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市组合拳”来把控后续投资方向
2018-05-14许玉琴
许玉琴
此次“救市组合拳”中有的着眼于缓解燃眉之急,而有的则致力于市场的长久健康发展。
10月初,肃杀之气在A股市场蔓延。国庆长假后短短10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整体跌超10%,熔断底2638点、2500点等关口纷纷告破。
让市场止跌回稳的力量是政策。10月19日,沪指再创新低的当天,监管层祭出“救市组合拳”,而当日大盘最低点2449.20点也因此被视为新的“政策底”。
“政策底”后,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想必是“市场底”何时能到?这个问题还难以给出确切回答。不过,若能去总结分析此轮救市政策中一招一式指向,以及其收到成效所需时间长短,应有助于后续投资方向的选择与节奏把控。
定心与拆弹:高层发声与纾解股权质押风险
谋事先定心。此轮市场暴挫的内外部因素很多,信心缺失是其中关鍵。所以,几乎每一次救市,都是从提振信心开始,本轮也不例外。证监会主席14日在股民座谈会时表示“春天已经不远了”,可以视为此轮“救市组合拳”稳定军心的先兆。随后,银保监会、央行以至国家领导人,纷纷表态支持稳定市场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在高层带动下,包括沪深交易所、各大金融媒体纷纷加入,这无疑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这之后,管理层就当务之急即拆除股权质押这颗“炸弹”迅速出手。目前市场上超过97%的上市公司都有质押行为,其中大股东质押比率超过70%的标的占比近25%,市场质押规模近5万亿市值。这涉及到金融系统的稳定,也关系到股市的稳定和预期。
为纾解股权质押风险。首先,是为民营企业正名,提振市场对民营企业的信心。其次,在具体行动上,早在6月份就有消息称部分券商收到有关质押的口头通知,强制平仓需要上报征得同意。虽然不具备强制性,且部分上市公司质押股权是限售股不宜强平,但很长一段时间券商确实在股权质押这一领域受到约束,并承担了一定风险。10月,市场暴跌,股权质押风险成为券商不能承受之重。救市组合拳应声而出。
监管层动员了多方力量,加入了纾解股权质押风险的拆弹之旅。证监会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帮助纾解股权质押风险;基金业协会对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纾解股权质押问题的私募基金提供备案“绿色通道”;证监会发文表示IPO被否企业可筹划重组上市时间从此前的3年缩短为6个月;证券业协会组织11家证券公司达成意向出资210亿元设立母资管计划,同时吸引银行、保险、国有企业和政府平台等资金投资,形成1000亿元总规模的资管计划,专项用于帮助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央行连夜宣布,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央行将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提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专项产品“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亦用于纾解股权质押风险;多地国资组织资金驰援,深圳市百亿驰援资金首批已经发放。
整体上来看,通过多方介入,像地方国资介入等,均使得股权质押的风险得以最大限度转嫁摊薄,短期可以避免集中爆炸的风险,亦让保险、私募等长期资金有了用武之地,解燃眉之急应不在话下。但从中长期看,在“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这类笼统的救助标准下,并不利于市场真正出清,遗留下来的问题又需在后续发展中解决。
引流:鼓励长期资金入市
解除短期风险的同时,要达成稳定的“慢牛”目标,则需要引入更多的长线资金。在这一方面,监管一向不遗余力,很多政策并非完全是为救市而出。譬如推动A股入摩、入富,推进沪伦通年底落地等等,都是开放金融市场引入国际长线资金的举措。
当然,近期有明显救市目的引入资金措施并不少。比如10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理财子公司特点,仅要求非标债权类资产投资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且在产品销售起点、销售范围、投资股票、分级理财产品、合作机构等方面均进行了松绑。虽然银行整体投研能力不足,且大行牌照齐全反而存在业务取舍问题,但对一些想要在理财领域有突破并能组建投研团队的中小银行,也是不小突破。是否会有更多增量银行理财资金入市,尚需观察后续政策及市场环境。
此外,前述引入保险及私募机构的相关规定,一方面是为纾解股权质押风险,但另一方面,也具有长线投资的特质,也是为市场引入长线资金的表现。
疏通:完善市场基本制度
无论是缓解短期风险,还是促进长期资金流入,都需要金融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疏通投资者、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等群体内外部关系,方能真正实现金融支持实体过程中的“融通”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草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回购情形中增加了员工持股计划、股权转换、维护公司信用及股东权益、其他规定情形,且简化决策程序,增加库存股制度,提高可回购比例,对回购资金来源亦无明确限制,整体基调已基本是“原则允许、例外禁止”。鼓励上市公司展开回购,促进公司经营管理层主动进行市值管理、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稳定市场预期,借鉴美股等海外市场经验,此举长期看将提高上市公司回购及提高经营效率的积极性,有助于“长牛”形成。
9月30日,《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后发布,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也是提高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并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进行监督的长效机制。另外,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
筑基:减税降费提振内需
无论何种措施,最终能支持市场长牛的,都是经济及上市公司本身的成长。所以,坚持改革开放释放活力,推进制度改革,降低税费,扩大内需,为上市公司经营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提升其盈利水平,是市场能够实现反转并形成健康长牛的关键。
10月20日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开始为期两周的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10月1日已率先享受到“起征点上调”减税红利基础上,明年起用于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的支出,均能进行专项税抵扣。据相关测算,此次个税调整,可释放1000多亿元税收,预计在消费乘数作用下,将对内需起到实实在在的拉动作用。22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更预计,明年减税、减费的力度有望达到甚至超过GDP的1%,可能大于美国减税的力度。这应是真正值得期待的,能够构筑所谓“市场底”、“基本面底”的基石。
综合来看,此次“救市组合拳”中有的着眼于缓解燃眉之急,而有的则致力于市场的长久健康发展。随着市场企稳以及政策的逐步落地,投资者可以有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