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多方位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的策略

2018-05-14陈金花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水平学会理念

陈金花

一、幼儿园教学中赏识教育遇到的问题

(一)赏识目的不明确。某些教师一味推崇作为一种手段的赏识教育,而非作为一种理念的赏识教育。

(二)赏识脱离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并未从孩子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只是将赏识作为一种单纯的教育方式。

(三)赏识方法过于单调。赏识过程中只重“技”不重“道”,单纯地赞“你真棒!”“真乖!

”“真厉害!”单调地重复表扬,而实际上孩子却不知自己如何棒,为什么乖,怎么厉害。

二、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的策略

赏识教育一种理念,而非一种手段,所以要解决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的问题,首先就要树立幼儿教师赏识教育的理念。

1.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激励孩子,用语言和行动赏识幼儿

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即使双胞胎,他们在智力、性格、认知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有差异就有各自的特性。教师应以孩子为本,尊重、关爱和信任孩子,多蹲下身子,平视孩子的言行,与孩子平等交流,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走进孩子的心灵,做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我们必定能从中发现其闪光点,特别是发现平时表现不好幼儿的闪光点,相信对于培养孩子自信心一级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非常有益的。一句“你再试一次,一定比刚才好”,“老师相信你”,或者一个鼓励的拥抱,一个赞许的目光,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理解孩子,用宽容的心态赏识孩子

美国著名儿童专家爱德华-齐格勒曾说过:“只有在沟通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孩子,才能知道如何赏识他们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教导他们明白哪些是不正确的和不应该做的”。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需要对话,需要理解,需要老师的宽容和教诲,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抱怨。

如在设计活动时,可以从孩子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教育目标。水平低的大道最低教学目标,水平中等的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水平高的达到更深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孩子都能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对活动中的表现持理解态度,不论他成功还是失败,不论他平庸还是不同寻常的聪明,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都应该给予理解,用宽容的心态去赏识幼儿。

3.教师应多反思自己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孩子某一方面发展出现问题时,对孩子的问题要先接纳,在想办法去解决,最后把它升华,从而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以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

(二)树立孩子赏识教育理念,教会孩子学会赏识自己和赏识他人

1.学会赏识自己

赏识自己是自信的基础。在教育实践中,要以多种形式让孩子学会赏识自己。

(1)在展示自己的才能中赏识自己

(2)在自我评价中肯定你自己,赏识自己

(3)在表扬、鼓励声中激励自己,赏识自己

(4)在适当的挫折教育中,认清自己

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幼儿及时得到鼓励,得到赏识,又知道自己的不足。

2.学会赏识他人

陶行知说过:“教育是什么?教人变!叫人变好的是好教育”。作为教师,不仅要用赏识的心态对待孩子,教会孩子学会赏识自己的同时也应教会孩子学会赏识他人。因为,能够坦荡地赞扬别人,是一个人美好的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以赏识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同伴,就好主动关心、团结同伴,消除孤独、嫉妒、敌对等不良心理因素。赏识他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热情的拥抱,也可以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孩子在不断的熏陶引导下,学会了赏识别人。在互相赏识中,不仅正视了别人的优点,还学会了谦让。

(三)树立家长赏识教育理念

赏识教育并不局限在幼儿园内,家庭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园合作,树立家长赏识教育理念,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如何树立家长的赏识教育理念?

一是教师平时多与家长沟通,利用家园联系手册、个别谈、集体谈、面谈、家访、微信、短信等多种形式及时反映孩子在园情况和了解孩子在家情况。

二是利用微信、短信等形式发送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让家长了解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艺术,试着从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到理解孩子,赏识孩子的转变。

(四)避免赏识教育的误区

1.避免盲目赏识,要把握好赏识的尺度

2.避免概括性笼统夸奖,应有具体指向性内容,让孩子明白自己好在哪里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夸奖幼儿,而是要让所有的孩子获得赏识,特别是让原本不被赏识的孩子能够得到赏识。赏识教育是要和幼儿一起面对生活,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种平常心,才是孩子能够自信,、從容成长的最大动力。

猜你喜欢

水平学会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张水平作品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学会分享
用心处事
学会分享
35
学会尊重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