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陨石村”:陨石砸出的坑都有人买

2018-05-14

新传奇 2018年35期
关键词:陨石爱好者村民

村主任岩光说,邻村村民捡到最大的一块,卖了30万元,连地里被陨石砸出的坑都被完整挖出,一块土卖了1万元;本村村民屋顶被陨石砸穿,飞来横祸成了横财,石头卖了12万元,买家连瓦都不放过,为一片碎瓦出价1300元。

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伦村,一个几乎从无外人造访的边境傣族小村,两个多月前因为陨石坠落,名声大噪——人们叫它“陨石村”。

村主任岩光依旧记得那几日的疯狂: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都钻进甘蔗地和茶叶地里捡陨石;村道上有外地人拿着一摞现金,抢着买。岩光家牛棚被陨石砸穿,水泥地上还有坑,这石、这棚、这地都有人出高价。岩光不卖,便有各路人马进他的牛棚拉起横幅直播、拍照,上书“云南目击陨石坠落地”。

疯狂中带着荒诞。6月1日晚陨石坠落,可至今仍有外来人在坚守。

实际上,早在7月9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派去勐遮镇的专家组调查检测,勐海陨石是来自天外流星体的普通石陨石,具有一定科学研究价值,仅作为一般隕石保存。

飞来横祸成了横财

曾几何时,陨石不值钱,甚至它不应该与钱挂钩。

一位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地质大学攻读岩石学博士的陨石爱好者,说起自己收藏的第一块陨石,是吉林一位村民从床底翻出来送他的,1976年当地下过一场“陨石雨”。村民送陨石,不过是看这位博士的手上拿着科考记录与地图。曾在北京天文馆工作数十年的某位工程师,也讲过类似经历:上世纪90年代,一盒纸烟便能从农户手上换陨石。

不知何时,陨石变了味。岩光记得,村里最早的一批陨石客,是6月2日中午到的。其中有来自广东的陨石爱好者吕金成,他带着现金和仪器赶到,很快碰到了几十位和他一样闻风而动的人。随后几天内人数不断增加,至少有上百位来自新疆、北京、浙江、湖北、上海、云南、广西等地的商贩、爱好者、收藏家和学者。这个小众的圈子,人称“陨石猎人”。

“头两天基本按每克50元到100元的价格收。”广东陨石爱好者梁飞说,他6月4日赶到时,收购价已暴涨到每克几百元至上千元。现场交易多用现金,一摞摞百元大钞摆在桌上。岩光说,邻村村民捡到最大的一块,卖了30万元,连地里被陨石砸出的坑都被完整挖出,一块土卖了1万元;本村村民屋顶被陨石砸穿,飞来横祸成了横财,石头卖了12万元,买家连瓦都不放过,为一片碎瓦出价1300元。

岩光唯一能做的是严禁人们进稻田,怕毁了庄稼。云南省国土资源部门来了干部,也“控制不了”。村民们竟个个明白其中的法律争议:天上的星星,又不是矿藏,为什么不能捡,为啥要上缴?

曼伦村不算贫困,无建档立卡户。一位懒汉听说陨石能卖钱,也去了地里,还真捡到一块,卖了1万多元。最近,他用这钱买了摩托车、手机,把改嫁的母亲接回来治病,还买了农具下地干活。村里另一位懒汉,原本天天喝酒,去地里找陨石时摔了一跤,趴在地上看到一个小陨石坑,小石头卖了数千元。

“陨石猎人”的圈子

无用之用,对陨石爱好者而言是“大用”。十多年前,陨石还只是相对纯粹的爱好者小圈子。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勃,此次也去了曼伦村。9年来他追寻陨石,常常独自行动,除了南极洲,世界各大洲都去了。他的装备通常包括金属探测器、卫星电话、无人机、定位装置、帐篷睡袋等。行万里路之外,他还研究英文原版的陨石著作,并从古籍中寻找陨石信息。他到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拜研究员徐伟彪为师,成了职业的“陨石猎人”与收藏者。

