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的案例研究

2018-05-14房诗林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有效性信息技术

房诗林

摘要:师生互动教学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本文通过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师生互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和措施,并结合多年教学案例,力求更好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有效性

一、绪论

何谓师生互动?何谓有效的师生互动?

根据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根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向统一”的教学规律,“师生互动”也可以理解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作型教学模式。

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学生要有互动的愿望,有参与互动的兴趣。

(2)互动方式,既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及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的互动。

(3)互动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安排,互动形式的选择,过程的掌控等都应从教学的既定要求出发。

(4)互动需要与其它相关的教学方式配合,既体现学生的互动,也引入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既有智慧与经验的分享,也有理性的提炼与升华。

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有利于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增加学科的吸引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其将学科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二、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的现状

本人通过听课、评课,观察了很多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发现存在不真实、不和谐。如几年前曾听过一节“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公开课《分支结构》。记得,教师在复习了分支结构的基本概念及语句格式后,就开始了“师生互动”:

教师:键盘输入三个整数,求其中的最大数。哪位同学能回答?

学生1:可以用分支结构来找出最大值。

教师:还有谁补充?

学生2:可用“打擂台”求最大值。

教师:好,这节课介绍“打擂台”求最大值。

……

很明显,教师和学生2事先做过“排练”,因为这种问答不符合教学规律和思维过程。作者认为,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顺畅的思维。如可以通过一些铺垫来引出“打擂台”的方法。

目前存在的问题:

1.基本是一问一答,教师对其他学生关注不够,自主探究少

2.由于学生差异大,师生互动时的代表性不够

3.有些教师在组织互动时,缺少引导,缺少监控,互动趋于形式,教学效率低

……

所以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还处于游离于文本之外、师问生答、过于教案的一种现状。那如何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呢?

三、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策略

评价师生互动的原则:是否营造了一个民主、活跃、和谐的互动氛围,是否立足于学生独立思考,深入体验的真实互动;是否为提升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的有效互动。下面结合本人在一线上课的经历给出一些策略。

1.在合作学习中体现师生互动

寻找适当的课程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如在讲授“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如何“调试程序”内容时,作者引入了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断点设置的位置、跟踪变量的个数……在整个互动中,学生没有任何束缚,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巡回指导,指点迷津,根据各小组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言,提高了学习效率。

2.充分把握学生主体,优化活动方式

有效的师生互动不是单纯以小组讨论、小组活动频繁为主要标志,也不是简单靠课堂气氛活跃为尺度,而应该是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作用为核心参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互为主体。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点和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要注意:

(1)体现教材传递的信息;

(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建构;

(3)具体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来体现师生互动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通过点击“举手”,来提问,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可以通过转播、切换,随时进行教师解答,查看学生反馈或其他学生解答;通过“投票”,用实时数据来检验教学;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放在网上,课后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精心设计课堂,增强互动实效

教师唯有精心设计课堂,才能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1)恰当创设教学情境,让预设真实有效

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主要是依据学习內容积极创设情境,如创设问题情境、研究性学习情境;此外,对实验班(创新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巧妙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增加思维强度,扩大互动空间。

如在讲授“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分支结构的应用”内容时,作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情境:请你找出生活中“分支结构”,并用所学的编程知识加以解决。

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脑洞大开”,提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分支结构”:出租车计费、家用水、电、煤计费……

(2)适时捕捉促进生成,让互动真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问题下放给学生,学生有基础性资源生成,教师要及时去捕捉资源。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双方的互动。

如在讲授“三个自然数”排序的内容时,讲完“交换两个变量值”“数组”等概念后,让学生设计各种算法。有的学生用分支嵌套、“打擂台”“插入法”……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加以归纳,全班共享。

(3)教师通过课后反思,重建教学构思

教师还应注意课后的自我评价、对问题归因的认识及对教学重建的构思。教师在探索增强师生互动时必须立足于学生真实思考的课堂互动,让学生的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

四、结语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是几种方式的结合,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备课,做好预设,上课时才能积极应对。

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一种教学风格时,这样的教学一定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形成一个原生态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迪希姆库,夏惠贤对创造性教学目标的分类《外国中小学教育》1992(03)

2、林智中,张爽 香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从不足模式走向互动模式》,《教师教育研究》 2008(03)

3、《当代教育心理学》主编陈琦 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有效性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