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探究

2018-05-14刘小平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大雾课堂教学课堂

刘小平

随着新课改和教育改革推进,有效教学成为各个学校研讨的重点,如何使教学课堂的“有效”,甚至“高效”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能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学生能否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一个重点。现在高中学生都爱好旅游,喜欢大自然,但对地理课却不感兴趣,即便是我们的自然地理也不能吸引他们。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满堂灌”,所讲的知识太抽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见识有限,课本中有些探究活动学生不熟悉,没有很好地结合我们广东学生的实际,导致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设计一些新颖的课堂模式并付诸于课堂教学中,已初步取得了成效。

一、改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发展思维的内在动力。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融入到课堂中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以新颖的课堂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每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就高中生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往往既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又具有一定的好胜心。一方面他们对问题有猎奇的心理;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为展示自己的才能而跃跃欲试。这就为设计又好又新的课堂引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这样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启迪了学生思维,完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如在讲授《气压带和风带》时,我以一个故事导入,二战时,德国一直想空袭英国伦敦取得制空权,众所周知,伦敦是有名的雾都,经常大雾弥漫整个城市,能见度很低。德国人就想借着大雾,英国空军难以起飞之际,轰炸英国。但是,当时的天气预报各国都是列为国家机密,很难获得。德国人只好通过在英国的间谍传回情报来确定轰炸时间,可是每次收到英国大雾的电报,德国飞机起飞,总是遇到大雾,好不容易穿过大雾,却又被尾随大雾而来的英军痛击。连续几次失败,难道是英国人未卜先知,德国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内部有间谍,可是调查后发现没有问题。这段历史真相一直到二战后才被揭秘,同学们想知道原因吗?通过这个例子,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赏识教育贯穿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渴望得到赏识是人性中的本质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当他们的行为受到表扬和认可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对所做的事情产生兴趣。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一些个性化的评价,当然都是些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始终觉得“老师在关注我”。如讲到兴修水库的影响,修水库的优势很多同学都知道,但是一些不利的影响却很少人知道,我知道班上的陈强看过关于这方面的书,因为他平时纪律散漫,不爱学习,同学们有点瞧不起他,所以他很少主动回答问题。我就点名让他回答,当他完整回答出来时,同学都很惊讶,我借机对其大肆表扬一番,让同学多向他学习,看着学生们羡慕的眼光,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以后的课堂中,他变得积极主动了,人有信心多了,我也经常鼓励他,使他地理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时时刻刻地激发学生,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主动地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问自答,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仅仅重视问题的提出,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将学生抓在手中,学生被牵着鼻子走。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无法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课堂学生毫无兴趣,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教师要改变观念,放手让学生自主组织学习活动,充分挖掘高中生主动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有效参与地理教学。同时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自主发展,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如在讲“热力环流”时,我通过小组演示竞赛形式进行,无论是参赛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个个都十分投入,这样不仅活跃学生思维,紧紧扣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逐步調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笔、一幅挂图,手段单调、呆板,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而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形象逼真的展示地理事物及其演化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如内外作用时,特别是外力对地貌的影响,教师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学生也难以听懂。这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云南的“路南石林”动画演示,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容易记忆这种外力作用的典型代表。这样,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淡化了难点,实现了精讲,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尝试教学方式的创新,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来,使得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甚至“高效”。

猜你喜欢

大雾课堂教学课堂
大雾帖(组诗)
欢乐的课堂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莱阳市近35年大雾变化特征分析
写字大课堂
大雾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