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紧平衡” 回归“小微”效果待考
2018-05-14李健
李健
民生银行一季度营收增速环比由负数转为正数,但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
民生银行回归小微的策略对其业绩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良贷款情况不够乐观。
民生银行于近期在北京召开了公司2017年股东大会,公司以回归小微业务为特点的《三年发展规划》成为会议的最大看点。据民生银行财务部总经理李文介绍:“可以看到,相比去年的亏损,2018年一季度的业绩明显改善,这样的提升是在公司的目标规划之中。”李文透露,2018年上半年都将延续增长态势。
《三年发展规划》落实促使民生银行营收增速由去年的负数转正,但民生不良贷款余额却比去年年末有所增加。因此,民生银行三年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配套改革的最终效果依然需要观察。
民生银行“紧平衡”
民生银行今年一季报显示,其业绩有所回暖。先来看整体数据,一季度,民生银行集团(包括民生银行及其附属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42亿元,同比增长7.43亿元,增幅为5.23%。民生银行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67.48亿元,同比增长4.94亿元,增幅为1.36%。
与之前几个季度营收增速持续为负相比,民生银行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速实现了“转正”。
民生银行从去年至今的业绩由低升高的情况,与其净息差表现有直接关系。2014年至2017年末,民生银行净息差从2.59%下降至1.50%,减少109个BP,降幅达到42%。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民生银行的净息差出现回升,到2017年四季度末恢复到1.77%。民生银行没有公布2018年一季度的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的详细信息,但业内人士判断,民生银行的小微业务或帮助其提高息差收益。
具体来说,2018年一季度民生银行小微客户环比增加11%,小微贷款增加7%,占2018年一季度新增贷款的24%。小微企业是定向降准的主要方向,且贷款收益率高,跟踪了银行股接近10年的财经博主bigfatcat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一季度末民生银行的净利差可能与上年年末持平,或者略有增长。
除此之外,民生银行存款总额去年从30822亿元下降到29663亿元,净流失超过1100亿元,但今年一季度回升到30507亿元,同比增长2.84%。
对此,财经博主wxdshida分析,民生银行重新启动抢存款大战后,存款开始出现回升。市场不必为民生银行的存款问题产生过多的忧虑。存款增长后,民生银行将重启信贷扩张。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一季度民生银行的核心资本覆盖率为8.61%,比2017年四季度的8.63%略有下降。对此,wxdshida指出,对民生银行而言,资本充足率一直十分紧张。这一方面反映出民生银行积极进取,尽量用足资本额度,带来最大的贷款收益。但也存在风险,有可能引发流动性紧张。
回归“小微”定位 有成果也有掣肘
据记者了解,在去年12月份,民生银行发布了一份内部文件,名为《中国民生银行改革转型即三年发展规划方案》(下称“《三年发展规划》”),核心方向是重启民营企业战略,希望重回之前的优势领域中。
民生银行是最早发展小微业务的商业银行,但前几年小微企业频频爆发违约风险,使得在2015年新任行长的郑万春转向保守。从财报中也可以看到,2016年、2017年民生银行配置了大量政府债券和低息贷款。小微业务的停滞,并没有让民生银行的不良率明显下降,还使其营收遭遇瓶颈,进而从银行业第一梯队掉到了第二梯队。
《三年发展规划》指明的方向是,拓展小微业务,民生银行未来三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0%,三年净资产收益率ROE达14%以上,三年后成为ROE超过20%的标杆银行。
在2017年股东会上,李文对《三年发展规划》的进展进行了说明:“利润、ROE收入这些指标因为上市公司规定问题,我们目前无法披露,但从我们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增长趋势非常明显,从去年的负增长到今年一季度转正,2018年上半年依然是一个持续增長的态势。”
一季报显示,民生银行拥有的小微企业约为655.54万家,环比2017年年末的578万家提高了12.4%。根据全国工商联数据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小微企业有7300万家,民生银行的客户约占其中的10%。根据财报,这10%的贷款中78.95%是抵押质押贷款,属于低风险贷款。剩下的21.05%是信用贷款,有交易流水数据做风控。
