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师远程培训参培动力的缺失及重建
2018-05-14何燕
何燕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远程培训是一种新型师培方式,然而许多教师对远程培训持应付态度,探究教师参加“互联网+”远程培训动力缺失的原因,重建教师参加网培动力,有利于切实发挥“互联网+”远程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的作用。
一、教师参加“互联网+”远程培训动力缺失的表现
(一)态度消极
当前,一些教师对参加网络培训认知上有偏差,只是为了拿学时、领证书、评职称、完成任务,虽参加网培,但极不情愿。综上,教师对参加“互联网+”远程培训,情感上消极,而行为上应付。
(二)角色被動
许多教师只是被动参与者,面对“互联网+”远程培训丰富的资源,他们只关心学时多少,对培训内容置之不理,就是写培训计划及总结也是复制粘贴,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忘记参培,经常是在网管员的再三催促下,勉强完成网培任务。
(三)行为功利
部分教师参加网培急功近利,他们要么长时间不登录,要么偶尔登录就集中突击(挂机学习),如在沙龙、论坛、主题研修等板块高密度发言、发评论,采用复制粘贴网上资源,目的是短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学时或评分。还有些教师不认真观看网络课程,只是在时间上走过场,并未真正关注学习质量,更谈不上学以致用。
二、教师参加“互联网+”远程培训动力缺失的成因
(一)主观内需弱
许多教师参加“互联网+”远程培训是受到行政主管部门强制,仅仅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任务,而非主观能动。网培态度不正、网培过程应付,这种认知与行为的差距也是影响动力的因素之一。还有些老教师,对自身教学经验与模式形成了思维定势,对网培嗤之以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二)工学矛盾大
当下学校普遍实施了岗位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教师绩效与教师的岗位聘任、工作量和工作效果挂钩,教师各自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加之升学压力下,教师除正常教学、课前备课、批改作业、阅卷,余下的时间也不多。当教师面临工作与学习、生活与提升的二难选择时,往往只能舍弃后者,只能应付了。
(三)平台交互差
由于“互联网+”教师培训大量运用远程培训方式,学员学习地点和时间都不固定,且来自不同学校,工作与生活交集甚少,多数教师处于独立学习状态。网培中的学科专家虽然是专业引领者,但他们上网时间也不固定,人与人之间交互难到位。
当前教师远程培训的交互工具设计复杂,功能繁多,不易掌握,这也加大教师交流的难度,限制交互的深度,影响交互的质量,不利于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
(四)学用脱节重
网络研修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大多只是通识性的内容,而教师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涉及很少,联系本地、本学科的实际较少,存在学用脱节,不能提高教师的网培兴趣,也不能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问题。
(五)监管不得力
在网络空间中,学员自主学习,没有他人的监督与提醒,很容易产生惰性,从而产生挂机学习的现象。虽然现在有些培训中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防止此类现象,但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监管。在部分学校管理制度中,教师网培的结果未能真正与职称评定、用人制度挂钩,导致部分教师参加网培积极性不高,消极对待网培。监管不得力,使教师对网培懈怠,滋长了惰性。
三、教师参加“互联网+”远程培训动力的重建
(一)增加“外部压力”,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远程培训监管制度,包括一系列的奖惩机制、监管机制、课时登记、证书发放、纪律约束、晋级考核、职称评定等措施,让教师感受到外部压力,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第二,学校也应该根据行政部门关于远程培训的规章制度制定学校与之配套监管制度,如:将教师参加远程培训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等等。同时,学校领导也应该转变观念,高度重视远程培训,在校园内形成特有的远程学习氛围: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三级联动,将远程培训落到实处,切实把远程培训与教师自身的工作、学校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正面引导教师将远程培训视为工作发展、专业成长的需要,激发教师主动参加远程培训的内驱力。
由此,至上而下,形成多级管理的监管体系,级与级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使教师参加“互联网+”远程培训的监管机制完善起来。
(二)优化网培课程,培养教师自主学习兴趣
在“互联网+”背景下,开设网培课程资源“超市”,课程资源不仅局限于专家,也可来源于培训机构、网络甚至参培教师。课程资源呈现海量且开放的状态。培训机构可利用互联网构建丰富的课程“菜单”,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自由“点菜”,专家再根据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解决学员的疑惑,从而提高远程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完善网络交互功能,促进教师交流
通过提供简单实用的网络交互工具,提供合作互动的机会,增进网络研修的交流,保证交互的有效进行,提高教师研修的存在感,进而激发教师的研修动力,弥补网络研修的单向性。
在搭建远程培训中,设立问题探讨区、答疑区、在线空间、研修动态等交互空间,使教师可以跨越地理位置进行实时交流,让专家与参训教师之间多增加交互研修过程,教师可以共享经验,也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思考、质疑和评论。引导教师通过远程培训与其他在线教师轻松、愉快地探讨各种问题,鼓励教师发表个人观点,在线交流学习心得,切磋教学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共享网络研修成果。
(四)建立远程培训考核机制,增强教师参培积极性
教师远程培训需要设置一套科学的网络研修考核标准,该标准用于考核教师网络学习的参与度、作业完成度、考评成绩等,能客观评价教师研修过程和结果,从而激发教师研修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远程培训还应建立及时反馈系统,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采取自动分析和人工评阅的方式,用分数评价教师阶段学习的成效,管理员要定期发布研修情况通报,及时对网络研修状态进行点评,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网络研修的考核结果应与晋级、职称评定、人才选拔挂钩,进一步增强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