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中华民族的生命气质和精神底色
2018-05-14
儒家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担当思想:孔子主张“当仁不让”、孟子期许“舍我其谁”、荀子倡言“人定胜天”……君子志在担当,忧乐天下,是儒家脉动的“道统”,薪火相传,绵延千年。崇尚担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气质和精神底色。
君子志在担当,是儒家脉动的“道统”
所谓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早在先秦时期,担当观就已初步形成了。我国先秦时期很敬重君子,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载非常多,而君子就是具有担当意识的人。《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那样保持生生不息的强健气势,顽强奋斗,永不停止。《易传》还引孔子的话说,“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则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等。
宋代儒家担当观进一步充實、完善。随着理学的兴起,理学大师们都有很强烈的担当意识。如北宋的张载自许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程颢、程颐重视忠孝节义的气节观。从南宋时期开始较为广泛地使用“担当”这个词,不仅理学大师们接受、使用,一般士人、大臣也使用。如南宋初年名臣李纲在给吕祉的信中就提到“万一急缺,虽无指挥,亦须担当”。南宋末期文天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
元明时期使用“担当”更为普遍。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在朝政腐败之际,勇于担当,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顾宪成说过:“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志在民生,隐求乡里不讲正义,不配称为君子。”他们也经常使用“担当”这个词。
明末清初顾炎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认。王船山也呼吁“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责乎”?清康熙、雍正皇帝在谕旨中一再要求臣子勇于担当。
此外,周公劝诫“敬德保民”、孔子主张“当仁不让”、孟子期许“舍我其谁”、荀子倡言“人定胜天”、曾子践行“三省吾身”、王阳明阐明“知行合一”、顾亭林提出“匹夫有责”等,君子志在担当,忧乐天下,是儒家脉动的“道统”,薪火相传,绵延千年。
“担当”内涵:责任与忧患意识、君子人格与奉献精神
崇尚担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气质和精神底色,始终贯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思想长河。我们认为儒家担当观的内涵包括强烈的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意识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君子人格、奉献精神等。
责任意识 这是儒家担当观的核心内涵,是一种敢于承担历史使命、敢于接受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并为此愿意付出一切代价的行为。儒家典籍中有很多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名言,士人、官吏中也有许多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事例。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辅佐刘备及蜀汉政权,事无巨细,尽心尽力,后死于第二次北伐途中,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东晋时祖逖为北伐中原,中流击楫。明代于谦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而为后人景仰;林则徐秉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理念,抗击英军入侵。
忧患意识 儒家担当观的另一一重要内涵就是忧患意识。儒家典籍中有忧患意识的句子很多。最典型的当属范仲淹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汤一介先生就说过,“自孔子以来,从中国历史上看,儒家学者多对社会政治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正因为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谨慎、小心、周详地考虑问题,有为君子、士人才能成就担当的责任,完成历史使命。
君子人格 儒家重视君子文化,注重培养士人的君子人格,强调道德,注重节操。苏轼在诗中写道:“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顾命有治乱,臣子得从违。”高攀龙在解释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时说“当死便死”,即勇于为道义而献身;还说“虽然杀身也要成得一个仁字才好。不然徒死无益,直如草木耳”。也正因为儒家倡导君子人格,在我国古代就形成了一种文死谏、武死战的优良传统。每当民族危难之时,就有一批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国分忧,为民死战,涌现了一大批民族英雄,如文天祥、林则徐等。
奉献精神 肩负担当的使命,往往要付出,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需要有奉献精神。翻阅史书,我们可以看到为担当而奉献甚至死亡的事例比比皆是。南宋初年岳飞为抗击金军,组建岳家军,收复了不少国土,但由于秦桧等陷害,岳飞屈死风波亭。所以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儒家担当观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儒家担当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促进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人们的物质条件、精神生活与往日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儒家担当观对当代社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坚定信仰,勇于任事。传统社会的士人、官员具有担当意识,我们今天倡行担当精神,也必须要有坚定的信仰。只有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才能自觉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坚持原则,敢于亮剑。现在有些干部明哲保身,不敢坚持原则,对各种错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批评。这实质上就是对原则的放弃和背叛,对错误行为的姑息和纵容,就是缺乏担当精神。我们必须敢于亮剑,该出手时就出手。
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突破各种思想的束缚,突破各种利益的藩篱,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现在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也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想观念层出不穷。我们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各种社会科学理论成果,广泛利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我们的担当更富成效,更为有力。
(《北京日报》2018.5.2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