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渔民冒死勇救384名英国战俘始末

2018-05-14

新传奇 2018年33期
关键词:战俘里斯本幸存者

“你在哪?寻找‘里斯本丸英国战俘遗属。”近期,一名中国男子在英国多家报纸上打出一条寻人启事,寻找76年前在中国东极岛遇难的数百名英国战俘遗属。这条寻人启事引发海外关注,并揭开了中国渔民冒死勇救英国战俘的故事。

今年7月,英国多家报纸上出现了一条寻找“里斯本丸”战俘遗属的整版启事。登报寻人的是一名中国男子,名叫方励。2014年,方励作为电影《后会无期》的制片人,来到了浙江舟山东极岛,这是中国最东部的岛屿之一。在岛上,他第一次从东极渔民的口中听说了76年前的一场海上大救援。

一艘沉没的日军战俘船

1942年9月27日,日军将关押在香港深水埗集中营的1800多名英军战俘转运到“里斯本丸”上,绝大部分战俘被关押在3个狭窄闷热的货舱里,只有少数伤病人员留在甲板上。这艘船上装载的战俘,相当于驻港英军的十分之一。

根据幸存者们的回忆,每个货舱大约关押了600人。靠近船头的一号舱关押着皇家海军,船头前方的二号舱中是皇家苏格兰团、米德尔赛克斯军团、皇家工程兵、皇家信号兵团、皇家医疗队,船尾的三号舱里是皇家炮兵团。拥挤不堪的船舱里,没有空间,没有光线,也不知道时间,汗水、体味、呕吐物和排泄物令人透不过气来。

“里斯本丸”启航后,战俘关押舱内的情况就越来越糟。99岁的幸存者丹尼斯·莫里用“动物园”这个词来形容当时船舱里的情况。他说,在那个黑暗恶臭的空间里,他和他的战友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死神四处游荡。

10月1日,“里斯本丸”驶入浙江省舟山群島东部海域,由于没有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船上还安装着改装后的小炮,成为美军潜艇“鲈鱼”号的目标。1日下午,日军将被鱼雷击中的“里斯本丸”上的日军官兵全部接走,他们不顾英军战俘的抗议,用木条和帆布钉死了所有舱口。4名英国军官几经努力爬上甲板与日军交涉,日军士兵当场开枪打死一名英军中校。

10月2日上午,“里斯本丸”发生了严重的倾斜,所有人都意识到船马上就要沉没了。几名二号舱的英国将士几经努力突围,冲上甲板与日军交涉,日军士兵又当场开枪打死一名英军中校。3个舱里的战俘都在利用最后的时间逃生,不少人冲上甲板跳海逃生,却遭遇日军扫射,有人好不容易爬上日本船只,又被日军踢回海里。最绝望的是三号舱的战俘,三号舱所在的船尾最先被鱼雷击中,漏水情况也最为严重,战俘们拼命轮流排水一整夜,已是筋疲力尽,在逃生的关键时刻,通往甲板的梯子突然断裂。据幸存者回忆,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唱着一首思乡的歌曲沉入海底的。

10月2日上午十点半左右,“里斯本丸”船头向上喷出巨大的水花,沉入海底。

原中国二战史研究会秘书长彭训厚说:“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的诸多史实证明,日本军国主义对战俘比德国纳粹还要恶劣残酷。‘里斯本丸中,日军本有24小时的时间转移俘虏,但却见死不救,这是他们虐待战俘的又一桩恶行。”

一场千里接力的生死救援

在英国战俘拼死挣扎的时候,衣着破旧、肤色黝黑、身材瘦弱的中国渔民,驾着简陋的木制渔船展开了一场生死救援。

位于中国东海的青浜岛,是东极岛四个较大住人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向东十多海里,就是运输繁忙的公海航线。“里斯本丸”沉没时,18岁的林阿根在山上干活,他远远看到水花冲上半空,知道海上出大事了。于是赶紧下山,和亲戚摇着小舢板去救人。小岛上的渔民们有一个朴素信条,有人落水必须施以援手。有一句俗语是“救人一命,天上一星”,意思是说救了一个人,上天就会给你记上一笔功劳。

