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因素与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

2018-05-14常芳芳

科技风 2018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

常芳芳

摘 要: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决定了人的外在行为。本文通过分析煤矿工人的思维状态、心理因素,认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研究人员必须加强对煤矿一线工人进行安全心理学方面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煤矿事故;安全行为;心理因素

1 概述

从煤矿安全事故统计数据来看,目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与前几年相比确实提高了很多,但是由于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模式,煤矿管理人员在从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时,习惯性地沿用固有思维,在煤矿安全管理内容方面更加注重加强煤矿工人安全技能培训、逐步落实煤矿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对煤矿工人安全行为的规范等方面。煤矿作业条件和环境较为特殊,大多数事故是由管理不当和煤矿工人违章造成的。人的行为失误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1]现在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安全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煤矿工人在工作、生活中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及时发现影响煤矿工人心理的不利因素,并及时纠正,从而减少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由于煤矿工人的不安全心理导致的不安全行为。但是这种未雨绸缪的安全管理方式在目前来说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2 煤矿工人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事故有关

煤矿工人的心理素质水平和他们履行的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矛盾是导致种各类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怎么样提高煤矿一线工人的安全心理素质这一方面,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投入的重视度还不是很大,也不了解如何合理地根据煤矿工人的身心特点利用选拔、培训等手段科学地对待煤矿工人,消除事故隐患。在煤矿安全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应该首先了解煤矿工人的工作愿景,从而在制定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时能够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制定出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他们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使得煤矿工人能从心理上控制自己的行为,消除事故隐患。对煤矿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分析给了研究人员重要的启示:煤矿工人的心理特点与他们的行为安全有直接的关系。[2]可见,对煤矿工人心理因素的研究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对于防止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影响煤矿安全的心理因素分析

受诸多因素影响的,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心理因素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行为是有区别的,且人的安全行为业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文化素质和对安全持有的态度不同,煤矿企业管理者和煤矿工人之间的安全行为会有差异;由于责任、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同样是煤矿工人或煤矿安全管理者,也会表现出对安全的不同态度,安全行为也会有差异。要减少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概率,从煤矿安全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影响煤矿工人安全行为的因素事有必要的。

3.1 煤矿工人的个性心理因素

情绪、能力、性格是决定煤矿工人的个性心理因素的主要方面。煤矿工人工作环境较为特殊,他们的工作环境恶劣,机械设备多,空间小,劳动强度高,安全系数低,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不免会产生烦躁感,如果再遇一些不顺利的环节,肯定会影响工作情绪。煤矿工人工作强度比较大,综合素质普遍比较低势必会影响技能培训的质和量,虽然说一些工人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在遇到一些安全问题时应变能力不强。一线煤矿工人大多来自经济较困难的家庭,他们工作的主要动力就是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他们最大的需求就是物质方面的,而对于精神层面高层次的抱负、追求较少。煤矿工人在性格上朴素老实,很多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工作中由于疏忽造成的“三违”现象也不在少数,从心理活动过程分析,他们普遍存在着侥幸心理。

3.2 影响安全的煤矿工人心理现象

3.2.1 麻痹侥幸心理

我国许多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是比较薄弱的,特别是小型煤矿的工人,他们常常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对自身的安全责任心不强,在下井工作时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凭着自己长期的井下工作经验,并不是每次违章都会酿成事故,若干次违章果真没有发生事故,就会使他们更加放松警惕,于是就助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还有一些煤矿工人思想上比较麻痹,长期从事一个岗位的工作,就会“很自然”地感觉事故离自己很远,对一些环境中的安全隐患、自身的违章操作会不以为意,盲目自信,自负心强,虽然煤矿井上下安全宣传、警示标语到处张贴,但是他们熟视无睹,殊不知这样的麻痹侥幸心理终究会为煤矿安全事故埋下祸根。

3.2.2一味求工作量心理

煤矿安全的保障需要煤矿工人遵章守纪,严格按要求作业,他们会觉得麻烦,这会加大工作量,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违章行为来节省时间和精力。矿井环境卫生差,煤矿工人劳动强度高,很容易导致身体疲劳,,而疲劳是三违产生的原因之一。[3]当一些煤矿工人发现别人既省时间又省力并且也没发生煤矿安全事故也能得到同样的收益的时候,他们自然也会效仿。并且大多煤矿企业会将煤矿工人的工作量和收入挂钩,这样煤矿工人为了多挣钱,也会产生不顾安全一味追求工作量的行为。

3.2.3逆反心理

煤矿工人大多数来自比较贫困的家庭,大多数煤矿工人对工作的责任感并非源于理想追求和对自身自尊的满足,他们到煤矿工作就是想改善家经济状况,再加上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公正待遇、劳资纠纷、处分形式集中于对金钱的克扣、管理人员保证规章制度实行时使工人觉得压力过大,这样很容易导致他们对安全管理产生反感。另外,有些煤矿一些标语太过色彩浓厚,如“违章操作是自杀”“违章指挥是杀人”等,使得煤矿工人特别是煤矿一线触行为。

4 结语

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决定了人的外在行为。本文通过工人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本能地对为保障煤矿安全而遵章守纪产生逆反心理,抵分析煤矿工人的心理因素、思维状态与煤矿安全的关系,认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要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安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研究煤矿工人的心理活动,如麻痹侥幸心理、一味求工作量心理等,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切实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张力,魏振宽.煤矿事故的人因失误原因及控制[J].中国煤炭, 2004, 30(7): 5051.

[2]王素锋.煤矿员工的事故心理致因及行为决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0: 7374.

[3]吴彩虹,李志伟,周心权,等.建立煤矿违章的安全心理分析模式[J].煤礦安全,2010(4)145147.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
城镇化背景下职业学校学生适应不良综合症具体表现、成因及对策探讨
浅析心理因素对日语学习者的影响及其对策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鞍山市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心理因素及其对策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