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催开小学语文高效教学之花

2018-05-14陈少康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情感文章语文

陈少康

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无论从教学理念上,还是教学要求上都有了新的变化,那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以新课标为依据,创新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最基础的课程资源,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不管是优美精妙的文字,还是构思精巧的篇章,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开发,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之前都有单元导读,精读课的课后有“思考与练习”,略读课的课前有“阅读提示”,每个单元的“积累运用”部分中包含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宽带网、展示台等不同内容,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现成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第八册中的《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整篇文章节奏明快、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恰当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是一篇难得的名篇佳作,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绝佳资源。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尤其是描写山清水秀的段落,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琢磨,读出文章的韵律与美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教材内容的吸收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古语有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问往往是思维的开始,因此,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在分组合作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实际上,产生疑问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认真研究与学习之后,才能产生相应的疑问。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采用鼓励与表扬,以激励学生提高自己。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对于文中的“‘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句话,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前面的‘鸟的天堂要加引号,而后面的就不加呢?”通过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确实经过了认真的阅读和思考,已经抓住了文章的忠心,教师倍感欣慰。所以首先要给予这位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然后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如果学生提出有效问题,则说明学生已经对文本知识已经了解透彻,并从被动接受转移到了主动获取,所以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会逐渐提高。随着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也可能让教师陷入被动,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加强指导,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先设疑,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以此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性。

三、抓住文章重点词汇,体会文章思想情感

重点词汇是我们分析一篇文章和体会文章情感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文章的重点词汇,为学生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更深切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通常,一个词和一句话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理解文本,体会主体思想具有积极的帮助。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节课的时候,笔者重点给学生讲解了“铿锵有力”这个词的含义,为学生解读这个词所表现出来的意境,“铿锵有力”表面意思是说话有力量,但在这里却将总理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表现了出来,所以,通过这个词,学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所要传递的感情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画出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學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自我体会火烧云的变化万千,再让学生拿起画笔,将这种绮丽多彩的景色绘画出来,进一步引领学生体会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考虑一下火烧云还像什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每一篇课文,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中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通过大屏幕呈现出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段,让学生了解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发表见解,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教师顺势给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本书,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句,比如哪些诗句表现了“忧国忧民”?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背诵,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故事情节。通过这样的教学,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性为主,而语文课本中包含大量的语言文字,甚至有很多是抽象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存在难度。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时,这首古诗的语言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非常久远,其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难以理解。很多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但是难以想象这样的情景,也难以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蕴含在诗词中的哲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庐山的正面景象、侧面景象、远景、近景、高空俯瞰图、山脚仰视图等一一呈现出来,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促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老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让语文课堂永葆活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情感文章语文
情感
台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