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EM蛋白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2018-05-14郝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相关性乳腺癌

郝辉

【摘 要】 目的:探讨乳腺小黏蛋白(SBEM)水平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6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将其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人群血清SBEM水平,分析SBEM水平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BEM水平(46.67±4.02)ng/mL高于对照组(18.56±4.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4,P<0.05)。乳腺癌患者SBEM水平与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状态相关,且呈现正相关(P<0.05)。但SBEM水平与年龄、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肿瘤最大径及基因分型无关(P>0.05)。结论:乳腺小黏蛋白(SBEM)水平可反映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情况,可作为乳腺癌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关键词】 SBEM;乳腺癌;表达水平;相关性

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组织的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是临床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日益上升,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1]。循环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是导致乳腺癌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分析SBEM蛋白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术前行乳腺常规超声及UE检查,在术后经过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排除标准:孕妇、哺乳产妇、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病。将其作为观察组。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9.45±4.23)岁;肿瘤直径6~65mm,平均(43.23±11.78)mm;根据国家抗癌联盟分期:Ⅰ期16例,Ⅱ期33例,Ⅲ期11例。同时选取来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7~68岁,平均(50.23±4.35)岁。两组的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空腹采血,于清晨肘部取3mL静脉血,将血样放入到EDTA-2Na的抗凝管中,按照每分钟3000转离心15min,吸取血样在-80℃得以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SBEM水平,试剂盒由美国生产的,严格按照仪器上的操作说明来进行。

1.3 诊断标准

细胞核中ER与PR的进行定位,其评分标准采用ASCO/CAP所发布的指南进行检测,检测样本中有1%的肿瘤细胞核阳性可判定为阳性。HER2定位在细胞膜中,>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完整的细胞膜染色,可判定为阳性。EGFR定位细胞膜与细胞浆中,采用双评分半定量法来对阳性细胞染色深度、阳性细胞百分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BEM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SBE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2.2 乳腺癌外周血SBEM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乳腺癌患者SBEM水平与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状态相关,且呈现正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BEM水平与年龄、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肿瘤最大径及基因分型无关(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癌谱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且城乡均呈现上升趋势,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随着生物分子学的不断发展,多数学者[2]认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转移是多因素及多阶段的过程,涉及到较多基因的参与、改变。SBEM是由SBEM-mRNA编码的90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唾液酸糖蛋白。最先由Richard学者于2002年提出的,通过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与基因表达分析数据库筛选从而得到SBEM-mRNA,表明:SBEM-mRNA在唾液腺组织中有所表达,具有乳腺组织特异性,可作为乳腺癌微转移检测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SBEM水平,得到乳腺癌患者的SBEM水平高于正常健康者,且通过分析,得到SBEM水平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相关。Ⅲ期乳腺癌患者的SBEM水平高于其他Ⅰ期、Ⅱ期,由此表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水平可反映乳腺癌临床分期,且随着临床分期的不断增高,乳腺癌患者发生血道播散或者微转移的风险也就越高[3]。淋巴结是乳腺癌患者的重要预后因子,淋巴结阳性表明预后欠佳,本研究中淋巴结(+)患者的SBEM水平高于淋巴结(-)患者,且随着淋巴结分期增加而升高。表明:淋巴结转移数越多,其微转移的风险也就越高。

综上所述,乳腺小黏蛋白(SBEM)水平可反映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情况,可作为乳腺癌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月凤,杨华伟,莫钦国,等.CK19和hMAM及SBEM检测乳腺癌微转移价值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03):198-202.

[2] 杨华伟,陈月凤,刘剑仑,等.SBEM、hMAM及CK19预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价值[J].广西医学,2013,03(11):1450-1453.

[3] 陶健,胡明泰,周明,等.乳腺癌外周血乳腺上皮小黏蛋白和CA153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03(03):266-269.

猜你喜欢

相关性乳腺癌
不开刀治疗乳腺癌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男性也应注意乳腺癌
太干净的女性易患乳腺癌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