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社会学科关键词教学法探索

2018-05-14丁立军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法历史教学

丁立军

摘 要:关键词教学法,指的就是以抓“关键词”来组织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炼“单元”关键词,明晰单元教学的主旨;提炼“一课”关键词,把握一课教学的要点;提炼以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为中心的“一目”关键词,抓住一目教学的思路。通过抓关键词,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简化与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法;关键词

一、关键词教学法的缘起

当我们需要在网络上查找某一内容时,往往想到的是百度,进入百度,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是输入要查找内容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想要查找的东西。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回忆某人、某事、某物的时候,从脑海中首先冒出的是某人、某事、某物最关键特征的联想,如提到毛泽东,会想起新中国的缔造者;提到希特勒,会想起二战;提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会想起邓小平;提到美国内战,会想起林肯;提到电灯,会想起爱迪生;提到汽车,会想起卡尔·本茨;等等。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我记得今天早晨的早餐,但两个月之前某天的早餐我不记得,但是一年前的工作年会那天的早餐我却记得。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大脑的神经元网络的可塑性。可塑性分两种,一种是过N小时后回复原始状态的可塑性,一种是固化的可塑性。这种固化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就是在人印象深刻的时候。大脑中的电信号,对于印象深刻的信息,大脑会反复不断地在同一神经元回路中传输,会激发神经元细胞核中的部分基因片段,这部分基因指导合成固化神经网络的氨基酸,这就形成了固化的可塑性,因此形成了长久记忆。[1]

正是以上这些因素,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过程中,想探索与实践一种教学方法,那就是关键词教学法。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也有很多人在实践,但是我想:方法可以改进,研究可以深入,关键词教学法可以走得更远。

二、关键词及关键词教学法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键词”一词解释为:“①指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中心概念的词语;②指检索资料时所查内容中必须有的词语。”所以,关键词可以理解为对文章或资料有重要意义的词语。

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是这样定义“关键词”的:“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使用“关键词”搜索文献既快捷又方便。

关键词的本质是信息的简化、定位与匹配。有效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在浩瀚的信息世界中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关键词具有的这些功能,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运用知识效果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教学法,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以抓“关键词”来组织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关键词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等教学资源信息的筛选、归纳、概括而得出的。寻找关键词,就是于个性中找共性,于特殊中寻一般,是主要信息的投影,是核心思想的浓缩。通过抓关键词,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简化与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果。

三、关键词教学法的策略

(一)提炼“单元”关键词,明晰单元教学的主旨

教育部审定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3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下册)共分八个单元(以下教学案例,均选自这两册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主旨。如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整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讲述了明清两朝鼎盛时期,中国的农耕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然而,也就在这一时期,欧美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资本主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明清农耕文明的繁盛已无法和西方工业文明抗衡,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開始陷入深刻的危机。所以在本单元教学时有必要紧紧抓住两个关键词:“繁盛”与“危机”。因为这两个关键词串起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单元内容的两个关键节点。在复习回顾这个单元内容时,笔者就围绕这两个关键词而展开:繁盛:体现在哪里?体现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进步思潮的出现,世俗文化的兴起,科学巨匠的诞生等等。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表现在皇权的膨胀,闭关锁国政策,政治腐败黑暗,军备废弛,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矛盾尖锐等等,并通过与欧美主要国家的对比,得出结论:清前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了,繁盛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

(二)提炼“一课”关键词,把握一课教学的要点

单元有主旨,每课有要点。如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我们可以从隐性的层面抓住一个关键词就可点破本课的主要内容,笔者觉得这个关键词就是:经济利益。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从教材内容的分析上就可得知:从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上讲是因为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西欧社会对金、银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迫切需要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开辟新航路是为了寻求金银财富,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正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才使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最先起来支持哥伦布等航海家得以成行。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欧洲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最后的结果达成了当初的目的;也正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在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所以我认为,对于本课而言,抓住经济利益这个关键词,更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提炼“一目”关键词,抓住一目教学的思路

1.抓住“历史时间”关键词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主题是:“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以人类社会的变迁为框架,认识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传承。” [2]变迁与演进离不开历史时间的演绎,时间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历史发展的关键词。如在教学第一单元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中的“罗马帝国兴衰”时,笔者以时间为序,演绎了罗马帝国兴起、鼎盛、衰落的全过程: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在教学本目内容时,笔者觉得时间犹如一根线,串起了罗马帝国兴衰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学生把握这根线,罗马的兴衰史就会在心中。

2.抓住“历史空间”关键词

历史的发展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历史总是在时空的架构中不断前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非常重视“历史空间”的教学,左史右图说的也是这个理,因为其中有些图就是地图,用来展示历史发展空间的。我们可以把“历史空间”作为关键词来展开教学。如在教学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时,特别是在教学“江南地区的开发”部分时,笔者就是抓住南方和北方两个空间来组织教学的。首先讲清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方向,那是从北方到南方,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接着讲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最后重点讨论逐渐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生产遭到削弱;而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吸纳了北方人口,获得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致使北方经济相对削弱,南方经济得以发展,这是最终导致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主要原因。所以落实这一教学环节时,完全可以从南方与北方在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对照中加以实现,通过在地图上进行南北方的比对,让学生更具历史思维的具象感。

3.抓住“历史人物”关键词

任何历史都是人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历史是人类所创造的,是人创造了历史,历史发展的点滴进步都是与人分不开的,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是人推着走的。所以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抓住“历史人物”这个关键词,来凸显人的历史价值。如在教学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第一目“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时,笔者觉得在讲三国鼎立这部分内容时,完全可以围绕一个历史人物作为关键词来组织教学,这个人就是曹操。以曹操统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为界,可以分成前后两个时期来组织:统一前,让学生弄明白曹操是如何实现统一长江以北地区的,又是何以实现统一的;统一后,曹操举兵南征,试图统一全国,但是未能实现,原因又是什么,其实也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进而说明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继而可顺势讲三国鼎立的简单过程。

4.抓住“历史事件”关键词

通常我们在讲某一歷史事件时,基本的思路是讲清这些内容:起因、经过、结果、影响。这是一个基本的程式,但是每个历史事件讲解时按照这样的思路,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学生会觉得厌倦,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找另外一些关键词,当然是最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语,来引领历史事件的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中的第一目“人的发现”时,这一目主要讲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笔者就是抓住一个关键词即“人文主义”来进行教学。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当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人文主义思想何以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匠是如何通过作品来宣扬人文主义思想的?高举人文主义有何历史意义?三个问题的设计均围绕人文主义而展开,有效地把握了本目内容的核心思想,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艺复兴运动这一历史事件的要义。

参考文献:

[1]大脑是如何记忆的[BD/OL].(2017-11-26).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380

69117138321748.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猜你喜欢

教学法历史教学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历史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