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2018-05-14吴庆文
吴庆文
到老师面前告同伴的状目前似乎已经成为孩子们最流行的行为了。一天下来,不知听到多少孩子的告状声。一次我刚吃完饭,一走进班级桐桐就跑过来对我说:“吴老师,辰辰又打我了。”后来我了解了情况才知道,原来是中午吃完饭,大家都在玩玩具的时候,桐桐拿了辰辰最喜欢玩的拼图,于是辰辰就跑过去要问她拿拼图,可是桐桐也不是好“欺负”的孩子,她哪肯把拼图给辰辰,于是她就说:“这拼图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为什么一定要给你玩呢,我就不给你玩!”这可好,在家就要风得风的“小皇帝”,他哪受得了这等气,但是他还是忍住没有“动手”。正巧在这个时候我走过去,桐桐就向我告状了。
幼儿告状可以理解为:3~6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別人受到的欺负向老师陈述的过程。它不同于成人行为,可以理解为幼儿在认为自己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属于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众多行为偏差中的一种普遍行为。在幼儿园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老师如果不及时疏导就会影响、淡化师生和同伴之间的感情,阻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甚至逐渐演变成心理疾病,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对于大班孩子而言,他们的认识水平低,生活经验缺乏,各种心理过程,特别是认知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独立性等还很差,依赖性较强。因而,他们对周围所发生的事不能进行完整的、全面的评价,也不能应付和处理发生在他们身上或周围的问题。同伴间的矛盾、摩擦、短暂嫉妒,甚至为了受人关注都会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
为什么幼儿这么喜欢告状呢?幼儿并非天生就会告状的,他们之所以学会了告状,是与他们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有关的。一些家长过于保护幼儿,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生怕幼儿出去之后受到别人的欺负,与别人发生口角、打架等行为。所以成天把孩子拴在自己身边,也有些家长在孩子与他人发生纠纷时,不是教幼儿如何与同伴自行解决问题,而教幼儿如何去求救老师,或者是教孩子以牙还牙,又或者就是亲自出马替孩子解围,给了幼儿一种错误的意识,即“有问题找大人。”当然我们受保护弱者的传统思想影响太深,往往对弱者给予过多的同情和保护,这也是幼儿告状意识产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幼儿长期处在家庭和成人的保护下生活,慢慢地就可能变成一个缺乏独立性,缺乏处理事物能力,依赖性很强的人。
幼儿告状的内容不外乎几种:一是受欺负,二是利益受到损失,三是打抱不平。然而,幼儿告状之后出现的种种表现及后果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忧虑,有的幼儿告状成功了,就会露出窃窃自喜的样子,进而会得寸进尺,而有的幼儿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要告状,使得自己与同伴的关系更差了。因此,我们就应正确对待,要淡化幼儿的告状意识,当幼儿遇到争执或委屈时,家长不必担心、不必心痛、不必马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要给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鼓励幼儿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对犯错误的幼儿进行直接的批评,警告或适当的惩罚,当这些手段产生效果时,我们可以给予他表扬,肯定,以强化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依赖性教强的的孩子,要注意引导,让他学会协调与同伴的关系,学会宽容,使自己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自然更融洽。
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对待幼儿告状的必要性,重视幼儿告状幼儿来告状,可以肯定的是:幼儿对被告知对象的信任。在幼儿园里,不管孩子因为什么原因告状,他们都把老师当作“至高无上的法官”,对于教师的决定他们都会乖乖接受。幼儿告状确实令人不耐烦,但从积极方面看,幼儿乐意和你亲近才来找你,如果能以微笑迎接幼儿的告状行为,这样让幼儿能以轻松的心态大胆说出“真相”,不仅能帮助幼儿心理品质提高,而且对于解决幼儿间的矛盾也就相对容易了。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幼儿是纯真的“天使”,他们的想法永远那么单纯,所有矛盾也不会复杂,只要教师稍加引导,矛盾自然就能迎刃而解。当老师遇到幼儿告状,应耐心倾听,全面调查原因,详细弄清告状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切不可妄下定论,或者对幼儿告状感到厌烦,不妥当的处置会让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和崇拜减弱,从而失去亲近孩子的机会。培养幼儿独立能力家里“惟我独尊”的宠溺着幼儿,使幼儿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遇到事情总觉自己委屈,认为幼儿园应该和家里一样,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有事老师帮忙解决似乎一切都可以依赖他人。这样的习惯对于幼儿发展能力、认识社会、与同伴交往都是不利的,教师应培养幼儿独立能力,通过培养使幼儿能靠自己解决一些小矛盾,教师尽量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和空间,从而减少幼儿告状。
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此时教师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至高威望的大法官,任何敷衍的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你要表现出仔细倾听的态度,除了进一步明确是非对错之外,任何教育都和平时一致,不因孩子告状而发生改变。
幼儿的告状看似事小,但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作为幼儿启蒙者的我们,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切莫等闲视之。事实上,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成效显著。相信通过教师努力,孩子会得到改变的!
一个充满自信、能充分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人,绝不会是遇事就会搬救兵、爱哭闹、爱告状的人,他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尝试、去独立思考、去自己做判断、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在同伴中才更具有威信、更具有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