方法始终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读”的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正确把握“读”的方法,养成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具备能读书的能力。对于理解、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听话,说话,写作,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情,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要注重因地制宜。

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民族众多,地区有差异性,各个民族之间语言不同,作为语文教师用普通话把文章读准确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

通过调查,在我们乡,地处偏远山区,又是一个壮汉杂居的地方。汉族学生和壮族学生又不可能分开班进行教学,都是同一个班有汉族学生又有壮族学生,两者之间语言上有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一些壮族山村的小学教师,他们多是由本地社会吸收来的教师,就在本村任教,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正规训练,他们在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时,多数不使用普通话,有的教师也使用一点普通话,但多是生拉活扯,经常夹杂着地方方言,使得孩子们在“读”的训练环节上变了味,走了调。对于“大纲”中阅读训练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力,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思想内容,文章思路,语言的感受能力等方面就很难做到。这些孩子送到中学以后都掺杂在汉族学生的班级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读”的训练时,经常弄得啼笑皆非,无所是从。学生在读同一篇文章时,发出的读书声是千奇百怪,把“大公鸡”读成“大公姿”,“山药”读成“山油”,“大山”读成“大三”,“红太阳”读成“黄太阳”,“烧水”读成“搔水”……

要解決问题,还得从朗读开始,要过好“读”这一关,还得从读的音质音色,音量的控制,节奏的掌握,语气和语调,这就是我们说的朗读的“四要素”起头。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发音器官有区别,音质音色有很大的差异性。但后天的练习能应用科学的运气,发声和吐字的方法,朗读时字正腔圆,能体现汉语的音乐美。在音量的控制上,音量大小强弱能依据对“读”的材料理解来调整,依据读的人对材料的感情处理来控制,依据朗读的语言环境和一般规律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自然重音,逻辑重音,心理重音,采用音低,长,停顿,变速,重读,轻读,缓读等方法去处理。我们知道,朗读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停顿,艺术的间歇他不是空白,他是音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的一种处理。除了语法标点停 顿和结构段落停顿外,注重逻辑停顿和感情停顿,停顿处理好了节奏也就明显了。节奏还涉及到速度,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都必须精心设计,精心处理。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一般句式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可采用平直调,昂上调,降抑调来处理,带有讽刺意味的句子可采用弯曲调。朗读中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不单单是个技巧问题,也是对朗读材料理解的水平问题。

怎样才能把朗读的“四要素”得以实施?解决“读”这一环节的问题,又能尽快收到实效呢?在当地学生的读书,平时语言的交谈中发现,他们在语言表达,读课文时,经常发音不准确或发音有错的只有几个字,那就是把“鸡”读成“姿”,“药”读成“油”,“红”读成“黄”,“山”读成“三”,其它一些简要纠正就行了。

找到了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随之而来的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趣味性要浓烈,又要实用,能有效地解决“读”的语言障碍,又能在短期内收到成效,那就是编顺口溜了。“大公鸡喔喔叫,千姿百态带露草,太阳公公起得早,公鸡哥哥宋报晓”,“鸡”,“姿”两字发音时,舌尖伸缩把握好。用于正“鸡”和“姿”的音。“妹妹在家生病了,妈妈上街去买药,家中菜油吃完了,爸爸挑柴去换油,妈妈买药治妹病,爸爸换油菜味好”,假如“药”,“油”没读好,口形没有掌握好。为正“药”和“油”的音。“红太阳,黄稻子,红红太阳暖人身。黄黄稻子装满仓”,如果“黄”,“红”分不清,口鼻送气找原因。用于正“红”,“黄”的音,“我家门前三座山,一一点数就是三,不能把山读成三,如果把山读成三,请你舌尖有变换。”……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发音不准确的汉字读音,编出千姿百态不同类型的顺口溜。在小学阶段着力放在三年级,写成顺口溜条子,分发到学生中,安排他们饭前饭后,休息,游玩,课外活动,同学谈笑,师生交谈,用普通话的形式去读去练。由于顺口溜清新活泼,趣味性浓烈,适合儿童心理特征,学生容易接受,教师上课时用一分钟或两分钟的时间抽查,同时贯穿于“读”的教学之中。

顺口溜,易上口,又新鲜活泼,学生很有兴趣,经常嘻嘻哈哈,顺口溜不离口。到五年级时,壮族学生都能用普通话顺利朗读课文,有的学生在朗读中对语言的环境,感受能力都有较好的表现。学校组织文艺汇演,推荐他们做节目主持人,也能说流畅的普通话,基本解决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读”的训练的老大难问题。

给自己制定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包括教师学生)使“读”做到持之以恒。

每天搜得几个学生容易读错,读别,发音不准确的字,编几则顺口溜或是儿歌。开始时,标准不要过高,订得切合本地区、本民族、本校学生的实际,使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日久天长就会行成习惯,发展兴趣,增加“需要”,更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读书不是“苦”事,读书也不是“闲”事,它是一种乐趣,一种追求。但要因地制宜,因人顺势,习以性成。

总而言之,朗读是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桥粱,它能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他能吸收书面语言的严谨简洁,条理性强的优点,又有利于克服一般口语中容易出现的重复,凌乱,模糊,用词不当,辞不达意,语序颠倒,不合规范等毛病。朗读对于增强语感,锻炼说话的心理障碍也是有效的途经。因此,语文教学中因地制宜地搞好、搞活“读”这一环节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猜你喜欢

顺口溜壮族普通话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顺口溜
声母顺口溜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壮族山歌
巧记质数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