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穷找周恩来“要官”缘何被拒
2018-05-14
宋任穷考虑了两天,毛遂自荐,对周恩来说“就把我调出来吧”。周恩来说“你能出来吗”?宋任穷说“总干部部有人”。令宋任穷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次“要官”竟然被周恩来拒绝了。没过几天,周恩来告诉宋任穷:主席有新的考虑,要成立原子能委员会。
宋任穷是一位传奇式人物,十七岁入党,十八岁参加秋收起义,后随毛泽东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功勋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在党政军各界任要职。1956年,宋任穷向周恩来毛遂自荐当部长,却被毛泽东另有任用。
1958年5月27日至7月22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加强军队建设问题。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研制、试验核武器的任务。宋任穷在二机部工作4年,为祖国的原子能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就把我调出来吧”
1956年4月,在一次会后,周恩来见到宋任穷,对他说:“要从军队里调个中央委员,以加强地质战线。”两天后,他再次见到周恩来,毛遂自荐地说:“就把我调出来吧。”
周恩来听了,高兴地说:“你能来,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你能出来吗?”
当时宋任穷还在总干部部任副部长。他说总干部部有人。周恩来说那好,我请示主席。令宋任穷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次“要官”竟然被周恩来拒绝了,没过几天,周恩来告诉宋任穷:主席有新的考虑,要成立原子能委员会。
周恩来1956年7月向中央提出《关于原子能建设问题》的报告,建议成立“原子能事业部”。这个意见毛泽东同意,11月正式提交一届人大常委会议通过,决定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搞原子弹,部长是宋任穷。1958年2月,三机部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初创时,主要抓队伍组建、地质找矿、科研基地建设。
搞原子弹不比打仗,要依靠科学,尤其是要得到中国最高科学机构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为此,就要和中科院“走亲戚”“攀亲家”。宋任穷给中科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张劲夫打电话,说要到他家里拜访他。
宋任穷这次拜访张劲夫,就是谈科学院要怎么支持二机部、帮助二机部。宋任穷紧紧握住张劲夫的手说:“劲夫,这个事太重要了,你要帮助哇!其他部门我也希望他们来支持,但主要靠科学院呐!”
张劲夫说:“没有问题。这是中央的任务,是国家的任务,也是科学院的任务。第一,我把原子能研究所全部交给你。另外,科学院其他各研究所凡是能承担二机部的研究任务的,我们都无条件地承担;如果骨干力量不够,还需要调一些人去,我们再想办法。譬如,邓稼先是学物理的,从美国留学回来,是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学术秘书。吴有训副院长兼数理化学部的主任,日常工作就靠邓稼先负责,这个同志你要我也给你。”
有了人才,还得有矿。宋任穷担任三机部部长后,花费很大精力搞地质找矿,几乎所有发现铀矿的地方他都去过。在科研工作方面,宋任穷则紧抓苏联援助的“一堆”(反应堆)“一器”(加速器)建设。1958年9月,“一堆”“一器”正式移交使用。
后来子女曾回忆说:“记忆深刻的是当时父亲的办公室里挂着元素周期表,以便方便他背诵,而且为了和苏联专家交流,他还自学俄语。”
“人家预言我们搞不成,我们一定要争口气”
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电中共中央,以“争取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为由,提出中断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苏联专家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位搞空气动力学的苏联专家到核武器研究所后,根本不准我方人员接触尖端技术,要么支使我方科技人员学外语,要么派到无关紧要的工厂矿山实习,而他自己整天躲在办公室看书。对于这种人,中国技术人员嘲笑他是“只读不说的哑巴和尚”。
当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自力更生搞原子弹。根据中央的决定,宋任穷等抓紧部署应变准备,并于当年12月制订了原子能事业八年规划纲要,提出“三年突破,五年掌握,八年适当储备”的奋斗目标,动员干部和群众,发奋图强,埋头苦干,把全部建设工作逐步转移到完全、彻底自力更生的轨道上来。
当时,苏共中央图谋撕毁协议,中止援助的决定,尚未向他们的下属传达。利用这段时间差,宋任穷采取了两个行动:一是抢建浓缩铀厂主工艺厂房,搞好设备安装条件,紧逼苏方履行合同,交付设备。浓缩铀厂是生产原子弹核装料的关键工厂,12月初,苏联专家到现场察看,估计至少还要一个多月才能完工,结果我们用十几天时间就把主厂房突击盖起來了,而且满足了对清洁度的严格要求,迫使苏方不得不按时提供了设备。这对于保证浓缩铀厂顺利建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二是组织科技人员同苏联专家对口学习,千方百计把技术学到手,把资料弄到手。
与此同时,宋任穷布置抓紧自己的研究工作。一天,宋任穷去核武器研究所,看到大家劲头很大,干得不错,就鼓励说:“人家预言我们搞不成,我们一定要争口气。你们都是搞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你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口气变成动力,把我们的事业搞成功。”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应变的准备,所以到1960年赫鲁晓夫公然背信弃义撕毁协议、撤走专家的时候,我国原子能事业没有因此造成混乱和停顿,而是比较稳当地过渡到全面、彻底自力更生的轨道。
“要靠自力更生,尽最大努力,爆炸时间得推迟到1964年”
1960年初,周恩来带领一些部长在广州学习政治经济学。学习结束后,毛泽东约见几位部长。康生也去了。康生一见宋任穷就谈起什么时候能够爆炸原子弹的问题。宋任穷说:“苏联原来答应给我们的原子弹样品和资料现在不给了,要靠自力更生,尽最大努力,爆炸时间得推迟到1964年。”
康生摆出一副“最革命”的架势说,1964年爆炸迟了,还是应该在1962年爆炸,并讲了许多冠冕堂皇的话。毛泽东听着,一直没有表示,最后只讲了一句话:“康生,你去当二机部部长吧。”康生一看势头不对,才不吭声了。
1960年9月,中央决定调宋任穷出任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带着几分眷恋、几分惆怅,离开了二机部,告别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原子能事业。临行前,继任部长刘杰要为他饯行。宋任穷说:“饭就免了。但我有一个要求,你无论如何要答应,那就是,一有原子弹试验的消息,一定要及时告诉我。”
实践证明,1964年爆炸原子弹是切合实际的。
当年中苏关系破裂,有些苏联专家在撤走时,把该给中方的资料也带走了,还说“这是对你们的毁灭性打击”“从此你们将处于技术真空的状态,估计20年你们也搞不成原子弹”。然而仅4年后,1964年10月,从中国西部沙漠中升起的蘑菇云,宣告了他们预言的破产。
1964年10月16日,宋任穷突然接到刘杰打来的电话,告之下午3点钟中国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那一天,宋任穷一直在等,但等到晚上新闻联播仍然没有听到报道。后来才知道,是毛泽东说不忙着发消息,一再要求核实是否核爆炸,等完全证实后再正式公布。
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在全世界引起极大的震动,炎黄子孙莫不为之振奋、鼓舞。宋任穷曾主持其起步阶段的工作,饱尝其中的酸甜苦辣,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说:“我在二机部工作过四年多,曾经为此费过一些心思,做过一些努力,感到特别高兴和欣慰。”
(《世纪风采》 常浩如/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