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招让网络谣言无处可逃

2018-05-14颜陈

新传奇 2018年25期
关键词:抗洪姚明谣言

谣言往往会造成极坏的影响,轻则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个体权利,重则造成社会恐慌,危害国家安全。本文从舆情实战出发,结合多年处置经验,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网络谣言作为例证,进行拆解。

你无中生有 我以快打慢

【释义】此类谣言危言耸听,完全捏造事实。因传者和受者盲从跟风心理,形成“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理定势,极易蛊惑人心,加剧社会恐慌。常见于食品安全和社会治安领域。

【对策】以快打慢 “无中生有”在诸多谣言中性质最恶劣,正因为凭空杜撰,所以能迅速撩拨网民情绪,实现病毒式传播。在监测到谣言之时,相关职能部门要下活“先手棋”,以及时、准确、权威、科学的信息辟谣,挤压谣言传播扩散的空间,将谣言可能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

【引例】塑料大米谣言 2017年2月,微信平台上流传着一段两分钟的视频。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塑料行业人士表示,视频中所用的设备是塑料行业中很常见的塑料造粒机,但塑料颗粒的成本比大米贵,商家没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随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其官方微信也对此事件进行了辟谣。

你夸大事实 我以实击虚

【释义】这种谣言捕风捉影,往往有基本的事实,但进行了夸张处理。而且,越是荒诞不经的传闻,人们往往越敏感,越容易相信。尤其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此类谣言往往在短时间内传遍千里,成为舆情处置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和节点。

【对策】 以实击虚 此类信息源于事实,经过各种改造升级后,很容易蒙蔽普通群众。一旦谣言成了“气候”,处置起来相当费事。应对之策,首选控制舆情源头并抢占舆论制高点,通过客观真实的信息斩断传播链条,防止谣言串烧。

【引例】沪蓉高速常州段交通事故谣言 2016年4月2日下午,沪蓉高速常州段发生多车相撞交通事故,就在各方紧急救援之际,一则消息在网络空间迅速流传,称现场有“87车相撞,167人受伤”。当晚,江苏省公安厅网络警察总队官方微信就此指出,该消息是谣言,并已锁定谣言传播者,敦促有关网民立即删除不实言论,否则依法处理。

你断章取义 我以全补偏

【释义】网络谣言与碎片化传播密切相关。如果描述事实的视角或文本不自觉地带有主观色彩,在描述消息时就很容易用自己的角度去引导读者思考,而主观角度所具有的片面性足以让消息变异为谣言。

【对策】以全补偏 信息碎片分割传播平台,增强了信息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此类谣言如同盲人摸象,所见(感知)皆事实,但属于局部、有限、滞后的事实,通过多平台传播分散了受众注意力,造成思维混乱与偏信盲从。应对之策就是要及时向大众提供全面的信息内容,以免被误导。

【引例】网传姚明被捕视频实为保安开路2017年7月,网上流出一段姚明疑似被捕的影片,上载者还发文表示:“姚明吸毒被抓,真的可惜,名誉扫地,影响下一代深远!”画面中,只见姚明头部垂低,双手放在身后,身旁还围着一群“警察”,乍看之下就像被捕。其实片段拍摄于6月27日,姚明当日去四川绵竹市体育馆看青年篮球锦标赛,活动结束后,保安为姚明开路,好让他离场。而姚明的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俱乐部也回应“网上谣言断章取义,不可信”。

你移花接木 我以正压负

【释义】这种谣言最大的特点在于细节真实,但真实的细节组合起来构成虚假的整体,有真的成分也有假的内容,往往真的东西里面被掺入假的因素。一经传播,就会变得越来越离奇,越来越走样。

【对策】以正压负 移花接木类谣言堪稱片面信息之集大成者,真相就隐藏在错综复杂的细节之中,然而一些网民对真相的把握能力相当欠缺。根据此类谣言细节真实而整体虚假的特点,应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舆论对冲,通过正向、高强度、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投放扭转舆论态势,遏制造谣者撩拨社会反向情绪,实现舆论反转。

