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爱缺失对学前教育儿童的身心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8-05-14张晓芝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父爱幼儿孩子

张晓芝

父爱对学前教育儿童的重要性分析

(一)心理方面

父亲相较于母亲来说,总是理性一些,这是男人的天性。“溺爱”问题较少会存在于父亲身上。父亲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母亲角色通常都比较感性,也是女人天性所致,他们教育孩子过程中往往带有感情色彩,喜欢为孩子去做出判断,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孩子的自主发展和锻炼实践机会,判断事物能力也会缺乏。长时间和父亲接触的幼儿更加的勇敢、积极,不会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相较于同龄人,他们对待生活更加乐观、向上。

(二)生理方面

和父亲接触时间的长短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对孩子生理产生影响,长时间和父亲接触的幼儿会从事一些游戏和户外活动,或者是跟父亲一起完成一些技术和家务劳动。这些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确实对孩子的体格产生积极作用。有研究表明,和父亲接触时间较长的幼儿在动作、身高以及体重上都超过同龄人,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也较少。

(三)行为方面

儿童在缺失父爱的环境中成长,反社会倾向问题比较凸出。有相关研究表明很多触犯刑法的犯人从小就没有父爱。相较于母亲,父亲的管教方式会更加严厉,长跟父亲相处的孩子交际能力会得到提升,他们的活动范围也相对宽广一些,另外父爱完整的孩子社交技巧比较全面,社会经验相对丰富。在父亲的管教下,孩子行为能够更加规范。有相关数据证实,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都是因为确实父爱导致的,长时间和父亲接触的幼儿,在行为上会受到更多的强制约束,懂得社会的规划和规则,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爱缺失对幼儿的影响分析

(一)导致幼儿性格不完善

没有作为男性父亲的规范和道德引导,幼儿性格很容易偏激,自律性不强,有的性格优柔寡断、懦弱,有的则情绪易冲动、脾气暴躁,还有些在生活中表现出自暴自弃、抑郁寡欢。有些男孩子缺乏负载男子汉气概,依赖母亲,存在恋母情节等等。一些女孩子缺失父爱,在幼儿阶段在男性认可和接纳方面缺失,很容易使得她们怀疑自己作为女性的价值和存在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没有父亲作为男性偶像的标杆,在男女性平等问题理念上很容易出现问题。

(二)导致幼儿安全感的缺失

在学前教育阶段,如果幼儿身边没有父亲存在,或父爱缺失,那么孩子成长关键期势必会有一个空白地,非常容易让幼儿缺失安全感,以至于在以后的生活中畏首畏尾,懦弱怕事,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三)导致幼儿行为失范

常看到一些孩子有父亲在身边就会表现的乖巧,问他们怕谁时,他们回答是父亲,一旦父亲离开,他们就表现的很淘气。父亲在家庭中,能够起到对孩子很好地控制和约束教育效果。如果学前阶段儿童缺乏父爱,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失范,尤其是男孩子他們会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一些孩子因为父爱缺失,在经过一些磨难后,没有父亲的管教和规范,他们的行为可能产生极端,甚至犯罪。

三、父爱重建的有效对策

(一)父亲要高质量的陪伴幼儿

哲学家纪伯伦曾经说道,孩子虽然由你而来,但并非由你创造,虽然跟随着你,但并非完全属于你。如果将父亲比作是弓,那么孩子就是箭。这让我们知道最好的亲子关系远胜于优秀的教育。所谓的陪伴并不是简单的陪同,也不是简单的对幼儿进行守护和看管,更不是与孩子物理距离缩短。父亲应当对幼儿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应当专门找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进行活动,对他们的内心感受关注,要掌握和了解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以朋友式、平等的模式和幼儿相关,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支持。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探索是其活动的主要目的,父亲正具备该方面的优势。陪伴的高质量能够让幼儿获得所需的安全感,进而在更加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探索,活动的展开相应的也加强了父亲和孩子的关系。

(二)父亲要加强引导,对幼儿做出权威限制

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他们生性好动,又因为家庭宠溺等原因,常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再教育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和限制,那么在未来发展中很有可能出现行为失范,甚至犯罪。父亲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要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加强幼儿对自身的管理和控制。

父亲和幼儿的接触,实际上是行为传递过程。最好的爱是有规则的爱,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容易犯错,父亲对幼儿错误如何处理至关重要。父亲应当在幼儿心中建立起权威,要让幼儿对规则有全面的认识,并通过规则对其进行约束。相应的,学校和家庭都应当让幼儿认识到家庭并不只是母亲,父亲有责任让幼儿不能完全依赖母亲,如此才能更好地接触社会。父亲代表着规则和权威,相应的要尊重孩子,在管教过程中要严谨和平和相结合,有了父爱的引领,幼儿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指引明灯,才能向着正确、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父亲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观察。无论幼儿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言谈举止的模范榜样都是父亲。作为孩子榜样的父亲,应当了解幼儿习惯的养成都会受到自己言行的影响在生活中,幼儿会不断地去模仿父亲,不管是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还是性格缺失。杜威曾对教育和道德做出研究,他认为两者是辩证统计,互相促进的。父亲需要参与到道德对幼儿的影响和感化中。父亲具备冒险精神能够让孩子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父亲能够理智的解决问题,会让孩子学会主动探索和思考。父亲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幼儿明智的基础条件。

(四)加强家园合作,减除幼儿惧父心理

中国传统思想一直倡导严父慈母,因为男人本身就较为理性,在教育幼儿过程中经常以冷面孔和严厉角色出现,过于严厉一定程度上会让幼儿产生惧父心理,长此以往,幼儿会刻意的疏远父亲,相应的与父亲的交流和沟通就会减少。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形成合力,加强合作,帮助幼儿减除惧父心理。母亲在家庭中可以为父亲和孩子的交流互动创造更多的机会。幼儿园在设计活动中,应多将父亲角色填充其中,让幼儿能够对父亲角色有更多的了解,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父子关系。

猜你喜欢

父爱幼儿孩子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父爱如山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父爱在哪里?
沉默的父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