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2018-05-14李庆薇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丰碑教材情感

李庆薇

一、朗读的地位与作用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所谓朗读,就是出声地读,是将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阅读训练。

1.从教材来看

古代蒙養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类是识字教学材料。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第二类是诗文教学教材。主要有《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等;第三类是历史教学材料。如《历史蒙求》;第四类是名物教学材料。如《名物蒙求》。统观这些蒙养教材,很容易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韵律自然,琅琅上口,易于记诵。这样的教材适合也需要以朗读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只有读,才能领略其韵律之妙;只有读,才能理解其用词造句之美。

2.从教法来看

首先是教书,即教师布置新课,教会儿童读书。点读分明,理解文意;第二步是范读,直到儿童能够正确朗读为止。然后是背书。古代蒙养学要求每读必背。

(二)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

1.朗读对于理解文意的作用

首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比抽象思维能力强得多,要达到对文章的理解,最好的途径就是对文章的直接感受,而不是理性分析。这种直接感受的最好形式就是读,大声地读。越读就能理解得越透彻,也就越容易感染;感染越深,便越能读出感情;而越投入感情,则越能感同身受,使自己置身于作者的立场,从而培养其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

2.朗读对于表达的作用

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无论哪一种表达,都需要用词准确、生动、语句连贯,内容具体。这一切都要以语言积累为基础。小学生积累、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如果真能读得正确,流利,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就说明课文作者的语言已经顺利地进入学生的口语,学生已能合格地充当作者的代言人为作者代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口语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顺应”,接受作者规范语言的改造,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感,帮助学生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3.朗读对于审美教育的作用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史实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朗读这棵“千年古树”正是传统教育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其它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心入于境,读出作者的情感表达

朗读要入情,指的是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变化,然后用表情表现出来,提高朗读表情的运用。朗读要体现出文章的基本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向学生说明具体的语文运用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朗读方法的运用的时机和具体运用的技巧,该怎么读,什么时候读,什么时候不适合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地去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进行语文文章学习时,即能够得到感情的学习,又能够得到理情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理解地去朗读文章,而不是机械地去模仿。例如,在朗读《秋天的味道》这节课时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多练,然后利用音乐、图片、实物等工具创设情境,将枫叶、银杏叶、秋菊等代表秋天特色的物品带入课堂,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秋天的味道”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沉浸在秋天的氛围中,然后引导学生从“秋天有什么特色?”“秋天有哪些物体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你们觉得秋天的味道是什么?”等问题来引导学生深思,然后让学生能够沉入到文章的情感,然后让学生带着欣赏和感动的色彩去朗读文章,能够带来更好的朗读效果。

三、情会于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悟

对文章情感的学习最终体现在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上,在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情感投入时,要将这种情感进一步升华,让学生通过对文章情感的体现去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不是无情物,作者的思想就蕴含在文章的句里行间,只有深入地去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处的思想。例如,在学习《永远的丰碑》时,老师可以向同学讲述一些影响巨大的丰碑故事,如“火烧邱少云”“黄继光以身挡弹”、“红军长征”“飞度卢沟桥”等抗日战争中涌现的一批批、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然后将同学们带入到这种钦佩的情感中,在通过问题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中心思想,如“丰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这些事为永远的丰碑?”“现当代还有什么事情可以称为永远的丰碑的?”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情感融入到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中,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形成更好的思维线路,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读出疑惑,实现朗读与阅读教学结合

朗读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应该加入自身的情感,如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疑问时将这种疑问在朗读的语调、语序中表达出来,能够更好地与文章进行互动,让老师和同学更加清晰地了解你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采取更适合的措施去帮助你解决这些疑问,实现语文朗读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和阅读学习效率。例如,在朗读《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学生可能对“这个题目什么意思?”“铁球同时着地有什么奇怪的?”等问题产生疑惑,教师可向发问:大家都知道铁球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为什么它能作为一篇文章出现在这里呢?这两个铁球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同时落地的?去读读看。这时学生再进行朗读就会特意地去注意这些问题,跟心中的疑问进行对比,解决这些问题,在不能自己解决时,会清晰向教师提问题目,将疑问带入朗读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丰碑教材情感
童长荣:铮铮铁骨铸丰碑
教材精读
曝光
情感
丰碑最初不是『碑』
丰碑
台上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