寻找陨石,最直接的途径是“目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来自网上“星友”的视频与信息逐渐增多。国内外天文机构也是信息来源,张勃收藏的第一颗陨石就是在摩洛哥沙漠找到的。而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经历,“那里很冷,只有短暂几个月能去,因此我花了4年时间去找”。

2016年8月,传青海果洛有陨石坠落,张勃去了。找陨石很辛苦,下雨导致山体滑坡,轮胎爆了,轮毂折了。他冒雨换备胎,硬着头皮把车开到修理厂,等第二天调整好再出发。进山时,3只藏獒冲他奔来,他下意识地跑回车上。

这十多年,除了果洛、迪庆与西双版纳,至少在锡林郭勒、兰州等地都有陨石坠落的报道。国内陨石圈不少人认为,2013年2月于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陨石雨”,上千人受伤,大量媒体报道,才让我国的陨石收藏和买卖热了起来。

一夜暴富的故事在陨石圈流传甚广,数位圈内人都说的是,据说2000年在新疆阜康市,一位居民在戈壁滩上发现一块逾1000公斤的“橄榄石铁陨石”,几经倒卖,最后出现在美国市场,售价达每克300美元……此后,即便是无人正式宣布找到的云南迪庆陨石,竟也在网络上出现颇多言之凿凿的卖家,坊间传言“1克至少能卖2万元”。

当前陨石科普工作仍有脱节

其实,村民们不喜欢这些“搅局者”。

岩光说,也许是因为他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并在电视上露脸1分多钟,至少40多位“投资者”看中了他家被砸穿的牛棚下的“宝地”。

真陨石也就算了,如今假陨石不少。知情者透露,一些“陨石鉴定”的协会、公司会通过开证书、办展览等形式牟利,初入陨石收藏圈者极易受骗。“民间所谓的陨石鉴定未必有科学依据。”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伟彪说。早在2011年,徐伟彪所在的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实验室向社会公示了一份《关于陨石鉴定的通告》,明确指出:社会上送来“求鉴定”的所谓“陨石”样品,99%以上都是地球岩石样品。

也有人想还陨石一个“清白”。

圈内有绰号“番禺三少”的3位陨石收藏者,真名为彭文轻、江少佳、古英华。在广州,多年的打拼让他们积累了殷实财产,2010年左右,他们相继开始玩陨石。“陨石收藏只是我们的业余兴趣。”做珠宝生意并经营两间服装店的彭文轻说。在彭文轻的服装店门口,他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珍藏的十多块陨石:某种纹路是地球上没有的,形成一条纹路要一百万年;最小的一块陨石还不到1克,没办法拿出来,否则打一个喷嚏就没了。

去年,彭文轻专门成立了陨石打假联盟,号召全国数百名陨石藏家和爱好者共同打假。几年前,王子尧也打过假,但收效甚微。他们共同觉得,假是打不完的。“陨石圈里真真假假,不求名不求利的有几个?”江少佳说,曾有一位科学家批评某科技馆展览假陨石,招来抹黑与攻击。

毕竟,有利益的地方便有江湖。江少佳说,这些年,假陨石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有些人明知买了假陨石,但他要卖出去,吃亏不能吃在自己身上,因此总有新入局的人上当受骗。”彭文轻分析原因,陨石交易一般在网上完成,而且有“先款后货”的规矩,一旦受骗,维权可能性几乎为零。

屈指可数的陨石科普者们明白,人们对陨石知识的渴望与日俱增,只是当下陨石科普工作仍有脱节。

不过目前,在建的上海天文馆将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已有数人表达过捐赠陨石的意愿。陨石爱好者与权威科研展览机构的合作,或许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路径。

(《人民日报》2018.8.21)

猜你喜欢

陨石爱好者村民
南极为何多陨石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陨石是星星的一部分
非暴力
陨石猎人
蝴蝶爱好者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幸运陨石
直播答题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