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2018-05-14李丽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教养社会化子女

李丽华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学前儿童社会化最早的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家庭因素对孩子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要从问题原因和解决对策,从多方面分析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良好的家庭因素是在尊严、宽容、自由、平等和团结的情况下,抚育他们,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气氛中成长。笔者将从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文化氛围、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等方面进行论述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一、父母的教育观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观念是指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就是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的生活习惯,对子女进行教育的社会活动。所以家庭教育影响着幼儿的一生。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父母教养观念的实质是我国学者邹萍、杨丽珠确定出父母教育观念的理论建构,包括儿童发展观、儿童教育观、父母期望观。

经研究表明,儿童父母的教养观念,他们认为父母的教育观念主要包括父母的教育观;父母对学校教育的看法这两个方面。父母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反之,父母如果有不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二、家庭文化高低对儿童社會化的影响

家庭文化高低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结成的相对稳定的家庭关系、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等蕴含的一切文化要素所构成的特定家庭氛围。

(一)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则从两个维度出发,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和漠不关心型四种。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以戴安娜·鲍姆林德的研究为例,权威型教养方式教养出来的孩子是成熟的、独立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专制型教育是指家长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比较独立专制,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不顾及幼儿的感受,从而容易让幼儿形成孤独、漠不关心的性格。放任自流型的教育方式教育出的儿童则非常不成熟,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表现出反叛行为。而漠不关心型教养方式教育出的儿童的自制力十分薄弱。由此可见,选择适当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二)家庭关系与儿童社会化

1.夫妻关系与儿童社会化

夫妻关系与儿童社会化指出,在家庭关系中,婚姻关系、养育活动和儿童的发展都是一个共同的关系体,任何一方都会影响另一方。由此可见,夫妻关系严重影响着家庭关系。还会影响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反之,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哦国。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单亲家庭的子女、其他人抚养的子女不论在学习成绩、情感上还是社会性发展上都逊于父母直接抚养的子女。

2.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化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儿童之间建立的人际交往的一种体现,由依恋关系可知。依恋关系出现在婴儿出生后的5~6个月左右。婴儿期的幼儿一旦离开依恋对象,就会出现恐惧不安等现象。英国的鲍尔贝1973年在《分离》一书中指出,早期生活尤其是婴儿期中的母子分离给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不仅引起各种情绪障碍,而且影响整个人生的顺利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婴幼儿一生的人际关系的情绪生活上造成难以补偿的损失。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改变并塑造着子女,而子女的气质也影响着父母的教育方式。

(三)家庭环境与儿童社会化

1.物质环境与社会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等,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也越来越好了。经济收入高的家庭可以给儿童提供更多机会让儿童参加各种兴趣班。

2.文化环境和社会化

答会明(1999)的研究指出,家庭是儿童、幼儿生活的空间、游戏的天地,也是他们学习的场所,所以家庭尤其是父母应该努力为子女营造一个爱读书、爱学习、求上进的家庭文化氛围。通常优秀的父母,其身教重于言传,一举一动无不为子女学习和模仿。正如孩子良好个性人格的形成依赖于父母具备良好的个性人格一样,子女爱读书、爱学习、求进的良好行为习惯往往是父母良好行为的内化、再现。因而,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特殊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应成活子女的榜样。

而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也不同,家庭教育是社会环境教育的重要部分,受到其它各方面的影响,家庭的教养方式受到限制,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培育出不同的儿童性格。如东方的父母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养多重视道德、礼教、传统,是爱与严肃交织的;而西方的父母,则重视对子女的探知行为、独立的个性的培养。

三、父母的文化程度与职业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一)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儿童社会化

一般而言,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由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的父母文化程度与教育关系的关系表中,我们也可见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无论在思维的逻辑性和层次上还是知识的渊博程度上都比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在处理问题上都来的理智和冷静。他们能以较高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来教导子女。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一般采取平常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有的甚至采取暴力、恐吓等方式进行,这样会直接影响幼儿美好的童年。

(二)父母职业与儿童社会化

人们在长期从事某个职业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过程中,难免会形成特殊的职业性格,而这种性格会渗透到其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中。因而,这些行为习惯也会潜移默化的在父母对子女交流与教育中对儿童的个性产生影响。

总之,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因素,是一种幸运。在这种家庭中里,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成熟的心智……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他的人生会有一个宽阔的天地。.

猜你喜欢

教养社会化子女
Tomb-sweeping Day
跟踪导练(三)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一只有教养的狼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教育子女陋习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