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国人的文化特权
2018-05-14
汉字书法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书写艺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亦是世界文化之瑰宝。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方方正正的写法,蕴含着做人的道理。书法兴则国运兴、文运兴,因此,写好书法可为中华民族铸魂。
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
中国书法与汉字同样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亦是世界文化之瑰宝。汉字书法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书写艺术,同其它表音文字的装饰性书写性质截然不同,这使之富有极其厚重的历史内涵、思想深度、哲学价值、人文与艺术魅力。
中国书法的历史与民族特点,赋予了它自身的历史使命,孕育了中国文化载体的使命,承传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以甲骨文演变到石鼓文到金文(钟鼎文)演变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到东汉魏晋时代长草,至后来的楷书、行书,一直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自秦统一文字以来,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道路,对汉字的简化、整理及规范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汉代,隶书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加快。由隶书到章草,再到唐代的狂草,唐代繁荣与开放的文化,使汉字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隶书与草书结合形成楷书(真书),楷书与草书之间形成行书。书法的运用越来越书写流畅、用笔灵活,中国汉字的表现形式日趋多样成熟。
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和文化的财富。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书法”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所以说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瑰宝之一。
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
书法的主要审美范畴有端庄雄伟、飘逸秀丽、工整精细、纵横奇崛等。不同的审美风格,通过美学所说的移情作用,使人感受到人性的美。
学习书法要下扎实的功夫,古人有临池尽墨的美谈。要从基本笔法和学习传统入手,先专注临写一家一体,再广采众家,形成自己风格。学习书法讲究平心静气且循序渐进而戒心气浮躁及好高骛远,这都有益于个人的修养。
学习书法还要广泛地吸取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融入到书法实践中,如古人说看夏云奇峰,观公孙大娘剑器舞等,提高了书法境界。古人还有名言说“书之功夫,更在书外”,这要求学书者接触广泛的知识和其他艺术修养。
最重要的是,书法历来讲究“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如颜真卿的书法享有如忠臣义士、有凛然正气的评论。人书合一,体现出书法修养对品德情操修养的重要作用。
西汉杨雄也曾说“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平时的为人,最后都能通过字体现出来。在古代,书法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才气、风度、品行的重要标准,这种标准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写字不仅仅是,要把字写好看,更重要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感悟其蕴含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方方正正的写法,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书法艺术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庄严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这是中国人文化的向心力。
写字如做人,“字如其人”、“见字如面”、“笔迹如心迹”等说法,由来已久。写字不仅能够反映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还能表达其内心真实的情感。
写字要求书写姿势要头正、身直、足安。这如同做人一样,要堂堂正正、踏踏实实。写字的过程即是人修身养性的过程,也是自己学做人的过程。可以说,写书法是中国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是我们中国人神圣的特权。
书法与中国文化共兴衰
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但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到我们文明的存废。尤其在今天,因为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就当下社会而言,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我们不应把书法仅仅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的瑰宝,这其实是对书法的低估。
一部书法史和一部文化历史共衰共荣,历数千年而不变。书法兴则国运兴、文运兴。对中国人而言,书法提供给我们的生命体验方式和人生价值诉求是多样的,这最终又和我们的生命之道、宇宙之道大有关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上,中国书法无疑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弘扬“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铸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汉字写好。就中华文明而言,汉字对于我们民族性格塑造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与时俱进,有效提炼出书法与文化的时代精神和活力。書法的教育,书法的传播,要接地气,要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空间,要结合当下的文化和社会现实。
写好书法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本分,让国人把写字的兴趣和生活、文化结合在一起,与我们承传文化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这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学习时报》2013.5.2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