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对颈动脉体瘤患者外科治疗前的效果评估
2018-05-14高伟斌焦琰洁魏晨
高伟斌 焦琰洁 魏晨
【摘 要】 目的:评价磁共振对颈动脉体瘤患者外科治疗前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本医院共采用磁共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25例患者。结果:检出25个颈动脉体瘤,MRI检查其中脂质核心TOF等信号、T1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低信号,出血表现为高信号、T1高信号、T2高信号或低信号,钙化T1、T2、TOF均为低信号,纤维帽TOF表现为低信号、T1等信号、T2等信号或高信号。MRI分型与手术病理符合率达到100.0%(15/15),检出斑块18处,MRI检查与术中一致率达到100.0%。结论:磁共振在颈动脉体瘤患者外科治疗前能够准确地进行分型、斑块分析,评估手术的难度。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外科;磁共振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发生于颈动脉的肿瘤,约占颈部肿瘤的0.22%,可为良性也可为恶性,该病的发生可能与慢性缺氧、基因多态性等因素有关,我国青海地区是该病的高发区[1]。颈动脉体瘤早期可无典型的症状表现,常以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部分可出现头晕等症状表现,其不能自愈,及早治疗非常必要。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类型,术前准确诊断非常必要[2]。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主要方法,磁共振成像质量好,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理想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医院共采用25例磁共振诊断颈动脉体瘤,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医院共采用磁共振诊断颈动脉体瘤25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51.2±8.4)岁。有无痛性肿块17例,出现咽部不适、头痛、气闷等症状表现7例。纳入标准:1)进行过磁共振检查;2)临床资料完整;3)最终采用手术治疗,并进行了病理检查证实;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磁共振检查禁忌症;2)检查质量不佳,无法用于诊断。
1.2 方法
仪器选择3.0T超导磁共振仪,颈动脉专用线圈。仰卧位,头先入,颈部自然伸直状态,显露颈部血管,颈部线圈。2D-TOF序列:TR15ms,TE5ms,FOV 160mm,Matrix160×120,层厚2mm。3D-TOF:TR1217ms,TE8ms,FOV160mm,Matrix256×252,层厚2mm。T1WI:TR800ms,TE10ms,FOV160mm,矩阵268×260,层厚2mm。扫描获得图片后进行图像后处理,选择质量比较理想的图像,资料交给2名资深的医师进行筛选。
1.3 观察指标
MRI技术对颈动脉体瘤的Shamblin分型诊断符合率,MRI检查对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
2 结果
25例对象检出25个颈动脉体瘤,MRI检查其中脂质核心TOF等信号、T1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號、T2低信号,出血表现为高信号、T1高信号、T2高信号或低信号,钙化T1、T2、TOF均为低信号,纤维帽TOF表现为低信号、T1等信号、T2等信号或高信号。术中Shamblin分型其中Ⅰ型15例、Ⅱ型10例,MRI检查均明确诊断符合,分型与手术病理符合率达到100.0%(15/15)。25例对象进行了50支颈动脉,其中共检出斑块18处,MRI检查与术中一致率达到100.0%,斑块均比较稳定,未见高危斑块。
3 讨论
颈动脉体瘤一般呈现为较小的卵圆形粉红色小体,从病理来看,其实质上是一种外周呼吸器之一,能够感受外周血氧浓度变化,因此慢性缺氧是该病的重要病因之一。颈动脉体瘤是组织器官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组织结构与颈动脉本身相似,这给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3]。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不尽相同,诊断并非难事,但超声检查诊断分型有一点难度。超声对肿瘤上缘显影不佳,对于体积较小的肿瘤,超声容易诊断失误[4]。CT血管造影检查可以较好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形态学改变,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辐射剂量较大患者不易接受、存在造影剂过敏风险、对扫描时相要求比较严格、无法评估动脉细节等问题。DSA检查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重要技术,可以辅助手术治疗,但是具有明显的创伤性,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辐射大、费用高。
磁共振成像诊断颈动脉体瘤具有多种优势,其成像序列多样性、成像参数互补、方位丰富,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研究中,MRI检查能够较好地分型肿块的脂质核心、判断是否存在钙化,分析斑块纤维帽,判断斑块的性质,获得比较丰富的图像。与此同时T2WI“盐和胡椒征”是颈动脉体瘤的特有征象,诊断的符合率较好,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能够提示术中剥除的难易程度,其还能够评价颈动脉体功能化学情况,从而进行定性分析。本次研究显示,MRI分型与手术病理符合率达到100.0%(15/15),MRI检查对斑块的检出与术中一致率达到100.0%。MRI检查能够更好地进行准确分型,从而评估手术的难易程度,Shamblin分型对于手术术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少数Ⅰ型及部分Ⅱ型 CBT 血供丰富与邻近的血管存在一定的粘连,可能会导致术中动脉破裂,需要进行血管的修补,术中出血量也相对较多,手术难度比较大[5]。MRI检查能够准确地评估斑块的部位、性质,其能够较好地分析周围血管壁细微结构,判断斑块的性质,病灶对血管的影响,从而分析术中斑块脱落的风险,评估术中是否存在卒中风险[6]。
当然MRI检查也有不足之处,若颈动脉体瘤为恶性侵犯周围组织,MRI检查可能存在显影效果不佳的情况,同时禁忌症比较多,扫描空间非常的封闭,噪声大,对患者的配合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综上所述,磁共振在颈动脉体瘤患者外科治疗前能够准确地进行分型、斑块分析,评估手术的难度。
参考文献
[1] Baroi G,Strobescu C,Iacob L,et al.Paraganglioma of the carotid body: case report[J].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Iasi,2014,118(02):417-422.
[2] Manjaly J G,Alexander V R C,Pepper C M,et al.Primary cervical ganglioneuroblastom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2015,79(07):1007-1012.
[3] 孙明霞.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24(03):205-207.
[4] 王玉国,祁景.磁共振对颈动脉体瘤患者外科治疗前的效果评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7):15-17.
[5] 刘翠,许春伟,王晶晶,等.颈动脉体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02):103-106.
[6] 郭媛媛,金辉,杨斌,等.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07(0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