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朝花 夕拾得闲
2018-05-14张颜
薄兄所赠散文集《春秋得闲》,在不到一周的時间里,三十多篇文章共十几万字,我竟痴迷地读了两遍,深为文中的质朴敦厚、真挚温婉所感动。
一个散文作家的创作道路,一定取决于他的生活阅历,而这种经历,会刻入作家的骨子里和字里行间。这样的文章,能为不曾经历的读者展现一幅新的生活图景,或是能引起有相同过往读者的强烈共鸣,那么这位作家的写作无疑是很成功的。
我初次看到《村外有条河叫南河》《故乡的野菜》《远逝的老井》《碾道》等篇章,种种儿时熟悉的人事景情,竟宛在眼前,有时光回返、身临其境之感。展开书卷,那少时的生活情景扑面而来:村外南河的潺潺清流与河畔夜渔的露水星月,田里野菜的苦涩和邻里老陈的人生艰难,村边老井的繁忙与各种有趣的传说,家中碾道的咔咔作响与驼背二姐的一生辛劳,春天的桃花美丽与科尔沁草原的懵懂往事……所有的这些,我看的时候,竟然惊讶了:我和薄兄是不是同乡啊?怎么文中的情景都仿佛我的家乡一般啊。我的老家也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流过,从我小时候一直流到我的鬓角发白;春夏之际,我们一群孩子也到温暖的田野里挖野菜,在阳光下和散放的牛马奔腾;村子里,也有一口老井,还记得那晨光暮霭之中咿呀作响的摇把子声;而老井旁边,也真有几个大碾子在磨米坊里面。
唯有初看到《村庄里的富士山》,我有陌生的感觉,因为我的家乡并没有什么山,起伏的丘陵都不多。可读到文中,不禁哑然失笑,佩服薄兄的幽默。原来所谓的富士山,竟是村里一个高高的大粪堆!几十年前,北方冬季里乡村的孩子们都做着一个相同的游戏:骑着棍子,从高高粪堆的雪道滑下,一片飞雪,一阵欢呼。
目行文中,我还想起了家乡的老榆树、红石场、小庙子、大队部、生产队、婆婆丁……
如果说《春秋得闲》中相似的三四十年之前的种种童年生活情景吸引了我,那么更深深打动我的,是书中一个个无比鲜活朴实的家乡亲人,尤其是字里行间对亲人的无比深情!
《永恒的微笑》中对逝去父亲的怀念,《心雾始终没有散去》中对永别母亲的刻骨铭心,都于平常人情中散发着感动人心的力量,让人痛彻肺腑。而《老姑》《太奶的故事》《爷爷的金砖》也有着对家乡先辈亲人的诚挚眷恋。我能感受到,薄兄是带着炽热之情来写这些怀念性的文字的,写的完全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真情。
记得薄兄推荐《天下书香》杂志的两篇作品,一篇是纪念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的《秋天的怀念》,另一篇是为家乡五个前辈做传记的《乡中五老》。一提起彼时的写作心境,和薄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状态,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因为亲历过此种人生惨境的,都饱尝了这种无言的痛楚,而言表之后,反倒更加黯然神伤。
除却乡情乡亲之外,《春秋得闲》文集中还有作者经历的教育叙事、游学调研、举家休闲等丰富的生活情景,都栩栩如生、情怀满满。《为了那枚火红的枫叶》《风在翔舞》,一改乡情散文真挚朴实的风格,写得洒脱畅快,细腻缠绵,情思无限,可以看出作者熟练驾驭各种语言风格的能力;《巴山蜀水、尽得风流》《醉登老秃顶记》《大鹿岛游记》,也都写得潇洒飘逸,充满情趣,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而《远处的生活》《大学、大楼、大师与大爱》《红烛颂》,更是作者于平常的教育生活中,探幽发微地阐述了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独特见解和深挚情怀。
实际上,现在的专业作家非常少了,更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却喜欢执笔抒怀,也写出了不少好文。我觉得,兼职作家中,从事教育工作的是最为合适的,因为不但能通过写作给学生亲身示范,还能把创作中的一些独特感受都传达给学生,此正所谓文化育人,薄兄正是如此。作为全国名校的高中语文教师,薄兄能笔耕不辍,既陶冶自己,也化育他人,善莫大焉。
薄兄长我几岁,自相识以来,对我帮助很大,曾在吉林教育电视台高端访谈栏目中与薄兄、刘华教授共同做过一期节目。平时虽忙,也互相关注网络空间,于我来说,亦师亦友,尤其在文学创作方面,帮助我发表了不少作品,更使我受益匪浅。对薄兄的文章,我只能谈我的拜读感受和体验,至于一些条分缕析的评论,在身为文学博士、文艺美学博士后的薄兄面前,实在是班门弄斧了,况且文集前面已有散文大家的引序,更不敢妄谈。可是,以我对薄兄的了解和我的感受,我还是对《春秋得闲》有一些独特的体会。
使我印象深刻的,是薄兄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的艺术功力,并能将这些细节满蘸深情。比如写父亲去世后,回到家乡的老屋,已人去屋空,慈爱之声仿佛尤在的情形,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写母亲去世之际笼罩的怪异大雾,也让人倍觉凄然,仿佛这悲雾萦绕在心头久久不散;而美丽童年的种种情景,经作者几笔勾勒之后,竟如在眼前,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和酣畅淋漓的快感;近乡情更怯,远处蓝天上飘来的一朵白云,也牵动了作者内心深藏久酿的乡愁,让人无限怅然。同时,集文艺理论家、散文家与教育专家三者于一身,使薄兄之文做到了意与境会、情与理合、语含机锋、充满禅趣。并且朴实生活中蕴含的优美、崇高、人间悲喜等美学因子,也尽在笔下,让我们领略到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卷,这也和作者的文艺美学博士后的治学经历直接相关。同时,薄兄读博士时专攻鲁迅研究,也看出其中的影子,牡丹园中一抹流星,灿烂午后的蔽野家园,南河河畔的如水月光,是否都有鲁迅“蔚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那种幽深明灿之感呢?我能体会得到,却说不清楚,可我隐约感到,上句为“朝花夕拾”,下句为“春秋得闲”,是一种极好的意蕴对仗,而错综开来,“春秋朝花,夕拾得闲”,对作者的心境来说,更为熨帖吧。
我之读文,非常重视最初的感受,记得初读《春秋得闲》那天,有感而发,随手流溢出一些文字,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今日午后,天寒雪大,沏茗品茶之际,倚读薄兄所赠《春秋得闲》一书,不觉沉浸其间,亦欣欣然。薄兄文字清新温婉,娓娓道来,饱含乡情,出语真诚,文字天然,一派清新,幅幅画面如在眼前。行间又似童年春风吹眷,亦真亦美,亦心亦颜,使我如置身其间,有身临其境之感,忆儿时情景真如梦似幻!抬头之际,暮色西沉,春秋之闲与朝暮之景,如能入心入眼,似薄兄一般,皆人生佳境也,吾当力学并笔耕,细品岁月,得闲心间!”
作者简介:张颜,长春市第二十三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吉林省中小学教师国培专家,东北师大教育学部兼职教授,长春市专家型校长,省市语文教学新秀,长春市委宣传部宣传骨干,省纪委舆情宣传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自1999年以来,有几十篇散文、诗歌及教研论文在各级刊物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