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恶念会在血液中形成毒素
2018-05-14
现代众多科学研究证实,善恶有报,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而心怀恶意,损人利己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至2倍。此外,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
人的善恶观念影响寿命长短
美国研究人员在以“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为课题的研究中发现,一个乐于助人且和别人和睦相处的人,其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至2倍。不同种族、收入高低、体育锻炼以及生活作风都不能影响这个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连续9年,跟踪调查加州阿拉米达县7000位居民,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则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跟踪调查后,也得出人的善恶观念影响寿命长短的结论。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善良人的长寿原因是:从心理角度看来,乐于助人可以激发人们对他的友爱感激之情,他从中获得的内心温暖,能缓解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虑。而且,经常行善还有益于增强人体免疫力。
反之,一个心怀恶意,损人利己的人寿命比较短。如一个心脏病常常发作又对他人怀着敌意的人,其心脏冠状动脉堵塞的程度就越大。再如与别人处处为敌的人,往往一触即发,暴跳如雷,容易使血压升高,甚至酿成任何药物都难以治愈的高血压。至于贪污受贿和盗窃之类的人,因做贼心虚,易失眠、烦躁、精神压力很大,这种人的寿命比大多数人短。
研究发现恶念在血液中会产生毒素
美国有杂志曾经发表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称:“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产生毒素。”
英国加的夫大学与美国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根据。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比起同年齡的守法少年强壮,但他们步入中年后,健康状况急速下降,住院和残障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倍。很可能跟犯人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关。
美国著名心血管专家威廉斯博士早在1958年就对500名医科大学生开始进行追踪研究,经过25年后,他发现,其中对他人“敌视情绪”强或较强的人,死亡率达96%,这批人患心脏病的概率也是其他人的5倍。
付出与回报间有神奇的能量转换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前生命伦理学教授、现石溪大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从现代科学和医学角度出发,对人的种种善行,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研究。
研究人员制定了一个详细测量表,并长期追踪一些乐于付出的人,分门别类对每一种“付出”带来的“回报”进行物理统计和生理分析,从而找出“付出”产生的“医疗作用”和“快乐指数”:“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他们的善行确实对自身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其自身的社会能力、判断能力、正面情绪以及心态等都会得到全面提升。哪怕对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一个友好幽默的表情,都会引起唾液中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
在综合了40多所美国主要大学一百多项研究成果后,并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显示的数据,研究人员得出令人惊讶的结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此外,科学家也在神经化学领域研究中发现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得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
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次实验,让学生们看一部记录一位美国妇女终生在加尔各达救助穷人和残疾人经历的影片,随后对这些被感动的学生进行唾液分析,发现他们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比看纪录片前有所增加。
这些科学研究从侧面证实,古人对善恶有报的信,并不是思想的封闭和愚见,而是那个时代,很大一个群体对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对善恶有报的信,就是一种开放的态度,所以不会随意用极端的思想,去封闭自己的出路,思想境界也很容易摆脱恶念的禁锢,开明的思想产生的效应,自然能够感应天地之间的协调。
(《环球科学》总第1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