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关盛开文明花

2018-05-14卢昌元张培宽

雷锋 2018年4期
关键词:雄关嘉峪关文明

卢昌元 张培宽

嘉峪关,一座古老传奇和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城市,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天下第一雄关”而得名,素有“边关锁钥”之称。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不辱使命,在相继获得“全国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等一串串荣誉的基础上,又在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中摘取桂冠。嘉峪关,这座雄关新城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今年早春时节,记者来到这里进工厂、看社区、访学校、问市民,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前进的步伐、文明的律动。

突出主线抓创建——引领文明风尚

春风吐绿、草长莺飞,一年中最迷人的季節即将到来。比大自然更为迷人的是,“雷锋精神与新时代同行”报告团被邀请到嘉峪关市,信仰的力量、永恒的雷锋……一时间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嘉峪关市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灵魂主线,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实践活动,在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穿融入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

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人知人晓”工程,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 79 个,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雕塑、主题景观、主题建筑小品、公益广告牌随处可见,各类媒体相继开设专栏专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全市人民的行为引领。全市每年开展“德耀中华、魅力雄关”“六抵制六倡导”“争做谦恭有礼的雄关人”等系列主题活动,落实“道德模范”和“雄关好人”评选表彰常态化机制,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 1人、中国好人 12人、甘肃道德模范 7人、市级道德模范 52人、甘肃好人 75人、雄关好人 58人,培育“道德模范一条街”“好人街”“诚信一条街”等道德品牌,开展巡演、巡讲、巡展活动 34场次,用最鲜活、最直接的导向凝聚人心、引领人心。闫桂珍是嘉峪关酒钢三中的一名普通教师,她发起成立了“闫桂珍公益教育爱心助学基金会”,向社会各界募集了 480 多万元,资助 1700 多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嘉峪关市道德模范龚小芹与瘫痪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耐心细心真情诠释着人间至爱。面对瘫痪在床的丈夫、嗷嗷待哺的孩子、为丈夫治病所欠的巨额债务,她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用她瘦弱的身体撑起了这个面临破碎的家庭 , 为了给丈夫筹集药费,她背着家人到血站卖血……她的事迹被媒体披露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2011年,龚小芹申请了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获得了两万元的贴息贷款,开始发展养殖业。2012 年,她通过申请妇女小额贷款,获得 8万元的贷款,建成了总面积 450平方米的牛舍,并配备相关自动饮水装置,目前牛的存栏量达 20多头。

每逢农闲时节或节庆日,文殊镇团结村非遗项目霸王鞭的传承人赵帅珍便来到村文化活动室和村民们一招一式地玩起了霸王鞭,一板一眼地唱起来秦腔……这是嘉峪关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给像赵帅珍这样的文化传人提供的舞台,也给村民带来了欢乐。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建成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场地及设施,成功打造“雄关大舞台”“十美雄关”“书香雄关全民读书月”“文化艺术月”等文化品牌,行政村“乡村舞台”全覆盖,用优秀文化作品引领人、鼓舞人、感染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谋划 24个文旅融合项目,推动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峪泉古街古镇、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五大项目和关城文旅、草湖生态、观礼古镇等五大特色小镇落地,启动实施《丝绸之路彩绘艺术大观》《嘉峪关文化丛书》《河西走廊之嘉峪关》纪录片三大文化项目,举办国际短片电影展、丝绸之路国际房车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音乐节、国际铁人三项赛、黑山夜跑、长城戈壁马拉松赛等重大节会赛事,持续培育丝绸之路(嘉峪关)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丝路讲堂等多层次文化论坛,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展示城市形象和魅力。

田勇鹏是新城镇小学的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以前他的课余时间除了写作业、帮爷爷奶奶干点家务活便无所事事。自嘉峪关市依托学校建成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后,一有时间他便和伙伴们来到少年宫,学唱歌、画画和陶艺制作。看着原本一堆堆不起眼的泥巴在自己的手中变成了兔子、狮子、小狗,他开心地笑了。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下功夫抓好育人工程,不断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将“八礼四仪”教育贯穿青少年健康成长各个阶段,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经典诵读”、“童谣征集”、“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等系列活动,开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乡学校少年宫、四点半课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不断深化。开展爱心圆梦、春蕾计划、“手拉手献爱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 小 候 鸟 ” 等 未成年人关心关爱活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困难家庭子女和流浪儿童等群体的实际困难,营造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环境。

社会参与抓创建——汇聚文明合力

3 月 16 日下午,全市 1000 多名干部职工、驻嘉部队和社区志愿者手提垃圾袋、佩戴着志愿者服饰、打着队旗,在市长的带头下,沿着 312 国道两侧捡垃圾。这样的活动在嘉峪关已成为常态。每逢周五下午,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便主动走向街头或清洁卫生或引导交通或开展便民服务。

