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快乐
2018-05-14张婷婷
张婷婷
每个孩子天生就爱美,而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发现美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手眼协调动作及通过手指活动对大脑的均衡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一、创设环境,打造氛围,激发幼儿创作热情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是幼儿运用旧经验、建构新经验的前提条件;环境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保证。每个幼儿都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的兴趣往往来源于参与其中而获得的直接体验。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创设宽松、舒适、安全的氛围、配以潜移默化作用于幼儿的环境对于激发幼儿创作热情至关重要。
“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之前,组织幼儿观看水墨版“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班级中饲养小蝌蚪,区角中投放小蝌蚪变青蛙的标本、故事书等材料,让幼儿充分感知小蝌蚪和青蛙的关系及变化过程,激发幼儿创作兴趣,然后再组织绘画活动。
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观性,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于是活动室及走廊的都采用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各种绘画作品为装饰。当幼儿置身于其中时,有的幼儿发出赞美,有的发出惊叹,而更多流露出的是羡慕,所有这一切均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增添孩子们画画的愿望和想法,于是美术活动区就成了他们喜欢光顾的地方。在幼儿参与中,我们重视幼儿活动时对美的理解及想象对他们技巧的表现,遵守循环渐进的原则,如参与六一节前布置,先让幼儿讲讲、想想节日中欢快的景象,等到活跃的气氛达到高潮时再开始活动,制作、绘画虽然幼儿是辅助者,但是外界环境的布置参与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驰骋,也萌发了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充分运用环境的教育功能,为此,我给予孩子们最大的肯定与鼓励。
二、贴近生活,精心选择,优化幼儿绘画内容
《纲要》中指出:“适宜的艺术活动对幼儿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生活中的美术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与幼儿息息相关,为此更能引发幼儿对于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捕捉,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创新。
四月份天气逐渐转暖,幼儿向往形式各样的户外活动,应幼儿的需求,我们将攀、爬、平衡、悬垂等内容融为一体,增设户外体能拓展区域,丰富幼儿户外活动。将沙水区、户外版画、泥塑、种植园融为一体,为幼儿创设综合活动区域。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设计活动区域,深得幼儿喜爱,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是他们最期待的时刻。活动后,幼儿自主在美工区用绘画形式描绘自己参与活动时的场景,留下与同伴一起玩耍的笑脸。
“六一”国际儿童节园所联合社区举办“旧物大卖场”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做主,售卖家里闲置的玩具、图书等物品,体验商品交易的活动过程。这样特别的人物交流场景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创作美术作品时,还在不断谈论那天的场景。有的幼儿画了自己在摊位前当小老板的样子,有的画自己与同伴交易商品时的样子,有的画自己抱着很多玩具的样子,有的幼儿画妈妈帮自己准备海报的场景等等。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美术活动内容选取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场景,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既能够激发幼儿创作热情,又有助于幼儿很好的运用美术形式进行表现。
三、结合特点,关注个性,引导幼儿大胆创作
《指南》在艺术领域教育建议中提到:“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所以说,教师在引导幼儿绘画前的经验准备不可或缺。
默默是班里的一个小帅哥,可是他经常被“选择性恐惧症”所困扰,一般情况下,默默都需要在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带领下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选择,偶尔还会着急地哭鼻子。
最近户外活动孩子们对玩球很感兴趣,因此老师组织一节主题“好玩的皮球”美术活动,有的画拍球、有的画踢球、有的画和爸爸妈妈一起踢球的场景、画自己在海洋球中开心的笑……而默默的小手紧握着一支黑色的彩笔,眉头紧锁,盯着自己的画纸,在他的画纸中间偏上的位置有一个很小的圆圈,他这个样子持续了1分钟左右。随后,我走过去蹲在默默身边,静静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而他仍然是一副若有所思但又不动笔的样子,于是轻声问他:“默默,你能给我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默默沉默了一会儿,仍旧盯着画纸,小声嘟囔着“我不会画球……”“哦,那你的画纸中那个圆圈是什么啊?”我继续问道。“那是球!我想让它动起来,球应该是动的。”默默有点着急,提高一点声音告诉我。这时,我才明白默默迟迟不再动笔的原因。随之我首先肯定默默的想法,试着引导他想象一个场景,默默把球画得这么高,是被踢出去了吗,谁在和默默一起玩球呢等画面。在我的引导下,默默画出了一幅和老师、小朋友一起踢球的场面,满意之情洋溢在自己的小脸上。
此次“玩球事件”不但折射出默默缺乏自信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默默的绘画作品加上介绍,反映出他对玩球的看法和自己心里的想法,真实的再现他内心世界。当然,从幼儿的表现和作品来看,他不敢下笔,原因在于他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对玩球的感知经验不足,他的绘画技能不能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事物,这也是他不下笔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幼儿从象征期向形象期过渡的所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教师应该在与幼儿共同观察、经历、创作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思维、想象,从每位幼儿对于生活中事物的独特表达所创作的作品中,去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在與幼儿沟通中,深刻体会幼儿创作的意图。
每名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承载着共性的年龄特点的同时,也拥有着不同的个性与特点,他们借助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心态,做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做一名静待花开的耐心等候者,让幼儿在轻松的美术创作环境中体验快乐与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