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锭帽容比优化成材率影响的质量验证

2018-05-14郭栋

科技风 2018年25期

郭栋

摘要:帽口材质不断改进,帽口保温效果逐步提升,从钢水成坯率提升的到显著经济效益。对2670kg錠型帽口由原工艺设计高度230mm降低到210mm,进行产材质量验证。帽口高度降低后对钢锭及轧材质量无影响;同时提升了轧制合格成材帽口端的精确切割尺寸。

关键词:帽口;钢锭;轧材;成材率

帽容比一直以来是制约成材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当的帽容比能够在提升钢锭质量的同时减小帽口切除率,提高钢锭质量。如果帽口设置不合理,使补缩不能够满足要求,形成缩孔疏松等缺陷,或帽口过大,降低了工艺出品率,增加了生产成本。[13]

1 验证过程

1.1 工艺流程

试验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EAF→LF→VD→模铸→750初轧(220mm×220mm)。

1.2 产材结果

2670kg钢锭帽口端尺寸为:上口0.44m、下口0.56m、实心高度0.16m。

2 质量验证

2.1 低倍组织质量评价

2.1.1 材1的低倍组织

靠近帽口端所取的横向试片1,纵向试片1。

低倍缺陷描述:横向试片:一般疏松2.0、中心疏松1.0、方框偏析1.0、有边缘增C;纵向试片:树枝晶和疏松较严重。

2.1.2成材率分析

根据材的纵向试片低倍检验结果,疏松、偏析、边缘增碳、树枝晶较为严重,因此,帽口端实心长度为570mm不符合成材要求。

横向试片疏松程度较轻,而内部夹渣出现在横向试片,出现夹渣的位置距离为80mm,既距帽口端1000mm~800mm区域符合低倍检验。在切取轧材时,帽口端安全切除位置为800mm(实心长度)实既能保证成材要求。

2.2 成分偏析验证

2.2.1该钢种的化学成分

40CrMnMoA钢的化学成分执行标准GB/T30771999,在本试验中,光谱检测主要对轧材中的碳、硫偏析进行分析。

2.2.2试片的C、S分析

横向试片、纵向试片分别取样分析C、S成分。

横向试片、纵向试片取样点光谱成分。

各试片各点的S成分符合40CrMnMo钢的国标要求,各试片C偏析描述如下:

试片心部增C;试片心部增C;试片边缘增C最为严重,对角线1/4处增C。

各试片均有心部或边缘增C现象,横向试片增C现象要比纵向试片轻,是因为离帽口的距离较近。同理,纵向试片接近帽口端出现增C现象。

2.2.3成材率分析

根据各试片上各点光谱检验结果,纵向试片有心部或边缘C现象,增碳范围:0.46~0.63,因此,不符合成品材成分要求。而横向试片均无增C现象,因此,符合成品材成分要求。

3 试验结论

根据上述结果,确定了220mm方轧材的帽口端切除尺寸为800mm,实际帽口端理论应切除838mm,在目前的产材基础上可多成材38mm。14kg材料利用率提高0.52%。金属液节省85kg,钢液成坯率提高3.18%,总的成材率提高0.52%+318%=3.7%。同时9支钢锭全部探伤合格,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2670Kg锭型帽口优化方案可行。同时得出如下结论:

1)各试片低倍检验结果表明其疏松、偏析、边缘增碳、树枝晶较为严重,光谱结果表明其心部或边缘增C现象,接近帽口端碳偏析加重。因此,帽口端实心长度为570mm的无法保证成品材低倍以及成分偏析程度的要求。

2)虽然光谱结果表明横向试片不存在心部或边缘增C现象,能够保证成品材成分要求,但是,低倍结果显示横向试片出现内部夹渣。因此,结合光谱结果以及出现内部夹渣的位置,确定出220mm方轧材帽口端安全切除位置为800mm时就能保证成品材低倍及成分要求。

3)经过帽口优化,2670kg锭型实际标定重量为2585kg,帽口端重量减轻85kg,钢液成坯率提高3.18%,轧材质量合格。

4)帽口优化后创造的效益:按月共生产5000吨计算,帽口优化后每月可节约钢水159吨,按冶炼钢种平均成本4300元计算,每月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8.37万元,年效益额可达820.44万元;实际产材量比理论产材量多14kg,每月可多产材26t,按冶炼钢种平均成本4300元计算,每月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18万元,年效益额可达134.16万元。

参考文献:

[1]庞富伟,王爱琴.大型铸钢件冒口覆盖剂的性能分析[J].铸造技术,2009,(6):5358.

[2]许诺,黎雅茹.冒口保温性能的数值模拟计算[J].大型铸锻件,2011,(11):3133.

[3]党卫东,吴春晓.冒口高度对大型锻造钢锭内部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铸造技术,2010,(7):3136.

[4]宋书雅,赵俊学.11t铸锭帽口绝热板和保护渣对H13钢成坯率的影响.特殊钢,2014(2):3032.

[5]郁素人,于功利.钢锭模及冒口结构优化设计[M].辽宁冶金,1991(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