每天早晨不到 7 点,范治轩便雷打不动地早早出门,他是要和单位另外 3 名志愿者到离本单位不远的十字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引导活动 ;吴其鑫是甘肃省冶金高级技术学院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今天他和另外 29 名同学来到嘉峪关敬老院和敬老院服务人员一起打扫卫生、给老人换洗衣服、陪老人聊天 ;2017 年 12 月,酒钢三中高一(6)班学生张玉娇突患重症爆发性心肌炎,生命垂危,为挽救这个年轻而宝贵的生命,酒钢三中首先用“水滴筹”发出捐助医疗费的倡议,短短 24小时内就筹集治疗费 30 万元,酒钢三中还在全校组织了捐款仪式,师生和家长又 当 场 捐 助 16 万 元 ;2017 年 6 月 30 日,寻找“熊猫血”的微信刷爆嘉峪关微信圈:“为救 9 岁女孩,全城寻找‘熊猫血!”很快就有了结果 :4 名“熊猫侠”先后到医院要求献血……

关爱自然、文明交通劝导、网络文明传播、敬老爱幼志愿队……从书记市长率先垂范,到市民百姓广泛参与,在争创文明城的过程中,嘉峪关市万众一心的场面十分壮观。

这些年来,他们坚持群众创建主体地位,引导、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上下联动、政企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突出群众参与,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积极性,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通过入户宣传,倡导“随手文明”,广大市民群众争做网格员、志愿者、文明劝导员,自发参与“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等活动,争做文明創建的建设者、维护者和监督者。出台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工作等 6 项管理办法,推出一个志愿者网、一个志愿者工作管理系统相结合的“一网一系统”体系,培育文艺志愿者队、文明旅游宣传、助残、环保等志愿服务团队245支,注册志愿者5.6万人,发起志愿服务项目1009个,发放志愿服务时长卡1.46万张,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敬老助残、文明劝导、网络文明传播等服务,成为一道文明风景线。

立足民生抓创建——共享文明成果

提起嘉峪关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住德轩小区的赵大爷连声说 :“都是党的政策好,嘉峪关的政府好,要不是养老服务中心,我活不到现在!”原来赵大爷是一位肢体重度残疾的老人,儿女不在身边,因行动不便,老人甚至几年都没有下楼晒过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2014 年 9 月,赵大爷注册成为居家养老服务老人。中心人员第一次上门给老人宣传政策时,一进门的情景让人难以置信 :屋里到处是老人的排泄物,家里的气味让人瞬间窒息……看到这种情况,中心立即派了 3名服务人员,在老人家里整理了整整一天。看到老人没有床,中心人员商量着个人为老人捐张床,但老人说他只能睡在地上,有了床也上不去,上去了也容易摔下来,坚持说不要管他,他觉得自己活着就是遭罪……看到老人情绪不稳,

中心连着好几天派性格开朗活泼的服务员去开导老人,并且按规定把赵大爷列入特殊护理对象,即享受每月 600元的服务标准,每天享受上门服务一次。如今,老人家里完全变了样 :干净的玻璃、洁净的地面……老人脸上也有了笑容。

“我们深知,创建工作不仅仅是拿一块牌子,重要的是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全民共享,最大限度、最广范围、最可持续地惠及全市群众。”这些话不仅说在嘉峪关市领导的口中,还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行动上,成为创建文明城的理念与追求。他们每年将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投入17.4亿元,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和医疗提升工程,新建改建28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实施南市区医院迁建、市中医院建设等医疗卫生项目,建成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全省率先建立普惠型医疗救助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大病救助、医保、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重特大医疗救助病种从26种扩大到50种 ;完成农村中心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院三院联建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75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居家养老走在全国前列 ;投资51亿元,实施房屋改造 10171套,“旧三年”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新三年”计划全面启动,让棚户区居民从“忧居”走向“宜居”;关注困难弱势群体,城乡低保标准由510元提高到617元,农村五保供养及城市“三无”人员保障标准达到 9204元,散居孤儿和集中供养孤儿月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达到760元、1140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新建39个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构建15 分钟便民服务圈,60 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构筑和谐防线,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社区扁平化管理、平安和谐细胞“三大工程”,建成社会治理服务、城乡一体化服务、社会矛盾大调解“三大中心”,得到中央、省委充分肯定,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9个社会治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之一,连续五年被省委评为全省综治工作优秀地区。守护安全生命线,健全完善制度架构,开列安全责任清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对生产安全、环境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防止小隐患酿成大事故,以每个人的“小平安”凝聚成全社会的“大和谐”。

紧绷生态红线,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着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在嘉峪关有“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要难”的说法,说的是在嘉峪关种树,先要在戈壁砂石上挖1.2--1.5米深的壕沟,然后从外面买来“熟土”填入壕沟,埋设灌溉管线,浇水夯实,才能种树苗,每年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管护这些树木,这样的植树活动在嘉峪关已持续了23年。近年来又累计投入7亿元,建成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明珠文化公园、讨赖河生态园、南湖文化生态园等一批公园绿地,每年投入近两亿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城乡绿化、水系营造、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3%,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市民最大的公共福利。如今,连绵祁连、雄关丝路、蓝天白云、绿树碧水,成为嘉峪关吸引国内外广大游客的最大名片。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在未来发展中,嘉峪关将围绕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文明城市内涵,把文明创建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融入到增进民生福祉各领域,让文明之光永远照耀前进之路!

猜你喜欢

雄关嘉峪关文明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登剑门关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关照”来自嘉峪关
雄关依旧 残阳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