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捕张学友”背后的“神助攻”
2018-05-14
最近张学友登上新闻热搜榜,同时他有了霸气的外号:“神捕”、“逃犯克星”。继4月7日南昌演唱会、5月5日赣州演唱会后,5月20日警方又在张学友嘉兴演唱会上抓到一名逃犯。而这种种背后,是一系列高科技在“神助攻”。
网友调侃张学友为“逃犯克星”
5月20日19:30,浙江嘉兴体育馆被张学友的歌声点燃。当天晚上,前来观看演出的歌迷陆续通过安检进场,山东人于某也是等候进场人流中的一员。
在于某通过安检门后几分钟,系统便发出预警,即此人为网上在逃人员。现场民警和保安立即搜索相关看台,但由于现场观众较多,灯光昏暗,加上担心大规模巡查会引起犯罪嫌疑人的注意,最后警方选择在演唱会结束散场后,在出口将其抓获。
原来,2015年,于某在山东做土豆生意,委托一个老乡进货,老乡先帮忙垫钱。前两次交易成功骗取老乡信任,第三次采购四大车土豆,总价高达11万元,货收到以后,于某就消失了。老乡报警,于某成为网上在逃人员。2年前,于某到浙江嘉善西塘开起了一家小客栈。演唱会当晚,他带着一个女伴,买了两张680元的看台票,没想到看完演唱会就被抓了。目前,于某在嘉兴市看守所临时羁押,将移交山东警方。
而这已经是警方同一个月内第三次在张学友的演唱会上抓到逃犯了。
4月7日晚,江西省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张学友一场容纳了六万人的演唱会正在进行。19:38,演唱会开始没多久,民警来到中心看台,带走了一名男子。据警方介绍,男子姓敖,31岁,樟树人,是一名因涉嫌经济案件被警方列为网上追逃对象的嫌疑人。敖某说,自己是张学友的铁杆粉丝,为了看张学友,前一天上午他和妻子及朋友们驱车近100公里。在一场六万人演唱会上,他以为不会有人注意到他。
5月5日晚,张学友赣州演唱会,警方在安检过程中,利用高科技手段现场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名。
现在各地警方都跟张学友互动。7月,张学友将在洛阳开唱,洛阳警方发微博称:“我们准备好了!”并在评论区回复:“确认过眼神,遇到对的人!”北京警方也发文表示:“你要多开演唱会……”
网友也纷纷调侃张学友,“史上抓捕逃犯最多的歌手”,“你是警方安插在娱乐圈的卧底吗?”
对于“警察卧底”、“逃犯克星”这些“封号”,张学友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逗趣回应:“老实说,做贼的事情,你不在我的演唱会上被抓,你去便利店买东西也会被抓的。对不对?”
六万人中锁定一个嫌疑人
实际上,“神捕张学友”背后,人脸识别技术和其他高科技工具在抓捕行动中功不可没。
三次和警方合作追逃的某杭州安防企业,5月23日亮相第十八届上海国际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他们展示的这套联网报警平台,遇到警情后能将所有现场视频、人员信息、地理位置等各种数据立即传送到警方,确保警方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准确信息。
“实际上人脸识别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通过这项技术抓获的逃犯很多,我们都不好意思炫了,”该公司副总裁毕会娟说,人工智能的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在公共安全领域,通过技术手段在嫌疑人出现在监控范围后,第一时间精确识别并报警,已经是很容易的事。目前,安防技術企业和警方合作,在追逃、刑侦、技侦等领域的安全管控上,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这次比较好玩的是,连续三次张学友演唱会,警方都通过我们的技术抓到了嫌疑人。”毕会娟说,“有些嫌疑人即使在逃十几年,面部变化很大,通过高科技工具依然能够准确识别出来,这得益于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力不断提升”。事实上,人脸识别分析数据甚至能轻松识别人的面容胖瘦、五官变化,因为它分析的数据精确到骨骼。利用AR鹰眼系统和视频结合,可以在区域内建立交通管理、查缉布控、反恐处突等整个实景体系。
回到张学友演唱会上。警方在正对检票口的地方增设了几个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摄像头摄取的信息能对接到相关数据库。这个系统对进出检票口的人员的数量进行统计,同时对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把控,直接与数据库里存储的网上在逃人员数据进行筛选、比对。
据媒体对张学友江西南昌演唱会现场安保民警李劲的采访,他表示,演唱会当天得到管控中心的消息,有一个管控人员进入场馆进行活动。“由于现场人员比较多,有看台,也有内场,有六万多人,我们在人海中进行寻找。通过自带的手机终端,查询到嫌疑人的面貌特征,并对照片进行对比,大致的面貌特征,我们执勤人员都进行辨认。在巡查过程中,在第三区,我们看到了他。经过反复对比,我们确定他就是我们要找的网上在逃人员。”
人工智能正在使安防行业发生变革
“人工智能正在使安防行业发生变革。”在上海安博会专设的第一届上海3A(AI+安防+安保)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有此观点。
本届展会专设了“智慧社区”展区,现场传输了智能安防系统在上海杨浦某小区的实时试点信息。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安装在该社区门口的智能系统已自动完成对进入社区人员的信息采集。据开发这套系统的企业工作人员胡彩霞介绍,小区已录入的人口信息如果持续一段时间未在社区出现,系统会推送信息提醒社区民警上门核查,而未录入信息的人员连续多日出现在社区,民警同样会被提醒上门。
此外,还可以“刷脸”进门。胡彩霞说,事先被录入数据库的小区人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自如进出小区。访客则需要登记,留下图像、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数据。车辆进出同样如此,事先被录入车牌的车辆开到门前,大门就会自动抬杆放行。非小区车辆则需要进行登记。
“除了地上人员和大楼的安防,地下的智能系统也时刻在运转,”胡彩霞介绍,小区地下的水管、燃气管道、井盖等各种设施出现故障,“比如水压过高”,都会立即报警,确保小区安全运行。
目前,这套系统已在杨浦某小区运行一段时间,“前不久刚刚抓获一名嫌疑人”,胡彩霞说,3月5日凌晨,一名男子攀爬小区张力围栏,触发报警后,视频监控立即开启,小区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入侵男子图像,并识别出其他信息:男、20-40岁、黑色帽子、灰色上衣、黑色裤子、口罩;非小区常住人口,第三次进入小区等其信息,随后,对男子进行追踪,一举一动皆实时显示在小区保安室的大屏幕上。
“最后处警保安现场抓获男子,并将实时画面传送给社区派出所,警方随后接手。”她说。
(《华商报》2018.5.2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