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影视剧误导的军事常识
2018-05-14
在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在危急时刻,男主角一颗手榴弹扔出去,顿时好几个小兵被炸飞了。而现实中,即使整个人趴在手榴弹上,也不至于被炸上天。此外,手枪打步枪、射穿瞄准镜、枪打直升机……这些都是被影视剧误导的军事常识。
手枪打步枪
电影:步枪、手枪混战,坏人有备而来,用AK-47或者其他步枪、冲锋枪围剿。好人用随身携带的手枪还击,竟然击溃了职业枪手。
现实:大量的实际案例表明,手枪与步枪在户外对射并压制步枪射手的概率很低。步枪的阻滞能力是手枪无法比拟的,距离超过15码(大约14米)时,步枪就占有绝对的命中率优势。
冲锋枪长时间连续射击
电影:男主角端起手中的冲锋枪、突击步枪、冲锋手枪扫射、扫射、再扫射……
现实:大多数冲锋枪会在两三秒内打光弹夹里的子弹,自动步枪也差不多,冲锋手枪的时间更短。很多突击步枪的导气系统甚至无法承受长时间连续射击。
射穿瞄准镜
电影:敌我双方的狙击手对决,我方狙击手先敌一步,瞄准开枪。子弹精准地穿过敌方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射入敌人的脑壳。
现实:7.62毫米口径的步枪弹根本无法击穿正常的瞄准镜,最多只能穿透早期结构特别简单的小型瞄准镜。因为现代瞄准镜的结构非常复杂,瞄准镜内有多層镜片,每一片都有可能让子弹发生偏转,再加上镜内用于支撑结构的钢托,子弹想要精准地穿过几乎是不可能的。
子弹引爆炸药
电影:男主角把炸药扔到敌人的车辆(有几部电影里还是装甲车)下方,举起手枪瞄准,然后开枪,橘红色火球闪现,敌人灰飞烟灭。
现实:当代常用的TNT、C4炸药要使用雷管引爆剂引爆,用低威力的子弹击中完全不会引起它们爆炸。越战时曾有美军士兵尝试点着C4炸药来加热食品罐头。军用炸药产生的火焰很少,能看到的往往是闪光、冲击波和烟雾。
枪打直升机
电影:男主角举起步枪,对准武装直升机驾驶室开枪,直接击毙驾驶员,直升机坠毁。
现实:武装直升机攻击地面目标时会与目标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远距离上,武装直升机可以轻松使用机载观瞄设备和航炮、火箭弹甚至导弹轻松命中目标,而射击高速飞行的直升机的难度,不亚于射击飞行中的昆虫,更何况现代武装直升机装备的都是防弹玻璃,足以抵御12.7毫米重机枪的射击,男主角手中的小口径步枪就更不在话下了。
空中格斗
电影:在激烈的战斗机空战中,敌机处于我机后方。我方的王牌飞行员沉着冷静,驾机不断左右摇晃,敌机始终无法锁定我方战机。
现实:“之”字形移动的方式,在人躲避枪械瞄准时也许是有效的,但对于战斗机来说,只会减少飞机用于空中格斗所必需的机动能量。无论敌方导弹引导头锁定,还是航炮发射的弹幕,都会更容易击中。
消音器是无声器
电影:特种部队偷偷从身后接近岗哨,举起带消音器的手枪或步枪,一枪击中哨兵的后脑,然后一个箭步冲上去,扶住敌人瘫软的身体,将其轻轻地放倒在地上。不远处的其他敌人完全没有察觉。
现实:消音器不是无声器,普通战术手枪加消音器,声音常常在90~130分贝。相对而言,人体倒地的声音真的没什么可担心的。
被炸飞
电影:危急时刻,男主角一颗手榴弹扔出去,顿时好几个小兵被炸飞。
现实:即使整个人趴在手榴弹上,也不至于被炸上天,反步兵地雷也是如此。因此,手榴弹、小型炸药、枪榴弹都不太可能将车辆炸飞了。
飞机躲导弹
电影:敌方导弹飞来,王牌飞行员娴熟地驾驶飞机急转,带着导弹转了个圈,飞机从敌方飞机、楼房旁边掠过,导弹击中了敌方目标。
现实:对空导弹的速度普遍在飞机的2~4倍以上,过载力(即超过额定限值以后能够承受的能力范围)在飞机的5倍以上,无论飞机如何机动,导弹都会以更快的速度飞来,所以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出现以短腿狗追兔子那样的速度接近然后一起转大回环的情况。
点燃油迹炸毁漏油汽车
电影:坏人的汽车油箱破了个洞,漏下一行汽油。主人公帅帅地点着打火机,扔到油上,火焰顺着油迹一路追上汽车,点着油箱,炸死车上的人。
现实:汽油的燃烧速度其实不快,车辆在正常行驶中,火焰是追不上的。其实地上的汽油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点着。
火箭弹被子弹击中爆炸
电影:敌人举起火箭筒,男主角举起枪,两人对峙。双方同时发射,火箭弹在中途被子弹击中而爆炸。某部电影里面,火箭弹爆炸后向后喷射火焰,炸死了敌人。
现实:火箭筒的发射速度远比子弹慢,精度也比较低,完全没有和枪械对决的实力。退一万步说,就算火箭弹被击中,也应该在很靠近敌人的位置,在中途相遇就说明男主角的反应太迟钝。火箭筒爆炸后,塑形装药会向前喷射很远,倒霉的是男主角而不是敌人。
屋里发射火箭弹
电影:随着男主角所在的车队缓缓驶过,恐怖分子从屋内窗口慢慢伸出火箭筒,然后发射……
现实:火箭筒发射时都会向后喷射尾焰。如果在室内发射,尾焰会对射手产生很大的伤害,所以,很多国家的军队都禁止在封闭的空间内发射火箭弹。当然,电影中的恐怖分子也许是军事盲,也许屋子很空旷通风,但窗口总该喷出灰尘烟雾,玻璃也该四处飞溅才对。
(《奇闻怪事》李新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