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扒”日常:“猫鼠同步”等公交,巧妙伪装“农民工”

2018-05-14

新传奇 2018年39期
关键词:煤气罐特警公交

反扒民警的秘诀就在于要做到“猫鼠同步”。为此,甘春林每天天不亮就到公交车上蹲守,晚上等公交线路收班才回家。为避免被扒窃人员认出来,甘春林通过伪装当起了“水电工”“农民工”“菜贩子”……

过关斩将,从普通一兵成长为排长

身穿绿军装、胸戴大红花。甘春林一辈子也忘不了入伍的光荣时刻。

“那个年代,管当兵叫‘考兵,不是千里挑一,也绝对是百里挑一。”1993年,17岁的甘春林经过村、镇、县三级层层选拔,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一人当兵,全村光荣。当甘春林收到入伍通知书时,小山村沸腾了。乡亲们无不羡慕,“甘家出了个兵伢子”。

走出大山,来到兰州军区某部,甘春林对来之不易的机会格外珍惜。

生活中,苦活累活抢着干。他常常半夜起来,把扫帚放到床边,就是为了抢着多干一些。

训练时,加班加点玩命练。甘春林从小在山区生活,每天上学要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练就了好身板。良好的身体素质,加上勤奋的训练,甘春林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训练尖子,被选任为班长。

入伍第三年,因为表现突出,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第四年,团里从战士中选拔干部,甘春林以过硬的综合素质入选,从普通一兵成长为排长。

从军十六年,甘春林参加团里、军区以及全军各类比武、演练几十次,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获评优秀士兵、优秀班长和优秀教练员。

早出晚归,练就“反扒能手”

从公安工作的门外汉到“反扒能手”,需要多久?甘春林的答案是一年。

2008年1月,甘春林从部队转业,加入宜昌公安,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然而,一名优秀的特种兵并不等于一名好警察。甘春林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对法律知识缺乏系统学习。

面对挑战,甘春林把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带到新工作岗位:白天,在闹市巡逻,向专业民警学习、向经验丰富的老民警请教实战技能;晚上,在家挑灯夜读,恶补公安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半年里,他不仅顺利跨过了“法律关”,还和同事连破八起抢劫案。随后,他被调入水陆公交分局。抓小偷又成了其主要工作。

反扒民警的秘诀就在于,要做到“猫鼠同步”。为此,甘春林每天天不亮就到公交车上蹲守,晚上等公交线路收班才回家。

短短几个月,甘春林在宜昌城区公交沿线抓获70多名扒窃嫌疑人。

从事反扒工作日久,甘春林的“反扒基因”日益强大。平日里,他上街乘公交车时,从不在候车亭坐着等,而是站在站台旁远远观察,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即刻出击。

甘春林的名声也传遍了各个扒窃团伙。许多被甘春林抓过的扒窃人员记住了甘春林的长相。为避免被扒窃人员认出来,甘春林通过伪装当起了“水电工”“农民工”“菜贩子”……

一日深夜,一辆末班公交车行驶在昏暗的路上,劳累一天的乘客坐在车上昏昏欲睡,一名男子借着阴影将手伸向了前面座位上乘客的口袋。

正当男子窃喜成功将钱包偷到手时,一名“农民工”突然从后面冲过来抓住其正拿着钱包的手。被戴上手铐时,他才看清这名“农民工”原来是“老熟人”甘警官。

为从源头解决公交车站或公交车上盗窃案多发的情况,甘春林还定期不定期给群众讲解反扒常识——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微型刀片、电动车锁具等都成了他的道具,扒窃嫌疑人的作案手法就成了他的教科书。

在甘春林眼里,“天下无贼”的梦想实现,除了反扒民警们的努力,群众意识的提升也是重要因素。

一天下班途中,甘春林看见一名女性正在等公交车,但她背包的拉链没拉上,甘春林随即上前提醒,在得知没有东西丢失时甘春林才松了口气。

见该女性警惕性较低,甘春林便为她讲如何反扒。“扒手会留意身边人的衣服口袋和背包,并不时东张西望”“有的扒手使用夹子有的使用刀片”“特别是上车时感觉有人在后面挤你,就要注意是不是有扒手趁机扒窃”“要时刻留意自己的包和口袋,人多时最好将包放在自己的面前”……

听闻民警讲“反扒”,公交车站候车的群众纷纷围过来听甘春林讲解,不时点头。

“警民合力,才能‘天下无贼。”甘春林说。

短短几个月,甘春林在城区公交沿线抓获70多名扒窃嫌疑人,公交沿线扒窃案件下降约90%。他被市公安局授予“反扒能手”称号。

加入公安队伍以来,甘春林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三次,被嘉奖两次。

“尖刀上的刀尖”

如果说特警是警察中的尖刀,反恐大队就是“尖刀上的刀尖”。抓捕毒贩、解救人质、安检排爆……当反恐队员,危险如影随形,犹如在刀尖上跳舞。

“如果再迟几秒,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是宜昌特警支队反恐处突大队大队长的甘春林回忆起一次排爆案。

一天,特警支队接到指令:学院街旅社四楼一男子将自己反锁在屋内,扬言要引爆煤气罐,要求特警处置。

甘春林和同事赶到现场,透过后窗看到,该男子面前放着一个煤气罐,他左手拿刀,右手拿打火机,情绪激动,大叫着:“我要把楼炸了!”

尽管门窗紧闭,甘春林还是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液化气味道。情况如此危急,已经不能再等了!现场指挥部果断下达了强攻命令。

“警察!别动!”见民警闯入,嫌疑人准备去拧煤气罐阀门。千钧一发之际,甘春林纵身扑向男子,将其拖离煤气罐,危险成功化解。

危急时刻,冲在一线,已经成为甘春林的一种习惯。加入特警9年间,他先后参与暴力案件处置和毒品案件抓捕18起,破案近700件。

沖在一线,底气从何而来?特警支队负责人表示,这底气来自反恐大队平日严格扎实的训练,42岁的甘春林作为大队长身先士卒,和队员们练在一起,训练标准不降低、训练强度不打折。

(朱权利荐自《法制日报》2018.9.16等 )

猜你喜欢

煤气罐特警公交
联合演习
阔腿裤
等公交
公交Ⅱ个股表现
“特警哥”
煤气罐袭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