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度警惕“私营经济离场”的奇葩论调

2018-05-14

新传奇 2018年39期
关键词:离场公有制非公有制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中国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成功激活了社会的活力。今后怎么走,中央早已定调。在这个问题上挑起所谓的“私营经济离场论”来挑战中国的改革信心和决心,是毫无意义的。

“两个毫不动摇”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9月12日,自称“资深金融人士”的吴小平发表了题为《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的文章。文章称,“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濟,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理由是“私营经济”即非公有制经济“是没有纪律的,是没有深谋远虑的,是不足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的”。

随后,该文章被主流媒体纷纷跟进,在网络上和私营经济界引发强烈反响。

《经济日报》在时评版头条刊发了题为《对“私营经济离场论”这类蛊惑人心的奇葩论调应高度警惕——“两个毫不动摇”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的文章,文章指出,荒谬逻辑推导出的结论、自以为是的奇葩论调,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大背景下,尤应引起高度警惕。

40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征程,逐步确立起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求将其体现到各项具体政策中,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更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文章称,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民生活已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无从得出要对非公有制经济“卸磨杀驴”、以公有制取代非公有制的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荒谬结论。

文章指出,中央所鼓励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产权多元、自主经营、治理规范的市场微观主体形态,绝非计划经济时代“一大二公”的翻版。唯有全面准确理解中央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才能识破种种反智论调的荒谬所在。

文章强调,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绝不能逆时代潮流而动,开历史倒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两个毫不动摇”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任何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中国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成功激活了社会的活力。今后怎么走?中央早已定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这个问题上挑起所谓的“私营经济离场论”来挑战中国的改革信心和决心,是毫无意义的。

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这个错误的言论之所以会引发不少人转发讨论,就在于反映了大家对眼前挑战的疑虑、困惑,这是社会存在形成的思想反应,我们必须正视。只是在如何看待现实挑战和困境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厘清一些事实,努力寻找下一阶段改革的共识,团结一致向前看。

所以,今天不妨回顾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对私营经济、市场经济,对改革开放的一些论述,很直白也很明白。

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又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面齐心协力来干,众人拾柴火焰高。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2016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时强调

公有制经济也好,非公有制经济也好,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但是,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错误的。

——2016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时强调

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

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12月14日至16日)

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

其实,吴小平的文章之所以能得出以公有制取代非公有制的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荒谬结论,是因为其没有搞清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事实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出发点是国有资本与非公经济双赢。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对于私营企业来说,将获得更多投资机会,得以进入垄断行业。电力、石油石化、电信、航空、军工是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领域。这些领域以前正是许多私营企业不得其门而入、被视为垄断的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混改是给私营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而不是让私营经济“离场”。

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国有资产与非公经济的博弈,而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扬长避短、相融合作。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不是简单的私有化或者国有化,改革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可能会产生“国进民退”或者“民进国退”的个案,但这些都不是目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和经济发展,努力激发全社会的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头条发表了题为《人民日报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过河拆桥式的策略性利用。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

文章称,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民营经济不是处于协助的附庸地位,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那种以形势严峻为名否定民营经济的言论,其危害性还不只是挑战常识、开历史倒车,更严重的是制造市场恐慌情绪,扰乱企业家群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预期。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家群体更应该不为流言所动,相信国家政策的稳定性,踏踏实实把民营经济办得更好。

文章还指出,不可否认,民营经济在当前形势下确实承担了较大的压力,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生存考验。面对困难,不是让民营经济“逐渐离场”,而是要通过改革逐步解决问题,让民营经济在“挑战-应战”中发展得更好。让民营经济离场,无疑是在扼杀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对经济的影响难以估量。

(《经济日报》2018.9.13等)

猜你喜欢

离场公有制非公有制
全民抗疫下集体主义的当代内涵与制度优势探讨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新闻事件中的“离场”介入”现象浅析
中介“离场”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考选领导干部案例分析题
以思想观念大转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