在日军眼皮底下,东极青浜岛和庙子湖岛上的渔民出动了46艘小船,来回65次,将384名英军战俘救助到岛上。要安顿这么多人,这给小岛出了一道难题。东极岛当时只有一千多居民,岛上没多少农田,岛上居民住的是草房,常年半饥半饱,为了安顿衣不蔽体的战俘们,岛上居民们可谓是倾其所有。

1948年定海县东极乡的调查报告上这样描述:“两岛居民目睹落难英人不惟单衣淋漓、甚有赤体者多人惨状,渔民自动分赠衣衫、棉衣滚水饭食,并为之安宿。”

就在搭救和收留英国战俘的第二天,几架日本飞机就飞到沉船海域投弹轰炸。10月4日清晨,5艘军舰从舟山本岛驶来,迅速包围了青浜岛和庙子湖岛。200多名日军登岛搜查英国战俘,殴打中国渔民,勒令他们不得隐藏英国人。381名英国战俘被日军发现后押上军舰,临走时,战俘们用手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意为此去凶多吉少,含泪向舟山渔民挥手告别。

而即使是在日军的严密监视下,仍有3名英国人被神奇地隐藏下来。他们是海军中尉法伦斯、香港烟草公司的伊文斯和外交官詹姆斯顿。这3名英国幸存者被转移到重庆期间通过广播公布了“里斯本丸”沉没的真相,揭露了日军虐待俘虏的暴行。之后三人由国民政府转交给英国驻华大使,回到英国。

“里斯本丸”事件中幸存下来的一位英军中校汉密尔顿在回忆录中高度评价了中国渔民援救的意义:“原来日本人的本意是让战俘全部淹死,这样他们就能说船是美国人击沉的,他们没有机会实施救援。后来在海上看到中国人救了如此多的战俘之后,他们明白此计划不可能实现,所以他们改变了策略。”

这381名英国战俘与其他被日军捞起的数百名战俘一起,作为劳工被送往了日本神户和大阪战俘营。之后又有两百多人死在战俘营,在日本战败之后,这批英国战俘才被解救回国。

大半个世纪后的重逢

当年参与“里斯本丸”救援的渔民大多不识字、不懂英语,并不知道自己救下的人姓甚名谁,但勇救英国战俘的故事在东极岛上口口相传。

英国战俘曾在临走前送给东极渔民一些物件。像渔民严全民家的两块内刻四圆环和英文句子的方砖、任福仁家的一把银色西餐刀、张福青家的一把口琴以及刘竹定家的刻有“JNW9.375”字样的戒指,这些物件被渔民们代代珍藏,记录了两国人民的情谊。

2005年8月18日,“里斯本丸”沉没的63年后,查尔斯·佐敦携妻子和两个儿子,以及两位遇难者家属来到东极岛,在“里斯本丸”沉没海面抛下鲜花祭奠亡灵,与恩人紧紧拥抱。佐敦的到来,让“里斯本丸”事件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佐敦的儿子艾伦说:“父亲告诉了我这些经历,他非常开心能有机会回到中国,回到舟山去寻访当年的救命恩人。他说正是因为当年中国渔民的拼命相救,才使他活了下来。”

林阿根今年已94岁,是“里斯本丸”救援中最后一名尚在人世的舟山渔民。他的儿子林忠华说,父亲年纪大了,记忆愈发模糊。多年前,林阿根曾对来访者回忆起救援的细节,甚至能回忆起“里斯本丸”沉没时刮的是东北风,正值涨潮。方励说,如今再问老人当年救了多少人时,老人摆摆手说,不记得了。

在英国,99岁的丹尼斯·莫里被认为是“里斯本丸”最后的幸存者。令人意外的是,在方励团队大面积的寻人广告打出后,在加拿大又出现一名98岁的幸存者。方励说:“在世的老人都快百岁了,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我们一路倾听,一路发现,一路深受震撼。摄像机几乎一刻不停地开着机,生怕遗漏某个瞬间,让历史从我们指尖溜走。”

谈到为什么很少有人记得“里斯本丸”事件时,方励举了“泰坦尼克号”的例子。他认为,这艘船的沉没之所以被人记住,很大程度是因为拍成了电影,“我们就是要去讲述这数百人的遭遇,让全世界记住这件事”。

(《新华每日电讯》2018.8.10 朱涵/文)

猜你喜欢

战俘里斯本幸存者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纪念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里斯本条约》有望通过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
朝鲜战争交换战俘的真实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