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方向

2018-05-14邱薇陈畅

科技风 2018年25期

邱薇 陈畅

摘要:当前,机动车检验检测行业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一系列标准政策的变更使检验机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检验机构未来的发展已成为业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机构现状、机构管理问题、检验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机构今后的发展方向几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检验管理;三检合一

一、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现状

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依法成立,依据机动车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机动车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机动车检验机构包含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和汽车综合性能检验机构三类。目前机动车检验机构的监管现状,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机构实行资质认定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网络监控、巡查、档案复核等方式,加强对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交通运输部门及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经营性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环保部门通过现场检查排放检验过程、审查原始检验记录、组织能力比对实验及数据联网监控等方式加强检验机构监管,推进检验机构规范化运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入,2014年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共同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检验机构社会化。紧随其后,2016年交通运输部颁布实施一号令。自此,机动车检验检测行业由原来的垄断局面迈向市场,形成自由竞争的态势。2017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各地将货运车辆年检(安检)和年审(综检)依法合并,减轻车主检验检测费用负担,这对单一的机动车安检或综检机构又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进一步便民利民,将“安检”、“环检”、“综检”三者有效整合,形成“三检合一”的检测站已经成为当前机动车检验机构的发展趋势。目前一些综检站或安检站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已通过扩项认证升级为“三合一”的检测站。

二、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互联网和汽车科技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使得汽车检测技术自动化程度也随之提高。长期以来,检测站工作人员对机动车检测“社会化发展”认知不足,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当前绝大多数机动车检测站的检测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一些检测站的工作人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学历普遍较低。有的检测站人员流动较大,许多检测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不具备基本操作能力,缺少对检测标准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导致检测工作中违规现象不断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测质量。

(二)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检测需要

随着机动车检测机构的迅速扩张,市场上涌现了许多检测仪器设备生产厂家、系统集成商。这些厂家虽然都取得了生产资质,但缺乏统一的管理,持续服务能力较差,不能为机构及时解决和排除检测系统或仪器設备出现的问题,致使检测机构处于被动地位。

一些机构设备管理员技术水平低,检测设备只使用、不维护,没有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设备档案不完整,保养及管理不当,检测仪器设备检定不及时,检测软件系统更新维护不及时等,导致检测设备带病运行,检测数据不够准确,严重影响检测质量。

(三)机构管理层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松散

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新建检测站数不胜数。很多新建站的管理者完全不了解机动车检验检测行业运作流程和检测专业知识。在申请资质的过程中,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机构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但实际上,许多新建站是照葫芦画瓢从其他企业照搬照抄文件,与本机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为了通过资质认定评审,应付文审和现场审核而进行书面造假。在取得资质认定证书后,机构最高管理者对质量体系不重视,对机构管理松散,未按照管理体系开展工作,对体系要求、具体内容都不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停留在建立而不运行或带病运行状态,导致检验检测工作问题重重。

对于国有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由于长期以来的国企经营思想根深蒂固,管理缺乏创新,不能与时俱进,导致机构的管理发展跟不上市场变化,人员转变不了固有的传统观念,作风散漫,服务意识淡薄,严重影响检验检测机构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机动车检测市场竞争无序

当前,很多新建检测站为了快速回收投资,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擅自降低检测标准,甚至降低收费标准,一些机构还与非法中介内外勾结,损害广大车主利益,严重扰乱车检市场,破坏检测行业形象,从而引起民众对车检行业产生误解,引发社会矛盾。

三、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检验过程中的问题

(一)监管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

检验监管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检测标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熟悉检验项目、方法及检验机构运作流程等。实际工作中,一线监管人员有的以往根本没有接触过机动车检验工作,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没有深入学习检测标准,仅仅是靠检测过程中的视频、照片进行远程监管,没有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只能发现显性问题。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造成了监管尺度的不一致,有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二)标准更新不及时不配套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新技术、智能化在汽车领域的运用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检测标准的更新速度已跟不上汽车发展的步伐。目前环保检测执行的两个标准——GB38472005和GB182852005至今已有13年之久,无论是检测方法还是排放限值,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生产汽车对尾气排放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机动车检验检测工作的改革发展,近几年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先后于2014年12月发布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代替GB218612008;2016年6月发布GB185652016《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代替GB185652001;2017年9月发布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代替GB72582012。一系列标准的更新对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影响非常之大,尤其在GB72582017发布实施后,标准中许多条款和目前实施的GB218612014无法关联,使得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导致执行GB72582017时与GB218612014产生分歧,让检验人员无所适从。

四、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方向

(一)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机构管理

近年来,一些地市成立了机动车检测行业协会。依托行业协会,强化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加强机构规范化管理,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用政策和程序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可信性。坚决落实社会监督和责任倒查机制,严把质量关和服务关,让机动车检测市场更加规范有序,让广大车主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便利。机动车检验检测监管部门加大巡查回访力度,对检查发现问题较多的检测机构加大处罚力度。强化监管,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宣传和正面引导的作用,为机动车检验机构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决抵制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将检验检测全过程融入到管理体系当中。机构管理层及工作人员诚实守信,严格执行检测标准,严把检测质量关。

(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对机构的关键岗位人员能力做了相应要求。2017年发布的RB/T 218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中也对关键岗位人员条件做了明确要求。提升机构从业人员素质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从2012年開始国家对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水平评价考试制度。实施检测维修行业职业资格制度,不仅让从业人员有了自我提升的方向,也是提高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好途径。

(三)逐步实施“三检合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决策部署,就要大力推进机动车检验机构“三检合一”。目前机动车检验机构的安检、环检、综检各自接入独立的监管系统。若能将安检、综检、环检纳入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以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管理模式为蓝本,建立信息共享的联网监管平台,实现机构一次性采集检验信息,各监管部门互通互认检验结果,既可以减少监管成本,提高监管质量,又实现了检测设备资源和检测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节约社会资源,减轻车主负担的双赢结果,为汽车检测市场提供更加宽松、和谐、公开、平等的平台。

实行“三检合一”的机动车检测机构应合理布局、优化设备配置,统一检测标准,统一检验周期。严格按照物价部门的规定收费,实行“一次上线、一次检验、一次收费”。对已具备“三检合一”的机构,可按“三检合一”的要求开展工作。对新建机构,应要求其合理配置仪器设备规划建设,一步到位。对尚不具备“三检合一”条件的机构,鼓励其技术改造,尽快完善功能,适应机动车检验市场的需求。

(四)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

随着现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机动车检测也开始逐步与互联网大数据融合。目前,我国已在环保检测中探索“云检测”的应用。云检测集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检测装备为一体,借助大数据智能服务,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监管,从而杜绝检测作假、数据失真。

今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机动车检验所需审验的资料(如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车船税等)升级成全国联网,在云检测的基础上,将机动车“综检、安检、环检”检测系统融合为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实现智能监管、智能审核,必将提高检测机构工作效率,降低车主为检车所花费的时间成本。

当前,我国机动车检验检测行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机构面临很多问题和矛盾,我们要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不断改进。机构在开展车检工作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检测标准,保证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同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客户满意为服务宗旨,履行机构的社会责任,大力宣传环保、安全等车检知识,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大众的管理、监督,提升机构形象,进而推进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王雪梅.浅议机动车检验机构“三检合一”[J].综合标准化,2017(10).

[2]倪伟.机动车检测站管理发展趋势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