bigfatcat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民生银行的小微贷款采取大数法则,单个客户的放贷额不大,但客户数量较多。比如500万贷给1家的风险远大于贷给10家的风险。而且民生银行在全国各省市对小微企业渗透率很高,深圳民生银行小微贷款占当地的15%,重庆占10%,相比其他银行更有优势。”
在这一次重回小微的过程中,民生银行在风控上做了较大改变。bigfatcat在对《红周刊》记者指出,民生银行过去在小微企业上面吃过大亏,现在用的是一个新模式:先给企业收银的二维码或者“乐收银”,掌握小微企业的流水,接下来从保险、基金角度给企业主或者家人、员工做理财服务,最后才是在小微企业有需要时提供贷款。
虽然民生银行没有披露具体的风控策略,但民生银行改革转型办公室副总经理周晓在2017年股东会上提到:“一季度中间业务收入超过60%,利差收入占比在逐渐下降。这些营收是无风险的,主要来自理财产品的销售。”
尽管如此,民生银行的小微业务定位回归依然受自身吸储能力较差的掣肘。一季报显示,民生银行负债总额为56066.72亿元,其中吸收存款30506.55亿元,吸引的储户存款只占负债总额的54.41%。相比之下,招商银行的储蓄占比为70.69%。另外据统计,民生银行的存款成本为1.76%,而招商银行的存款成本为1.27%。成本的差别主要在于民生银行的存款中只有6.16%是低利率的活期储蓄,而招商有23.92%。
所以,民生银行不得不依靠发债借款、同业拆借和向央行借款的三种模式吸收资金,但这三种模式的利率大大高于给储户的利率。商业银行债券1年期利率范围在3.5%—4.5%之间;6月21日的14天同业拆借利率为3.7350%;向央行借款利率为4.25%。
不良率“阴影”难去
对投资者来说,民生银行在2013—2015年接连爆发的风险事件始终让人对民生银行坏账率问题怀有戒心。2014年年报显示,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7%,高于半数银行。当时民生银行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能源事业部、冶金事业部和贸易金融事业部。这些不良贷款也影响着民生银行现在的不良贷款率。
财经博主点一(他是一位银行业务部的老兵,曾经在招商、平安、广发任职)分析,民生银行在2013—2015年为了防风险,减少了向地产企业贷款,增加了能源、冶金、贸易等企业的占比,但是煤炭、钢铁、石油、铁矿正好遇到了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不良率也随之而来。
自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上任后,民生银行加大了清理不良资产的力度。尤其是在2017年上半年,民生银行修订了一批规章条例,梳理了制度流程2852份,废改立制度915份。bigfatcat对《红周刊》记者分析,这样大幅度的修订,看到管理层把民生银行的风控和合规放在了重要位置。“可以看到2018年一季度贷款率降低了,息差降低了,民生银行在贷款的选择上似乎更谨慎了,而不良率却没有明显增长。2018年一季度民生不良贷款率为1.71%,和2017年持平。”
点一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提到:“现在民生银行对企业的审批更加严格,金额较大的客户都要上报总行,分行—总行审批模式虽然效率低,但更容易控制风险。2015年之后,民生银行进行了事业部改革,裁撤了房地产事业部以外的所有事业部。这其中的一点好处就是,事业部的目标是利润,上报总行则将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但是在点一看来,事业部改制的结局未必是好的,民生银行保留了房地产事业部,因为房地产行业的坏账率相对低很多(但從2015年之后,财报中不再公布数据),这样的改制明显还是以利益为导向,而不是以风险为导向。
例如平安银行之前的事业部改制的结果就不够理想。2016年12月,平安银行将下设的8个行业事业部缩减为5个,但是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三季度的1.56%攀升到2016年年末的1.74%,到2017年年末还维持在1.7%以上,今年一季度略微下降到1.68%。可见,平安银行对事业部整合的措施对不良率的影响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另外,从今年民生银行的不良率来看,民生银行1.71%的不良贷款率,排在26家上市银行中的倒数第五名。相比之下,招行不良率为1.48%,工行为1.54%,都低于民生银行的不良率水平。点一表示,民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从去年年末的478.19亿元提高到了今年一季度的496.47亿元,出现增加的趋势,贷款质量也没有看到明显好转的迹象,因此,民生银行的发展前景还需要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