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艺术的教育

2018-05-14黄芸芸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升国旗教育教师

黄芸芸

多年的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年级越低的学生对艺术课越有兴趣,除却音、美课没有作业外,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艺术课慢慢地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毕竟学习艺术门类还是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嗓子条件、身体条件、色感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学生缺少成就感,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让学生觉得越来越不自信。长此以往,不但对学习音乐、美术不利,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加不利。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正规、系统学习的开端,也是培养学习习惯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教育教学中要做到教书育人,我的艺术课主要从以下两点来体现。

一、取长补短,创设和谐氛围

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成长。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与社会群体和谐的重要性。例如:美术课中,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共同出谋划策,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主题教一些技法,如“树的画法”,要求学生讨论商量,“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树,任选一季,共同画一幅“×天的树”,步骤:①商讨内容;②讨论设计画面;③分工(每个人都要有任务);④以组展示;⑤讲评(师生)。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自主做到取长补短,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不足之处在合作中弥补,每个人都有成就感,每个人都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绘画过程比成功地画出什么更加重要、更有意义,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即成长。

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學规律,让学生“能学”,就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要注意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学”,就必须以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要掌握方法技能,让学生“会学”,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要注意毅志力的培养,让学生“坚持学”,就必须以意志控制为条件。如:音乐活动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能使人人参于,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各人都有收获,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建造。孩子对游戏的需要很强烈,他们有放松和自娱的天性,寻求消遣,喜欢逗乐,严肃和紧张的课堂会令他们感到不安,要让他们在宽松友好,充分尊重个人的气氛中表现自己。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记不住歌词,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记歌词,利用敲击或动作的幅度帮助学生掌握节奏,把歌曲变为游戏或歌表演,让各小组合作编排,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惊人的,常常会带来惊喜。

二、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教材

新课程观指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中死板的说教,师生既累又难达目的,而在有“生命”的活课堂中,师生都会如鱼得水。如美术课中的“撕蝴蝶”一课,我利用大理蝴蝶泉美丽的传说故事引入。在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非常集中时边讲边演示制作要领,并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对称、折叠等),然后出示准备好的蝴蝶泉图样,“让我们重现蝴蝶盛会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力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课后,学生对大理蝴蝶泉的了解自然激发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在教学中,要让书本知识、生活知识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使学生升华自己的情感体验。如;小学一年级欣赏课: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三个环节进行:①讲,②引,③模拟。教师出示国旗,先让学生描述,再讲一讲在什么样的场合要升国旗,升国旗时奏响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师有激情地领读歌词,讲解学生不懂的地方,并在音乐声中讲解音乐背景和情绪,激发出情感。再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模拟升国旗时应怎样做:少先队员应该敬少先队队礼,军人应该敬军礼,其他的人应该行注目礼。学生在各种角色的体验中,了解到了国旗及国歌的有关知识和礼仪,更体验到了祖国的伟大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艺术教育教学,只为画出一幅“漂亮画”而展开的课,或只为教会唱一首歌而进行的教学,是浪费教育资源和心理成长资源的。我们推崇的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是“透过艺术的教育”,而不能单纯为了绘画和唱歌而进行的教育。在新课程理念下,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用“教育发现”去点亮孩子们的自信;用“教育道德”去震撼孩子们的心灵;用“教育精神”去影响孩子们的生命;用“教育技艺”去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猜你喜欢

升国旗教育教师
没有观众的升国旗仪式
升国旗
升国旗
九年如一日,每天升国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