【引例】揭阳飞机撒药治白蛾谣言 2016年5月,广东揭阳一些市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通知”,内容为“本月15-25日期间室外不要晒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尽量减少郊外,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蛾,大家把爱心传递下去”。媒体了解发现,该信息来源于安徽淮北,同样的信息曾出现在全国多地,聊城、杭州、日照、营口等地纷纷“中枪”,随后各地新闻媒体进行了辟谣。

你鱼目混珠 我以真辨伪

【释义】这类谣言披着“新闻”的外衣,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看似严谨,实际上是将事实解构携带“私货”,与真实信息混在一起,难以分辨。

【对策】 以真辨伪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缺失现象严重并引发严重后果,是鱼目混珠类谣言出现的背景。此类谣言的应对可以遵循“网来网去”的双刃剑特点,在更高层面、更权威平台发布真实信息,利用网络传播环境的开放性、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等特点,去伪存真。

【引例】湘潭产妇惨死谣言 2014年8月12日,湖南省网络媒体华声在线刊登题为《湘潭产妇死在手术台医生护士不知去向 医院称已尽全力》的报道,这则报道被网络媒体转发后冠以各种标题,标题中凸显“产妇惨死”“护士医生跑路”等,从而使得事件被媒体曝光伊始就快速吸引了各方眼球。在众口一词指责医院“草菅人命”之后,经媒体调查表明,“全体失踪”并非实情。

你玩笑恶搞 我以静降噪

【释义】玩笑恶搞类谣言并没有利益方面的动机,首发人的初衷更多倾向于泛娱乐化,但这种剧作常被当成偶发的社会真实传播。

【对策】以静降噪 玩笑恶搞类谣言指向明确,多采用新闻信息类体裁吸引关注,从而对具体的人、事、单位以及制度形成伤害、冲击和破坏,造成恶劣的后果。所以,此类谣言采取以静降噪,涉事双方或多方线下解决为宜。影响严重者,可由官方介入协调处置。

【引例】“巡视组组长”谣言 2014年9月,在北京生活的温州人施先生莫名其妙地成了“巡视组组长”。他的两个手机号码被公布上网,成了民众的“投诉热线”。受此牵连的,还有施先生的三个朋友,他们的身份是“巡视组组员”。后经警方调查,谣言是施先生在陕西汉中读初中时的同学吴某散布的。吴某承认自己搞了一场恶作剧,后受到行政处置。

你心理暗示 我以直导曲

【释义】此类谣言“言在此而意在彼”,传播谣言的人并没有直接针对某个事物进行编造,但谣言内容却直接给人以暗示,产生明显的联想和攻击效果。

【对策】以直导曲 此类谣言一旦投入到集体性暗示之中,会让大众缺乏辨别能力,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影响群众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在应对层面,可以从群体易受暗示、多变和轻信入手,直接以丰富事实呈现的渠道和形式,强化理性教育,让网民自我引导、自我教育。

【引例】“德国抗洪神器”谣言 2016年7月,多轮超强暴雨袭击,长江中下游多省份告急。军民奋战在抗洪一线之际,一种所谓的“德国抗洪神器”防洪挡板迅速走红,网传这种移动防洪挡板可在4至6小时内将河岸围起来,防洪效果显著。不少网民发问,“我们还在肉搏抗洪的时候,看看德国在干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舆论沸沸扬扬之际,有主流媒体指出:即便是在德国,考虑到成本因素,也只在一些大城市例如汉堡常设固定防洪挡板。而且,德国同样在使用沙袋等抗洪装备。

(人民网2018.6.11 颜陈/文)

猜你喜欢

抗洪姚明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抗洪大堤上的“最美镜头”
如梦令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烈日当空,看小编如何避暑
像姚明那样诚实
姚明受伤让08奥运蒙上阴影
姚明也要练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