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实效

2018-05-14邓少霞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思考问题学会过程

邓少霞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不仅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和推导过程以及产生结论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彻实把数学课的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观察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使学生学会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设想;使学生学会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去探索并解决问题。即如何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新旧联系,启动思维

让学生主动说话,开启数学思维的动力 思维的动力来自一种表达的欲望。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与别人流,也不想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那么他也懒得去思考问题。这样他的思维就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学生只要有机会能主动开口说话,就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表现,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一种思考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探究新知;无论是合作交流,还是课堂小结,都要让学生有优先说话的权利。这样就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究者。而且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各种知识的联系十分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某些旧知识的必然发展。因此,教学中必须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恰当地复习以前学过的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缩短“已知”和“未知”的差距,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如在教学“什么是比例?”时,我先给学生复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学“比例”就容易多了。既学习了新知又如复习了旧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把比和比例的区别和联系说得头头是道。可见,贯通知识,实现知识间的呼应和沟通,启动学生的思维,为将要进行的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做好铺垫。

二、巧计情境,激发思维

心理学指出:“教学中如果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并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我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各个环节,依据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挖掘出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作答,并且善于启发学生逐步学会提问题。这样,从让学生回答问题到学会提出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例如,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时我问学生:“看了课本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相关联的量”呢?一定要说“两个相关联的量”吗?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投影的图表,并要求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探讨。这样,学生不仅弄清了问题,而且把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激发起来。让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锻炼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在思维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快速反应,灵活应变和准确决策的特点,能够体现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思维的灵活性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思维的灵活性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倒过来如果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开拓的视野,能够表现出熟能生巧,那么思维的灵活性也很强。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除了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必须养成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多一些设计开放性的习题,如一题多解或者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题目,让学生养成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设计这样的一道题目:一根木条锯1次可以锯成两段,锯4次可以锯成几段?。学生按自己定势思维认为一次锯两段是平均数,那么锯4次就是锯成了8段。当学生经常实际操作弄清楚问题以后,就知道有时候不一定按常规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创新求异,养成多角度、多方位灵活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样就能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三、调动感观,拓展思维

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实的直接反映。它虽然属于简单的认知过程,但却又是复杂过程的基础,是获得一切知识的源泉。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辅。所以,感知对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大脑皮层中的暂时联系,效果显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从直观操作起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我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为使学生透彻理解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底面积乘高,我要求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学具圆柱按切割好的份数打开,并提问:“请仔细观察,可以怎样拼”?这样通过动手、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直观动作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既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拓宽思考范围会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这些拓展训练,学生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了深入挖掘问题规律的习惯,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追根问题的学习态度,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追查事情发展的根源,预想事情拓展的范围。

四、巧设练习,训练思维

实践证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稳定学生数学认识结构的一种强化训练,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的技能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的同时,巧妙设计一些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题,能使学生的思路妙法频生。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后,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耗油6升,行了48千米,照这样计算,耗油9升,能行多少千米?”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比值不变”得出多种答案:6/48=9/x;48/6=x/9;6/9=48/x。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到很好的训练。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变式的训练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训练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学会简便运算定律以后,学生掌握了25×4=100,就进行联想与变式得出0.25×4、2.5×4、0.25×4、25×40、25×0.4在掌握以上算式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变式,让学生用简便方法算出25×16、25×32…等算式的结果。学生会把式子展开成这样的形式进行计算:25×16=25×4×4,25×32=25×4×8……当学生熟练在一个因数中找出4进行计算以后,又出现26×4、135×4…这些算式,如果学生能写出这样的结果:26×4=(25+1)×4=25×4+1×4、35×4=(25+10)×4=25×4+10×4…学生能够完成这些基本题的变式过程,对乘法运算定律本质属性已经达到了深刻理解和掌握,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也达到了锻炼思维的深刻性。

五、归纳总结,深化思维

课堂总结,能再现课堂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的总结,可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浓宿成“板块”,便于学生记忆;可以使课堂结构更严密、紧凑,融为一体;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在思维系统化、条理化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把这一节的重点、难点编成歌诀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1.相关联;2.方向一致,同时变;3.比值一定.”这样归纳课堂要点,不但理顺了思維程序,而且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学会了整理知识的方法。注重知识构建过程,发展数学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整体性是指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注意把握整体,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寻找出问题的共性与差异,了解问题变化中的纵横向联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站在知识系统高度,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抓住知识之间共性与差异,掌握好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融会贯通的过程中统领知识的整体性,发展数学思维的整体性。任何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既有知识的产生前后顺序,又有横向联系的相关知识互相支撑,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通过观察圆形分割成若干等份以后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圆周长的一半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半径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圆的面积等于圆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即πr2。通过梳理知识的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就建立起了一条知识链,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不是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而是一个互相紧密联系的知识网,从而提高了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养成从整体性去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习惯,发展深化了数学思维。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从中体会到自主学习和成功的快乐。因此,我想:衡量数学课是否优化的标准,应该看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

猜你喜欢

思考问题学会过程
班主任如何正确的管理班级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学会分享
按图索骥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